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美紅
摘要: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班是學校和企業共同關注、管理的班級。在校企合作班的教育條件下,建構一種以“學生自治”為目的的新型管理模式,讓學生 “自治”中,逐步達到自主、自立、自動,從而提高職校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 校企合作班;學生自治 ;初探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陶行知極力倡導“學生自治”。他指出:“德育注重自治。學生自治這個問題,是自動主人貫徹德育的結果。學生為修身理論的實驗”。目前,隨著《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文件的出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開始發展迅速,校企合作班的數量也不斷增加。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班接受企業和學校雙方面的關注和管理,其班級管理也應具有其自身的突出特點,具體實施如下:
一.創立班級制度文化——民主自治的前提
1、廢班委,成立班級事務項目組
傳統的班委任用制往往是班主任指定或通過民主選舉幾個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班干部,它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就是鍛煉了少部分優秀學生,而忽略了對全體學生的培養,違背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小班化教育的實施為班級管理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班級人數少,可以有效利用班級管理中的各種活動,讓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平等地參加實踐,達到班級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有機會上崗為他人服務。
用班級事務項目組替代班委干部,不再設置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等班委干部,將班干部涉及的班級事務由項目組承擔,班級全體學生可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愿望等自主申報參與項目組工作,讓一部分學生從事的班級管理工作轉化為全部學生共同參與的工作。具體有:學習小組、紀律小組、衛生小組、生活小組、文體小組、宣傳小組。
2、立“班規”,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
學生自治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學生管理自己的辦法,是自己制訂規章制度,并用這些規章制度來約束自己。因此,放手讓學生自己制定《班規》,交給學生“立法權”,修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班規》。使它成為班級集體意志的體現,成為學生進行自主教育的依據,成為規范自己言行的準繩。
同時,建立“民主量化管理制度”,所謂“量化管理”即依據《班規》實行操行量化考核,操行量化實行滿分制:學期開始每位同學擁有基礎分100分,學期過程中按照《班規》對每位同學予以獎扣分,學期結束每位同學的所得分將成為學期操行等級評定及評優的依據。
3、加“司法”,成立“班級監督考評委員會”
學生自治的特點是學生大家共同自治。既是學生共同自治,那么同學們所制訂的規章制度需大家共同遵守。為了維護大家共同制訂的規章制度的威嚴,大家就一齊來當檢察官,一齊來監督和阻止破壞集體擬訂的規章制度的行為發生。
班集體自我管理的“權力”組織是全體學生大會,行使制訂班級目標,修訂《班規》,安排活動計劃等意識職能,而“班級監督考評委員會”,則是“司法”機構,是自我管理監督機構。它的職責是:審定班級事務小組工作、督促全體同學遵守《班規》、監督考評各部門工作的開展情況。監評委員會成員按監評會章程由全體同學民主產生,產生后向全體同學宣誓就職,任期一月,月后在民主生活會上由全體同學對委員投信任票表決,如信任票不到總票數的三分之二,則當場罷免,同時產生新委員。
二.建構班級精神文化——民主自治的保障
1、知己善任,融入集體生活
在高職小班化班級管理中,教師由臺前走到幕后,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每位學生知己善任,發揮自我優勢,融入集體生活,共建和諧集體。例如,校舉行演講比賽時,我班首先在班級內進行小規模比賽,全體同學參與,演講者自薦,規則學生定,裁判學生當,點評學生給,優勝者才可參加學校比賽。
2、共立共治,樹立良好班風
民主自治不是打消規則,乃是大家立法守法,共同治理。通過民主討論出的班規,較班主任制定的,更加合乎人情,更加易于操作,更加深入人心。例如關于遲到問題,以往會用扣分、找家長等方式處理,雖然處罰嚴厲,但是收效甚微,而同學民主討論則以值日附加扣平時分作為懲罰,效果不錯,遲到人數明顯減少。共治體現在班級的管理者不再只是班主任,也不再只是班級的衛生小組,而是班級全體學生。
3、及時溝通,強化內部團結
勿庸諱言,在“學生自治”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破壞規章制度的現象,影響到“練習自治”成效,甚至導致人們對“學生自治”能否收到實際效果產生懷疑。因而,陶行知主張同學們要敢于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認為“要厲行自我批評,我們要養成一種善良的批評的態度,我們更應該養成一種虛懷若谷接受批評的氣量”。這樣才能使得“學生自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隨時得以糾正,使之朝著健康方向發展。
三.促進班級的民主文化——民主自治的目標
陶行知先生強調: “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學生自動,而且要能啟發學生使能自覺,要客觀,要科學,不限于一種,要多種多樣,因材施教,要生活與教育聯系起來。”當然,強調教育民主,不等于對學生放任自流。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學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動,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規則,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學校宣布獨立,乃是練習自治的道理。”
當今社會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如何把高職學生培養成企業歡迎的人才,如何確保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是目前高職教育所面臨的重大課題。在教育工作中,我們就是要真正把學生當人看,當作學校的主人看,當作祖國的未來看,看出他們的能力,看出他們的魅力,看出他們的希望,最終使我們教育走向成功的彼岸,努力把合作班的學生培養成企業認同、社會認可的高技能、高素質應用人才。
參閱文獻
1.陸克儉 熊賢君《試論陶行知“學生自治”理論與實踐》《湖北大學學報育》2016年第05期
2.馬延朝.《陶行知論學生自治》 《教學與管理》201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