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慧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教育愈發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幼兒教育是除家庭教育之外,兒童最開始接觸到的教育形式。幼兒園教育對于幼兒智力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發展皆具有重要意義。在幼兒園教育中,幼兒園班主任在重視幼兒智力開發的同時,還需強調德育課程建設,加強幼兒良好行為與思想道德素養的培養,以促使幼兒健康成長,并逐漸形成強烈的愛國情懷及正確的三觀。但根據目前幼兒園班主任德育課程建設現狀來看,許多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對德育的認識還不足,未能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部分班主任開展德育滲透的過程中,有些流于表面。由于家長對于德育的認識參差不齊,以及幼兒能力不均,都使得幼兒園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受阻。因此,幼兒園班主任若想加強德育課程建設,就需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結合學生的特點,采取多種方式滲透德育教育,以加強幼兒良好品行與道德素養的培養,促使幼兒園德育教育質量得到提升。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教育;教育教學;方法策略
對于我國素質教育的全方位推進與落實,社會各界對幼兒園的德育教育給予高度的關注。可以說,幼兒時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此時對幼兒的良好德育教育,能夠讓幼兒從小獲得德育的熏陶與感染,引導幼兒養成正確的道德行為習慣,塑造幼兒高尚的思想情操與品質,更利于健全幼兒的人格,這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之中,幼兒教師要精心為幼兒設計德育教育的方案與活動,從而確保幼兒園德育教育的高質量開展。
一、為人師表,發揮教師德育引領作用
正所謂“身正為范,德高為師”,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實施者,作為幼兒學習和生活中的主要行為和思想引領者,作為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接觸最多也最信任的人,要想高質量開展對幼兒的德育教育,我們幼兒教師便要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識的注意和規范自己的言行,為各方面發育還不夠成熟的幼兒樹立正向行為示范,進而使小朋友們在學習和模仿教師一言一行的過程中,獲得潛移默化的引領,促成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德育意識的提升。
例如,剛入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衛生意識比較差,經常會看到孩子們隨手亂扔垃圾,沒有“垃圾桶”意識,更不懂得垃圾分類的原則,對此教師所采用的多次語言說教成果都不是很明顯。就此,在與其他教師進行集體討論之后,我們便課時采用行為引領的方式來進行間接教育,即借助某次繪畫課的機會,我看到教室的地上有很多小朋友們用過的廢紙,還有散落的彩筆蓋,并沒有直接批評孩子們不注意衛生、不懂得整理,而是在繪畫課結束之后,和其他兩位老師一起蹲在地上將彩筆蓋收集起來,還按顏色進行區分,蓋到相應的彩筆上。同時拿起班上的笤帚,開始清掃地上的廢紙屑。孩子們看到老師的舉動之后,并沒有像往常一樣投入到課間休息的游戲活動當中,而是跟著老師一起收拾“殘局”。這樣“無聲”的行為引領教育不僅給小朋友們做了很好的德育示范,還達到了“授之以漁”的德育教育目的。
二、利用生活中的節假日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
在進行教育引導過程中,老師也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節假日,從而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教育,使他們能夠形成尊老愛幼的意識。例如,在過母親節,父親節時,老師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去寫想對父母所說的話,以及在課堂上講解自己與父母之間的一些趣事。同時老師還可以播放一些片段,能夠讓孩子們知道父母養育她們是多么的不容易讓他們能夠在今后成長過程中懂得孝順以及尊敬。同時,對于一些我國的傳統節日,老師也要對學生進行定期的講解,在端午節時講述端午節的來歷,通過端午節的來歷,學生能夠知道屈原的愛國故事。在春節時,老師可以給孩子們講述春節的來歷,并且在春節時的一些風俗習慣,像南方會吃湯圓,而北方則吃餃子。通過利用節日,能夠使得孩子們更好地了解我國的一些節日,以及通過這些節日能夠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使得孩子們從小就樹立較強的愛國意識。
三、以趣味故事的形式培養幼兒思想道德品質
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時候,以單純說教的方式,很難讓幼兒理解道德情感的變化,讓幼兒的思想道德教育無法發揮最大作用。故事是每個幼兒成長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多數故事中都蘊含著各種道德行為和教育意義,如果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加入具有教育意義的趣味故事,不僅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還能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起到更高效的作用。幼兒往往都會對故事充滿興趣,會被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幼兒教師在趣味故事講解中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判斷人物行為的對錯,幫助幼兒的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幼兒通過故事中的情節體現,與自己的情感產生共鳴,增加了幼兒對思想道德的認知度,更好的理解趣味故事中蘊含的思想道德深意。幼兒的情緒特別容易受到趣味故事中人物情緒所影響,幼兒會將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帶到自己的情緒中,很好的促進了幼兒的道德情感變化,讓幼兒對思想道德的認知獲得提升。幼兒教師在將趣味故事融入到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還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讓趣味故事變得更加具體化,讓幼兒通過視覺與聽覺的共同刺激,提升幼兒的興趣。
四、設計豐富活動,受到道德熏陶
在幼兒園進行德育過程中,教師要利用豐富的活動為載體,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深刻的體驗,受到道德熏陶,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在設計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來設計,讓幼兒在活動中發揮主動性,在活動中與教師、其他幼兒相互合作,體會活動樂趣的同時受到德育。例如,在母親節時,教師可以讓幼兒給媽媽設計制作卡片,并在卡片上寫上對媽媽的祝福。通過活動,對幼兒進行了愛的教育,可以讓幼兒體會到媽媽對自己的愛,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在勞動節時,讓幼兒在家里幫助父母打掃衛生,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在重陽節時,組織幼兒到敬老院里給老人獻愛心,培養幼兒敬老愛老的意識。結合傳統節日設計的活動,讓幼兒從中受到更多的教育,使他們在參與中受到教育,促進道德素質的提升。
兒童德育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兒童教育整體發展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從小就具有良好的行為舉止,禮貌和友善的人,長大后可以成為一個體面,充滿愛心的家庭,充滿愛心的家庭和愛國的人。因此,有必要關注兒童成長的各個方面,發展兒童的鮮明品格,充分利用各種兒童的教育資源,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加強兒童道德品質的發展。為了使他們變得更好,他們在幼兒時期就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這為他們的未來之路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淼.關于有效開展幼兒園德育工作的策略與研究[J].家長(中、下旬刊),2020,(3):35,37.
[2]蔡園園.幼兒園德育工作之我見[J].新智慧,2020,(14):47.
[3]賀顯琴.關于幼兒園德育工作的思考[J].家長(中、下旬刊),2020,(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