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秀東
摘要:現階段,許多小學數學教師逐漸認識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并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加強了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還可以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速度,有助于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策略
1引言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許多教師把思維訓練和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數學思維能力是衡量學生數學水平和數學素養的主要標準。對數學學習而言,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遇到數學難題時從容應對、靈活思考、積極解決,避免陷入僵化的思維模式導致的無措;另一方面,能為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從小學開始對數學產生特定的思維模式,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對實際生活而言,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小學生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理解數學的內涵。
2 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作為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形成的。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他們在數學學習中具體化抽象的數學知識,從而形成自己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和觀念。數學思維能力指的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運用邏輯思維的能力,這需要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空間,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通過歸納、類比和推理來解決一些具體的數學問題,并且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總結自己的經驗。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對于學生一生都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3 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數學課堂采用的教學模式仍然比較傳統,以教師為主導,向學生傳授知識。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目的就是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充分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的掌握程度進行了解。影響小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的原因有很多,數學本身難度較大、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氣氛沉悶、數學教師沒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等,對于小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十分不利。數學是基礎學科之中邏輯性最強的一門,對于后續其他學科的學習至關重要。傳統應試教育為我國小學數學課堂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判斷一個學生的好與壞通常都用成績來進行衡量,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由于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挫折與批評的時候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與安撫,很容易使小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動力。為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我國小學教師應改變課堂現狀,加強與小學生之間的溝通,從而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全面提升小學生數學思維。
4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策略
4.1 因材施教
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缺乏對小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全面了解,沒有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教學活動。他們只是根據過去積累的教學經驗和個人的主觀意識,使用相同的教學內容,并未針對不同層次的小學生進行區別對待,這對整體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十分的不利。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小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因材施教的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針對數學學習水平相對較低層次的小學生,教學內容的設計則需要傾向于對角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從實際生活中發現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針對數學學習水平中等的小學生,設計的教學內容則需要傾向于對角種類的劃分,能夠準確地區分銳角、直角和鈍角。對于數學學習水平相對較高的小學生,教學內容的設計則可以傾向于角的度量,可以利用量角器準確的度量角的度數。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不同層次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開拓整體小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整體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
4.2 數形結合
在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學會充分運用理論,通過思維手段解決數學問題。數形結合對于理論與實際的有效結合可以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通過空間與數量之間的轉化,引導小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本質進行分析和研究,最終解決他們遇到的數學問題,并深化他們的數學思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應充分運用圖形來解決和分析問題,或者是把數量關系通過圖形表現出來,用數形結合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我們在“正方形周長公式”的教學中,雖然有現成的周長計算公式,但如果老師只要求小學生死記硬背這些公式,學生在實際中就不能靈活運用這些公式,因此我們必須用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靈活運用這一公式,首先把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用大屏幕展示出來,讓小學生認識到正方形是一種特殊的長方形,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可以有以下四種思路:(1)寬×2+長×2;(2)長+長+寬+寬;(3)(長+寬)×2;(4)長/寬×4。然后教師再詳細的講解這四種方法的原理,通過數形結合使得小學生思維得到了深化,也能大大增強他們靈活的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進而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出來。
4.3 分層教學
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很大差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也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對學生進行了解,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在布置作業過程中要分層布置,對于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作業布置傾向于夯實基礎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基本的數學思維能力。對于那些基礎知識掌握較為牢固的學生,作業布置上就應傾向于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及思辨能力的培養,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總之,能夠滋養學生數學學科涵養的素材,離不開數學史、數學故事以及數學名題。不僅如此,它們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讓學生通過對數學學科史的了解,來認識到數學對于人類發展文明的價值,進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從而感受數學學科魅力,進而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4.4 結合生活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中國古代有個非常經典和有趣的數學故事——曹沖稱象,講述的是曹操的兒子曹沖巧用轉化的方法稱出大象的體重。在課堂的練習環節中,轉化思想能幫助學生沖破慣性的思維模式,打開新思路。教師在練習環節中要以問題的解決為落腳點,引導學生利用轉化思想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5 結束語
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應是當前小學教育的重點。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數學思維方式,使學生學習數學更加輕松方便,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采用情境式教學手段,將數學與生活相聯系,開展深入教學;以學生自身特點為依據,因材施教地培育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稅忠 . 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6(14):21.
[2] 許立績 .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9(3):44.
[3] 林碧珍 . 數學思維養成課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