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麗
摘要::“一帶二”詩教課是古詩詞群文閱讀的一種重要形式。主要是指教師在教授課內古詩詞的同時,發揮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對具有同一特性的課外古詩詞進行學習,以此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各個要素進行更為充分的探究與理解。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開展,學生能夠有效拓寬古詩詞的學習范圍,進行深度的審美體驗,積累豐富的文化常識,培養深厚的人文情懷。本文就具體談一談小學“一帶二”詩教課的有效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一帶二;詩教課;實施;策略
近年來,隨著國學熱的興起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教師要以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提升學生的審美修養,豐富學生的文化常識為教學理念,以課內古詩詞的意境、文化內涵、作者經歷為核心,引導學生對相關的課外古詩詞展開深入探究,培養多樣的古詩詞學習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古詩詞綜合素養。
一、以意境感受為核心,進行群文鑒賞
古詩詞的意境具有很強的類型化的特點。學生對不同類型的意境進行想象,能夠產生出不同的情感,培養全面的共情能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課內古詩詞的意境感受為特點為核心,引導學生對相關的課外古詩詞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在相近意境的熏陶下進行豐富的審美體驗,培養高雅的審美趣味。
例如,在學習《山居秋暝》時,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的課外古詩詞,引導學生展開意境鑒賞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詩句中的自然事物,自由展開想象活動。學生能夠在腦海中浮現出明亮的月光播灑在松林間,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動的優美畫面。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王績的《野望》這首課外古詩詞讓學生展開拓展鑒賞活動。對此,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詩歌中的自然事物有怎樣的特點呢?大家能夠想象到怎樣的畫面呢?”學生借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等詩句,能夠在腦海中浮現出層層樹林都染上金黃的秋色,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等畫面。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兩首詩歌的意境特點進行比較。學生能夠發現,這些意境都體現出了秋季山野景象的寧靜與優美,能夠帶給人舒暢平和的感受。而《野望》的意境更具有滄桑感。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能夠以課內古詩詞的意境為核心,對相關的課外古詩詞進行鑒賞,有效提升審美修養。
二、以文化積累為核心,展開群文探究
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對優秀的傳統思想和傳統事物的象征含義進行深刻的認識,有效培育自身的道德品質。因此,教師可以以課內古詩詞的文化內涵為核心,引導學生對相關的課外古詩詞展開探究閱讀,有效豐富學生的文化修養,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
例如,在學習《己亥雜詩》時,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的課外古詩詞,引導學生展開文化探究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句中的“落紅”這與事物的內涵進行思考。學生結合作品的寫作背景,能夠認識到“落紅”象征的是已到暮年,但仍然懷揣報國熱情的作者。之后,教師可以引入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這首課外古詩詞,讓學生對作品中梅花的精神特征進行認識。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南宋的歷史背景進行具體探究,學生能夠結合“零落成泥碾作塵,唯有香如故”等句子,體會到作者忠心報國,堅持個人原則,追求遠大理想的高尚品質。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兩首作品在寫作方法上有怎樣的共同之處?”學生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下能夠對古詩詞中借物喻人的創作手法進行深度體會。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能夠以文化積累為核心,引導學生對具有相同思想內涵的課外古詩詞展開探究學習,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文情懷。
三、以作者經歷為核心,展開主題閱讀
在古代文學史上有著很多的著名詩人。這些詩人由于人生經歷的豐富性和個人品格的獨特性,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詩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作者經歷為核心,對相關的課外古詩詞展開主題閱讀,讓學生對特定的詩人進行全面的探究與了解,有效增強學生語文探究的專業性,拓展學生的古詩詞學習廣度。
例如,在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教師可以以作者杜甫為核心,引導學生對課外的《秋興八首 其一》這首古詩展開拓展閱讀。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兩首詩歌的共同之處。學生結合“劍外忽傳收薊北”“將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等詩句,能夠發現兩首詩歌都描寫了國家時局的動蕩。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戰亂與動蕩在杜甫的詩歌中占據著怎樣的地位呢?”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古代文學史》等資料,對杜甫詩歌內容的特點進行探究,讓學生更為具體地了解杜甫的生平經,體會杜甫強烈的家國情懷,對杜甫的偉大人格進行充分認識。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能夠以作者經歷為核心,引導學生展開課內外古詩詞的綜合閱讀,提高學生對古代詩人的認識深度。
綜上所述:在小學“一帶二”詩教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課內古詩詞的意境、思想內涵、作者經歷為核心,引導學生對相關的課外古詩詞展開探究閱讀,全面提升學生的古詩詞素養。
參考文獻:
[1]夏陳玲. 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D].揚州大學,2016.
[2]董曉燕. 比較閱讀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