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振春
摘要::新課改的熱潮極大地推動了思政教育的發展,中職物理作為學生今后物理學習的鋪墊,正置身于思政浪潮的最前端。為實現物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貫徹落實思政教育,首當其沖的就是思政教育的實施策略。本文主要探討在中職物理課程中貫徹落實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為物理教師在課堂中展開育人環節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職物理;思政教育;育人功能
中職物理作為學生今后學習物理的奠基石,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學習階段。課程思政這一教學模式一經推廣,便迅速在中職物理課堂中展開,在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養、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F階段中職物理思政教學模式尚未完善,值得改善和借鑒的實施策略有待挖掘。本文將對如何在中職物理課程教學中展開思政教育進行研究,探索將思政元素融入物理課堂的有效途徑,實現“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影響思政教育融入物理教學的主要因素
1.1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長期以來,新課標中雖多次強調素質教育的理念,但以考試分數論英雄的思維仍在中職教學階段根深蒂固,這使教師能落實思政教育的教學空間嚴重不足,難以融入課堂。
1.2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
多數學生認為,完成思政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難以理解物理學科和思政教育的聯系。事實上,若學生能夠主動地將物理學和思政教育聯系起來,常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知識掌握效率。
1.3不良社會風氣危害思政教育
當前,社會進入了新時代,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也滋生了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思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涉世未深的學生,易受到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如精致的利己思維、崇尚娛樂明星的價值觀,淡忘愛國主義精神,唾棄民族英雄,特別是利用科學技術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嚴重沖擊學生的價值觀。所以,中職階段應該加強思政教育,特別是在理科中融入思政教育,強化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祖國的意識,以抵制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思維。
2物理思政教育策略
2.1積累思政素材
人類研究物理的歷程源遠流長,每一個物理現象或物理規律的發現背后都彰顯著各個時代歷史和文化的進步,其中不乏很多值得我們思考和引薦的思想。
想要深入貫徹思政教育,實現育人目標,教師首先要改變關于課程思政的認知,提高思政意識。對于中職生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物理知識越來越難理解,有的同學會知難而退,這時候就教師就可以列舉科學家的探索事跡,引導學生培養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作為教師,要廣泛閱讀,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個人文化素養,跳出對物理知識的淺層次理解,深入挖掘物理知識、物理現象、物理實驗中的思政教育素材,從物理學史、生活實例、實驗探究等方面,深挖其背后蘊含的科學精神和豐富內涵。
2.2 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不僅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導入育人元素,更要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和實現思政教育的效果,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例如,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講授法、以師生交流為主的討論法、以教師展示和學生觀察而進行的演示法、以學生實驗和教師指導而進行的實驗法、以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探究法等。
堅決反對以說教的方式生硬的灌輸育人元素,避免學生反感和抵觸。教學方式的選擇上要優先考慮到當代中職生的認知特點,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融入教學藝術,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生產生矛盾觀點時,教師可以采取討論法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養成勤于思考好習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可以利用物態的變化以及水循環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樹立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利用課后時間,指導學生香閱資料、看視頻和小組交流等形式,引領學生對物理學家和科學理念的深層次、全方位的認知。
2.3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由于受到不同成長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中職生的認知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異性。為了全體學生的綜合發展,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在進行思政教育的同時,教師也要顧及學生的感受,要時刻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促進思政教育在物理課程中的順利開展。教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思政教育在物理課程中的滲透方法,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內在的德性,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逐步形成大思政格局。
3結束語
物理教學與思政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我們應該在仔細研讀課標和教材的同時,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以達到教書和育人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嚴昌遠.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外交流,2016(25).
[2]許麗君,淺談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J].科技致富向導,2014(5).
[3]戴曄,白麗華,張萌穎,張義邴.“課程思政”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9(08):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