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外語課程思政是全方位思政育人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途徑,需要結合其專業特色和屬性,發揮獨特優勢。《韓漢筆譯理論與實踐》課程采用現有教材補充思政元素。將價值引領,知識教育。能力培養有機融合在一起。采用“筆譯搭臺,思政唱戲”做好專業課育人教學設計,在追求教學效果的過程中,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或活動過程中去感悟、領會與思考,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解、分析、與思考實現“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韓漢筆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1.《韓漢筆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思政的內涵
《韓漢筆譯理論與實踐》一直是高校朝鮮語語專業課程體系中專業主干課程,它以培養應用型外語人才為目的,既能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技能——翻譯。目前,該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作為新時代的中國教師在充分尊重課程特點的基礎上,要在翻譯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做好教書和育人的有機統一。將文章“信、達、雅”和人格“真、善、美”的有機結合。培育學生擁有健全人格,獨立思考的人文素養的同時,借助外語課的平臺,教育學生具備廣泛的國際視野,全球理解力、全球表達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見識世界優秀的文明成果。最終落實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等。
2.《韓漢筆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思政的教學和德育目標
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回答了高等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1高等教育的所有工作都圍繞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開展。因此,高校教師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精神,站好人民的講臺,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翻譯課程的層面上,首先,要提高學生的韓語方面的基本技能,如詞匯、語法、篇章修辭、文體分類、文化背景等,其次在翻譯練習材料也要求廣泛涉及各種文體,如演講、新聞、社論、聲明、學術論文和文學。最后,也會和多樣化學科內容銜接,如文學、歷史、自然、社科等。經過大量課前課后的翻譯實踐,使得學生在知識結構層面獲得一定程度的豐富和完善,有利于學院培養新時期外語復合性人才,乃至貫徹落實全面培養復合性人才的國家教育戰略方針。
其次,翻譯實踐是一項綜合技能的訓練,并且,韓漢翻譯實踐更是對漢語語言的運用有很大程度而要求。對于韓語專業的學生來說,通過對韓語中的漢字詞對照漢語翻譯法則的講解和與漢語語法結構相關的翻譯理論反復訓練,可以彌補他們在漢語遣詞造句方面的不足。另外,加強學生漢語能力的培養也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可以加深對本國語言文化的認識、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而且,對漢語語言文化的了解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從而培養更具主人翁意識的中國文化傳承者和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3.《韓漢筆譯理論與實踐》教學設計
《韓漢筆譯理論與實踐》的課程教學設計主要通過選擇時事政治類文獻、國家領導人演講、外交部長官發言、重大新聞、人民日報社論、學術類報刊文獻和偉人的論文及詩歌文學作品等作為教學材料,利用課堂實踐和課下補充翻譯的主要教學形式,教學中將韓語語言基本功培養、筆譯方法訓練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制意識、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懷、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元素相結合,通過講授法、演練法、討論法等課堂組織形式,在對學生進行外語語言教育,提高學生的韓語筆譯能力的同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國家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對于有志于未來擔當翻譯工作者學生,最終深化他們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
課時安排:本學期自然教學周共17周。除去復習1周,本課程時間共計16周32課時。計劃安排教學內容為8章,每章4課時。
課程思政教學與對應知識點設計2:
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教育實踐,更是一個系統工程。充分挖掘用好《韓漢筆譯理論與實踐》這門的課程思政元素,發揮翻譯類課程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基礎性的戰略工程,未來也將需要聯合多門專業課以及韓語教學團隊同向發力、協同用力、群策群力3。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探討其教學設計和課外拓展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今后更多的研究和實踐,打造更加優秀的專業課程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001).
[2]王東強,田書芹.青年大學生政治意識變遷:權利·權力·政治人[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6(6).
[3]張婷,論“課程思政”理念下的《朝鮮半島社會與文化》教學設計[C],外語教學與應用(第六輯),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2020.9:121-125
[4]王光彥.充分發揮高校各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國大學教學,2017(7):4-7.
注釋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01).
2張婷,論“課程思政”理念下的《朝鮮半島社會與文化》教學設計[C],外語教學與應用(第六輯),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2020.9:121-125
3王光彥.充分發揮高校各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國大學教學,2017(7):4-7.
作者簡介:張婷,女,文學碩士,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亞非語言學院朝鮮語專業講師,研究方向為朝韓文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2021年度黨建特色項目《創建“課程思政黨員先鋒示范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