陳強
摘 要:數學高效課堂力求實現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核心素養、數學心智得以發展,基于此目標,構建了三階五步教學模式,以智慧生態課堂導學案為載體,三階段學習過程:觀察與體驗、探究與合作、鞏固與遷移,五步驟開啟、展示、活化、科學、評價學生智慧。
關鍵詞:高效課堂;三階五步;教學模式;導學案
一、“三階五步”教學模式研究背景
課堂教學模式是近幾年來課堂教學改革和研究的重要領域,在國內已有不少嘗試,如山東某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江蘇某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合一”教學模式、某知名教育家的“六步教學法”等一些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的共同點都體現了以重“教”為主向重“學”的方向發展,其主要任務是營造一種學習環境,以最適宜的方式促進學習者的發展,這些探索研究的深度、廣度雖不盡相同,但無疑都是有益的嘗試,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我校于2015年秋開始醞釀推行課改,隨后全面推行“導學案”教學,并試行合作學習小組建設,在此期間,我校積極響應“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構建多元高效課堂”的發展戰略,在借鑒一些課改名校的經驗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提出了構建高效課堂“三階五步”的教學模式,基于此,我校初中數學學科組依據本學科實際和《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確定并展開了“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三階五步’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現將研究成果整理如下。
二、“三階五步”教學模式概述
本研究構建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三階五步”教學模式由“觀察與體驗”、“探究與合作”、“鞏固與遷移”三階段以及“生態導學,開啟智慧”、“生態研學,展示智慧”、“生態訓練,活化智慧”、“生態總結,科學智慧”“生態檢測、評價智慧”五步構成,具體示意圖如下:
第一階段為“觀察與體驗”,含“生態導學,開啟智慧”兩個步驟。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立足學生主體的自學,利用課后時間,借助前置導學案把學習目標與任務呈現給學生,學生按照導學案的要求自主完成。
第二階段為“探究與合作”,含“生態研學,展示智慧”、“生態訓練,活化智慧”、“生態總結、科學智慧”三個步驟。是由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和調控教學進程的一種教學活動,其過程包括生生互動、組組互動、師生互動。此環節要求學生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主要采用對學、群學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教師借助課件精講點撥,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第三階段為“鞏固與遷移”,含“生態檢測,評價智慧”一個步驟。旨在檢驗學習的效果及鞏固學習成果,訓練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悅共享”。
“三階”與 “五步”聯系緊密,教師對課堂教學環節的科學設計,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課堂教學效率,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三、“三階五步”教學模式下的備課——“三備三案”
一備一案。課時主備人以學情為出發點,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教材內容,認真做好獨立備課。設計好新課如何引入、小組研討的問題、典型例題、當堂檢測練習,形成具有體現個人教學思考的導學案之“一案”。
二備二案。集體備課活動中,備課組內所有數學共同研討并修正、完善主備人提供的“一案”,使得導學案的設計科學、問題梯度合理、內容全面、體現分層教學、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教學內容“入口小、里子寬、尾巴翹”,形成匯聚集體智慧的導學案之“二案”。
三備三案。提前一天發放并及時回收批閱導學案,掌握學生的學情,基于學情對將要開展的課堂教學進行二次備課,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更為高效。課后根據班級上課情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并修改導學案和教學方式,形成充分基于本班學情、順應和代表個人教學特色的導學案之“三案”。
四、“三階五步”教學模式導學案設計、使用策略
(一)生態導學,開啟智慧
教師確定好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切入點,或是最近發展區的舊知引入,或是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或是簡單、易操作的數學小活動、小游戲、小實驗,或是數學歷史上有趣的數學文化、數學故事等,或是對知識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幾道練習題,通過起點低、趣味性高的導學部分,將學生順其自然地引到數學知識的“生態環境”中,敲開本節課核心問題的探究之門,達到第一步驟目標——開啟智慧。
生態研學,展示智慧
學生從導學部分走進了本節課的核心區域,教師則必須在此環節選擇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作為任務點,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邏輯性強、思維量大的研學內容。以反比例函數第一節課為例,本環節可設置以下三個研學部分:“觀察歸納,形成概念”、“及時鞏固,把握概念”、“課堂活動,深入探究”。第一部分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呈現具有反比例關系的實例,如數學中的矩形面積一定時長和寬的關系,物理中電壓一定時電流和電壓關系等等,學生通過自主列出關系式,觀察歸納共同特點,嘗試敘述并抽象出例子中蘊含的兩個量滿足的等量關系,多媒體呈現嚴格定義,教師鼓勵兩位學生進行“你說我寫”數學游戲,即一位學生自主分享類似生活實例,另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板書關系式,并由其他同學判斷是否為反比例函數關系。第三部分中,設置靈活性高、需要辯證或分類思維的問題串,引領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進入以小組為單位的沉浸式學習和思維碰撞,幾分鐘后小組匯報研討成果,生生互評、教師點撥,學生再次進入以班級為單位的組間互學空間,將知識和智慧的生成、展示推向高潮。
