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已經成為了完善學生數學學習情感和思想文化情感的重要途徑。當下,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研究仍在繼續,而且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將根據這些研究成果繼續分析,以期能為初中數學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情感教育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只重知識技能而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現象還普遍存在。教師對課堂教學過多地注重了知識、技能方面的傳授,忽視了教師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現為部分教師過多強調學生的基礎問題,而教師自身的主導情緒狀態平淡、低落,情緒表現貧乏、無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課堂教學顯得干澀、枯燥、表面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的調動、發揮。課堂教學,是促使良好學習結果產生的主渠道。為了解決如上所說的問題,我以為情感教學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一、數學知識中的情感教育內容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中蘊含的情感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審美情感、理智情感和道德情感。
1.審美情感。所謂的審美情感指的是人在對藝術作品、和諧的社會現象和美麗的自然景物進行欣賞時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很多數學知識都能夠使人產生審美情感。例如,空間四面體、多邊形、直線、拋物線等等。因此,教師必須對這些圖形進行精準的描述和體現,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知識中蘊含的美感,陶冶學生的性情。
2.理智情感。當人在進行智力活動時就會產生理智情感。特別是人的求知欲得到滿足時,會產生良好的理智情感體驗。在初中數學中,射線定理、切割線定理、三垂線定理、韋達定理的推導過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數之間的關系都是初中數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其中無不蘊含著縝密的推理,能夠使學生獲得理智情感的滿足。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清晰的把握和充分的認識,并使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考試成績。這樣有利于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3.道德情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還要著力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也就是讓學生對自己的意圖、思想、行為和舉止進行評判,看其是否符合社會道德。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很多數學歷史和數學家的故事,來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問題、勾股定理、萊布尼茨、尼曼等重要的數學問題和數學人物都能夠激發學生的贊揚、羨慕、敬仰的情感。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途徑
初中數學教師要致力于研究各種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將學生的積極情感激發出來,打破傳統的機械化教學模式。隨著初中數學教材結構體系的變化,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教師必須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為了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教師也可以適當地穿插一些數學歷史故事和著名的數學人物,通過或風趣、或勵志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適應青少年的心理特點。與此同時,中小學教師還可以采用說課、分組討論、數學游戲等教學手法來進行數學情感教育。當然最主要的途徑有以下幾種:
1.從和諧師生關系方面突出情感教育的號召力。和諧融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數學情感滲透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從師生關系方面體現數學情感對于教學工作的內在影響與號召力,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生活方面,教師應走進學生的世界來感受學生的所思所想,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教師風趣幽默的語言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親和力的體現,這對緩解學生的不安心理與緊張情緒大有裨益。
2. 教師在教學中人格魅力的展現是情感滲透的關鍵。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是實現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過于呆板和枯燥的課堂勢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數學情感的滲透。因此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和傳授數學技能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影響,促進學生積極價值觀念的形成。無論是課堂教學中的板書設計、課件制作還是語言陳述都應當是充滿活力與趣味的,在引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巧妙的構思和問題情境能有效實現數學情感的滲透。課堂教學對于學生而言,不僅僅是獲得知識的天地,同時也是團結合作和互助探究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數學學科帶給他們的樂趣與滿足,進而激發內心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熱情。數學課程講授過程中的問題情境創設對于數學情感的滲透意義重大,巧妙的問題構思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教學氛圍營造方面也有著深遠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充足的備課,在實際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4.挖掘數學教材及教學方法中的情感因素。數學情感的滲透與數學教材之間也存在著必然聯系,這主要是由于數學教材作為情感滲透的源泉,對于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有著重要的導向意義。數學課程中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有效結合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情感教育與數學課程的相互融合。教學方法方面,無論是合作式學習還是探究式學習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都極為有利,這也是數學情感滲透的關鍵環節。
5.尊重學生差異,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一以直以來,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我們通常都會認為那些學生成績出色的,聽話不惹事的學生就是一個好學生的標準。而這種觀念導致的結果恰恰是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違背了教育活動的根本原則。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培養學生發揮所長,共同進步,全面提高素質,為社會發展培養不同人才,已成為社會各界共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和掌握不同學生的優勢和長處,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
總之,重視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能走進學生的心中,要會撥動學生的心弦,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研究教材,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麗,《初中數學教學中情感教育方法探析》.
[2]鄭偉,《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3]余永梅,《淺析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4]宋連軍,《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5]石錦來,《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成才之路;
[6]瞿紅兵,《情感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探析》,教育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