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寶來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為小學時期的美術教學帶來了嚴峻挑戰,在我國小學教育體系中,美術課程是一門至關重要的基礎學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學生置于教學主體地位上,時刻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學習狀態。在小學美術教學模塊中,色彩教學是一項重要內容,同時是學生自主發揮、動手實踐、展現自我以及拓展想象力的重要媒介。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了小學美術課程中色彩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探究
引言
色彩可謂是美術創作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同時是美術教學體系中一項關鍵部分。在對學生落實美術啟蒙教育中,教師需要加強色彩教學的落實,讓學生全面認識色彩在美術作品創作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借助色彩學習不斷優化自身的繪畫能力、藝術鑒賞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在美術教學中加強色彩教學,有助于獲取良好的美術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美術素養,提高其繪畫技能。本文基于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色彩教學展開了深入分析和探究。
一、借助情境,表達色彩
小學時期的學生普遍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所以,教師需要在組織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注重直觀、形象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運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情境教學手段有助于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在開展色彩課堂教學時,需要為學生構建多元化情境,引導學生加深美術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需要善于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色彩與情緒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鼓勵學生主動通過色彩來展示情緒,感受色彩學習的樂趣,進而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例如,在《動物的故事》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獨特的思想和體會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回憶去動物園玩耍的場景,將自己熱愛的動物圖片與班級其他同學分享,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圖片,讓學生思考和分析構圖。最后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熱愛的動物圖片,為其進行整體或局部的色彩填充,借助色彩填充讓學生認真回憶自己的觀點,通過色彩來呈現自己的情緒,進而充實色彩教學內容。[1]
二、組織學生認真觀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階段的美術色彩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興趣,讓學生通過美術知識的學習,深刻體會美術色彩的無限魅力。學生倘若可以通過感官實現色彩的感性認知,則能夠全面了解多元化色彩為人們創造的不同感受,因此,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色彩各異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作品的欣賞和分析中,充分中感受色彩創造的不同體驗,進而積極主動融入到美術課堂學習中,全面提高美術學習效果。在色彩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五彩繽紛的大自然》相關教學視頻,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和了解大自然中存在的多元化色彩,然后為學生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通過視頻觀看,詳細闡述看到的色彩,并指出自己青睞的色彩,說說青睞的原因。利用這種互動教學方式,進一步引進色彩教學的相關基礎知識,讓學生感受豐富色彩所具備的不同美感。
三、引導學生基于感官上體會色彩的魅力
色彩屬于一種感官形式的認知,每個人的感官往往存在一定差異,進而結合感官刺激會產生不同形式的色彩感受,由此可見,色彩的感受具有因人而異、瞬息萬變的特點。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出于的成長環境以及生活閱讀存在差異,因此每個學生所具備的感知能力也有所不同。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色彩感知的相對敏感時期,基于此,教師在落實美術教學工作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所具備的色彩感知敏感特點,組織學生深刻體會感官色彩所創造的魅力,同時,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探索美術知識,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例如,在《彩墨游戲》相關內容的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和分析水墨畫所彰顯的色彩,探索其中的不同。其次,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個三角形和墨汁,在實際教學中,將墨汁填充到三角形上,并用手在空中揮動三角形,鼓勵學生認真觀察三角形顏色的不斷變化,同時教師可以多準備一些三角形,鼓勵學生共同操作觀察,體會色彩的變動,進而基于感官中體會色彩的無限魅力。如此能夠促進學生對美術色彩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由分鐘,通過實踐的方式體會點、線之美,進而加深對彩墨濃淡干濕不斷變化的理解和掌握。
四、聯系生活實際,組織色彩教學
色彩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生活中所處可見創作靈感,學生需要主動感受社會環境。隨著新課標的全面實施,要求美術教學注重與學生生活的深度融合,彰顯美術教學優化學生生活品質的重要作用,讓學生通過生活實際體會美術課程的魅力。在平時生活的各個方面所彰顯著色彩,例如,春節之際家家戶戶貼窗花、對聯等,這些都是多元化的素材來源。充滿色彩特征的裝飾、搭配以及教育功能在平時生活中無處不在,如,服裝上的色彩搭配、家居的不同裝飾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生活入手,深度挖掘生活中隱藏的色彩資源,并將其引進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和分析生活中存在的色彩,積極探索生活中的不同色彩變化,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想象力,對生活中存在的色彩元素展開進一步加工創造。例如,在《生活中的暖色》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為學生準備形式多樣的暖色物品,將其帶到教學活動中,并為學生詳細介紹自己所準備的物品,或者要求身著紅色、黃色衣服的學生站起來,鼓勵學生獨立判斷自己的衣服是不是暖色。如此,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引導學生掌握暖色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集中精力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此外,教師可以借助PPT為版主學生呈現生活中難以見到的暖色,讓學生加深暖色知識理解,如此,學生在美術作品的創作中會擁有豐富靈感。[2]
結語
在小學時期的教育教學中,色彩教學屬于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同時色彩是一項擁有獨特魅力、無法表達的藝術,著名藝術家們一生都付諸于色彩研究和探索上。小學生往往不會如同藝術家一般學習色彩,而是會通過內心感受并在色彩協同下進行自我表達。美術教師需要將色彩教育設定為小學美術教育的關鍵主體,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較強的色彩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美的認知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優化藝術水平。
參考文獻:
[1]黃燕青.探究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色彩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21(12):178-179.
[2]陳藝珍.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21(15):75-76.
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十四五”2021年規劃課題)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問題與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2021】PLG126)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