生態訓練,活化智慧
高效課堂不僅要有學生的“動”,也要有學生的“靜”,即學生活動的“動靜結合”。此環節則需要教師設計“動”后的“靜”,可以是剛剛生成的知識的簡單、有梯度的訓練,通過“趁熱打鐵”,將新知、數學活動經驗等深深烙印在學生的思維、心智上,讓知識有落點,有新的生長點,達到后續的靈活應用,即活化智慧。
(四)生態總結、科學智慧
一節課的學習即將結束,每個學生都或多或少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想,鼓勵學生們同桌之間互相分享真實感受,再全班分享,可以是“這節課好有趣!”,亦可是“這節課我學到了······”,借此環節,促使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總結,對本節課的參與體驗進行回味和反思。這不僅是知識的再次科學化、規范化,也是數學學習體驗的分享、數學興趣的培養過程。
(五)生態檢測,評價智慧
幾道有梯度的題目的限時檢測,時間充足的話,教師當堂面批面改,及時有效的鞏固新知并檢測、驗收了學生知識的學習效果,也為調整教學策略和后續的學情分析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學情分析材料,起到了評價智慧的作用。
五、“三階五步”教學模式下的課后多元評價
評價不僅可以評估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可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從整體上調控教學活動的進度,確保教學活動預設的教學目標。在“三階五步”的教學模式中,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注重評價過程與教學過程的協調。在評價方式上,采用多元化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組內互評。一節課之后,還要對學生進行隨堂測驗評價,了解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為下一步教學活動做準備。
六、思考與展望
導學案的作用在于以問題為載體,有效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導學案設計是否合理有效,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都將決定學生學習的效果[1]。問題難度偏大,訓練強度過密導致導學案的使用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所以導學案的編制要符合教學實際,選取適宜且有探究價值的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編寫導學案之前,需要完成對于教材內容的深入探究,理清教學難點以及教學重點,吃透教材中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讓每一位學生參與知識發展與應用過程的脈絡與布局,還要充分了解學情,學生的基礎都位于哪些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態度、興趣,以及最近學習數學的情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編寫導學案時,應明確指出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讓學生明確探究問題,并學會對所學內容總結,使學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靈活應用數學學習方法,從而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2]。
教師通常在講述新課時,因為教學時間不夠充足,壓縮學生自主探索時間,這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同時還讓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并不能交流與討論學習中所存在的疑惑,而且,有的教師理論知識講解時間較長,使得學生不能真實地反映出自己對于教學活動的看法,學習小組的難點問題與困惑無法解決,此外教師問題設置難度較高,超過了學生的實際解題水平,這不僅讓學生形成一種挫敗感,同時還會導致學生確實合作的信心,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與之相反的是,部分教師在應用導學案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時,過于重視學生之間的自由討論,而忽略學生對于初中數學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進而導致學生沒有投入到小組合作中,僅僅是當一個旁觀者,教師也未能發揮出引導作用,忽視了師生互動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教師通常在講述新課時,因為教學時間不夠充足,壓縮學生自主探索時間,這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同時還讓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并不能交流與討論學習中所存在的疑惑,而且,有的教師理論知識講解時間較長,使得學生不能真實地反映出自己對于教學活動的看法,學習小組的難點問題與困惑無法解決,此外教師問題設置難度較高,超過了學生的實際解題水平,這不僅讓學生形成一種挫敗感,同時還會導致學生確實合作的信心,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與之相反的是,部分教師在應用導學案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時,于重視學生之間的自由討論,而忽略學生對于初中數學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進而導致學生沒有投入到小組合作中,僅僅是當一個旁觀者,教師也未能發揮出引導作用,忽視了師生互動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尹明. 初中數學導學案的使用——打造和諧高效課堂的點滴體會[J]. 學周刊, 2015(32):106-106.
[2] 王愛菊. 初中數學導學案的使用——打造和諧高效課堂的點滴體會[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1(1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