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炳月
摘要:隨著基礎教育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高中英語老師也有了新的要求。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可是傳統教學模式卻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未能真正做到“因生施教、因材施教”,兩極分化或多元分化的問題較為普遍,一直以來“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很難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開展有效的教學,為此分級教學應運而生,以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本文通過對高中英語分級教學理論依據的研究,指出如何更合理地劃分,更貼近學校的教學實際,更有利于不同階段的分級教學。實際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實行這種教學模式,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的學習需求。
關鍵詞:分級教學 因材施教 教學模式
一、分級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符合“因材施教”原則
因生施教,因材施教是古今中外經常采用的教育教學思想,它是以學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為前提而提出的教學方法。實際上,隨著經濟水平的逐步提高,教育教學的多元化越來越有保障,根據受教育者的實際水平,制定不同的策略,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達到最終的共同培養目標。高中英語分級教學的目的就是以學生為本,以提高總體教育教學水平為原則,通過模擬摸底掌握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及實際英語水平,把學生分為不同等級,設立不同的教學計劃,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最終使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獲得相應的進步。
(二)符合新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政策指導
新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英語學習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個體差異。它指出高中英語教學應貫徹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方針,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環境背景的學生的需求,即相對的個性化需求。而提倡分級教學的背景就是對應學生個性化教學需求,也就是說,各學校要依據所在學校高中生的現有英語能力,區別化地開展高中英語分級教學,在聽力、寫作、閱讀理解、口語表達、書面表達、翻譯等方面依據所在學校實際情況劃分能力等級,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全方位提升高中英語教育教學效果。事實上,設計分級教學的意圖就是使中等生變為優秀生,優秀生成為尖子生,更重要的是帶動差生,補缺補差,總體上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另外,較為全面的英語分級教學指導,可參見教育部高教司關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這一政策性文件。
(三)心理學做理論支撐
英語作為學生學習的第二語言,教學時應更加關注師生間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心理規律,特別是思維、感覺、記憶以及想象等認知活動的規律。對于分級教學,20世紀60年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A.Masow為其提供了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高中英語分級教學以學生水平進行編班,一方面能保障學生在課堂學習的自尊;另一方面能有效挖掘學生學習高中英語的潛力,激勵學生提高積極性,為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所鼓舞。
二、分級教學的多元思考
全面提高學生應用高中英語的能力,大范圍提升學生高中英語學習成績是開展英語分級教學的目的,而合理的分級教學模式、原則是展開分級教學的前提。
(一)高中英語分級教學模式
根據實際情況,英語分級實施學校普遍適合將學生分為Ⅰ級、Ⅱ級、Ⅲ級三類教學班。
1.Ⅰ級教學班。由于Ⅰ班學生基礎普遍較好、對英語有較大的興趣或具有較強的語言學習能力,同時,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比較強,故英語教師授課時可以引導為主,啟用互動模式,進行少量的精講,擴大學生的課內外閱讀量,開闊其視野,加強其詞匯量的累積。開展互動模式教學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力求Ⅰ班學生學習效果的最大化。針對Ⅰ班學生能力強的特點,可先開設口語課和寫作課,使學生運用語言和表達英語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有條件的學校可請外教主講有關其所在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等,使實際授課水平超越新課標的要求。
2.Ⅱ級教學班。調研發現具有Ⅱ班學習水平的同學所占比例最高,在分班時,要合理調配各班級人數,根據學校的師資情況有效安排班級數量。精講的選擇應難易適中,并且精講課程所占的份額應遠大于Ⅰ班。授課教師要積極開展各種能力測試,以高考要求為杠桿,多角度調動學生學習高中英語的主動性。另外,教師要開展多元化教學,拓展課堂緯度,如通過手機APP等網上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英語口語和聽力能力,而寫作則可以開展專項訓練,注重謀篇布局等。總之,這部分學生比重最大,教師可依據國家規定的高中英語學習標準,達到新課標要求。
3.Ⅲ級教學班。Ⅲ班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弱,多種原因導致部分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較差,同時通過調研結果發現,這一部分學生選擇高考的方向往往是藝術或體育方向,除文化課外,他們所學的專業課,如美術課等也占用了不少的學習時間。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能夠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明確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敢于舍,不要強求面面俱到,并適當降低難度。同時,針對這部分學生人數較少、自主性相對較差這一特點,要切實做好學生的課外輔導工作。可以安排固定的輔導時間和地點,方便學生聯系教師,及時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教學效果。針對Ⅲ班基礎薄弱這一特點,需要重溫初中知識、強化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強化詞匯量的儲備等,同時多開展鼓勵式教學,消除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和焦慮感,逐步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和能力,最終達到新課標要求。
此外,幫困法和培優法(稱為兩分法模式)也可以作為高中英語分級教學模式。幫困法是將英語水平十分靠后的學生,單獨安排教學班組織教學;培優法是將優秀學生集中起來單獨進行教學,剩余學生按自然班組織教學。總之,三級教學模式和兩分法模式均可供我們在分級、分班時借鑒。
(二)分級教學原則
為有效調動廣大學子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受益,實施高中英語分級教學需把握如下兩個原則:首先是全體性原則。在分級教學中,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從學生實際出發,以知識掌握能力等為抓手,確保每一位受教育的學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其次是公平性原則。在能力與成績得到明顯改善時,允許學生自動選擇班級。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要互敬互愛,要有濃厚、民主以及自由的教學氛圍。授課教師不得強制學生向同一方向發展,適時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動態,揚長避短,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平等的發展空間與學習機會。
(三)高中英語分級教學的效果
無論何種教學方法,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是高中英語教師必做的研究課題,經過調研和走訪,分級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五個方面:(1)能對標新課改;(2)使課堂教學的安排更具有針對性;(3)能有效地挖掘學生學習高中英語的潛力;(4)給優秀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5)分級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高。
三、結語
當前形勢下,雖然分級教學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只要教育工作者認真研究分級教學,就可以發揮其優勢。本文闡述了分級教學模式,引入了對分級教學的一點思考,回顧了分級教學的政策依據和部分理論,可對中學教師有效開展分級教學、劃分學生的英語水平提供些許參考。
參考文獻:
[1]趙初普.如何在新課改下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26):37.
[2]王壘.高中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踐及效果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9(7):163.
[3]丁文樓.雙語教學與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