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鳳
摘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起因首先是學生的學習環境已經發生改變。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學習的目標與過程也不再是為了應試教育,而是為了讓學生喜歡學習,享受學習。學校需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不僅要讓學生提升知識水平,還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其綜合素質。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會被建議在不拖延正常的學習進程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個人興趣,發展學生的獨立個性。因此,學校會根據新課改的指標,適當的為傳統的課堂引入一些趣味課堂。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初中地理;生態課堂
引言:初中作為學生的學習過渡階段,教師的教育方式是否恰當對學生的未來學習期望至關重要。因此,在初中階段,學校在課堂上建立生態課堂是很有必要的。生態課堂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常規,強調的是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人意愿,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包括課外活動的學習需求,達到師生平等的概念。它倡導學生勞逸結合,以健康為主為前提的情況下再補充自己的知識水平,讓學生積極面對學習生活,為學生盡量減少學習負擔和壓力。
一、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課堂建構生態課堂的必要性
1、創新課堂信息化,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知識點涉及范圍廣。那么,對于教師在傳授課堂內容來說,能夠將知識點準確且有效的傳達給每一位學生是不容易的。生態課堂的引入幫助教師既能完整的傳授課程內容,也能幫助教師制造課堂氛圍,豐富課堂形式,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創新傳統的教學過程,使課堂變得不再格式化,而是趣味化。
2、尊重學生自由性,幫助學生面對難題
生態課堂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我,鼓勵學生提出任何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使學生和課堂能夠融為一體。它允許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個性。那么,教師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才會既能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也會被學生尊重其教學行為。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課堂建構生態課堂的策略
1、教師改變觀念,與學生從朋友做起
生態課堂一直難以被完全在學校實行,其主要根本原因還是教師本人的身上。尤其是一些有資歷的老教師。不是他們不接受新鮮事物,而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的確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這種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育方法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這從間接上了也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發展,使學生渙散學習注意力,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扼制學生思維發散,抹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就是說,生態課堂能夠被建構的根本前提在于教師個人能夠接受這種新觀念,發自內心的愿意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專注于提升自己的績效目標,而去壓迫學生。
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生態課堂的有效建構應該先使教師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先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接受和諧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說,教師并不能過于對分數的看重,避免讓學生成為單純的學習機器,要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的本質,豐富教學形式,減少學生的課后負擔。教師還應該與學生既保持著師生之間的教育關系,也要學會與學生建立起坦誠的友誼。教師應避免在授課過程中和在學生面前體現出身為老師的優越感,并以此抨擊和打壓成績較差的學生。尤其是像地理這樣一門難以理解的科目,初中地理老師應由其注意與學生之間的言語交流。比如,教師在開展討論活動時,應避免選擇班干部或者是指定那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來回答問題。教師可以允許每個學生在討論時暢所欲言,而不能因為帶著對某些學生的偏見心理從而發生不平等的情況。例如當教師在教授八年級上冊《中國的河流》時,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與這節課內容無關的內容時,像談及到中國的地形,海洋條件等問題。那么,教師不應該為了保證上課時間,而忽略掉這些問題,甚至可能是呵斥這些提出“耽誤上課進程”問題的學生。這都是教師對課堂認知的刻板印象。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提出所有感興趣的話題,強調師生平等。但也要注意,教師應適當的注意授課的方式方法,避免有任何的言語或者動作傷害到學生。
2、教師應利用輔助設施,改變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生態課堂被引入的難點還在于教師與學生的這兩層身份之間的差距。古往今來,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那么,在學生的心理,就會默認把老師想象為難以接觸的人。而久而久之,老師本身也會產生一種級別情緒。因此,老師和學生之間存在的距離感就會根深蒂固在雙方的心里。那么,如何改善這些距離感成為教師在進行生態課堂時需要思考的問題。
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生態課堂,教師可以借助教室里的一些輔助工具,以此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將生態課堂的作用發揮到最佳。比如,教室里的桌椅的擺設。我們現在教師的課桌椅都是按照排列來布置的,那么這種形式就會給老師和學生潛意識里增加距離感。座位的變化不僅僅是物理位置的變化,更多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心里的變化。所以,教師可調整教師座位安排,可以將座位改變成“品字型”或者是“圓型”,那么教師可站在學生座位的中間,與同學之間的物理距離縮小,那么久而久之,與同學之間的心理距離也會縮小。利用這種移動課桌,根據課程需要可隨時調整。比如,當學習到《中國的行政區劃》時,教師可移動學生的位置來演示知識點的內容。不僅讓學生體會到課堂的樂趣,也使學生能夠親身實踐以便理解知識點,促進學生對課上交流的積極態度,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疏離感,拉進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結束語
生態課堂要求老師摒棄原有的填鴨式教育。教師可以先改變自己本身的教育觀念,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或者通過接受一些技術培訓從而加強對生態課堂容納度。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自己的態度以及教學設計的方案,改變其課堂的教學行為,鼓勵學生發展自我,發展個性,發散思維。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也會使學生在課堂上侃侃而談,勇于并積極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參考文獻
[1]俞佳.關于構建初中地理生態課堂的一些思考[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03):14-28.
[2]馬成源.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地理生態課堂模式的構建策略[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06):19-20.
[3]鐘美玲.激活生態之花,演繹精彩課堂——淺談初中地理生態課堂的建構[J].教師,2012(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