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經濟的逐漸發展,人們真正可以進行體力勞動的場所變得逐漸減少。現階段,許多小學生在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得到了長輩們的過分寵溺,造成他們處在十分優越的環境中,但是卻沒有形成勞動觀念,這樣會導致學生們在將來走進社會之后,很難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在工作崗位上不能吃苦受累等等。隨著當前雙減政策的實行,學生們的學習壓力減小,教師和家長需要重視鍛煉學生們的勞動意識,這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是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的。
【關鍵詞】雙減;小學生;勞動意識;現狀;策略
引言:
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不但可以傳授給學生們更多的知識和生活技能,還可以使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體會到勞動的趣味,它是一種不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就能收獲巨大能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們未來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真正的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就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在勞動的時候鍛煉自己的個人體魄,增強自己的體質,逐漸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現狀
近幾年,在培養小學生的勞動意識的時候,不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經常會認為小學生們的年紀小,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不是必須進行勞動鍛煉的,等小學生們長大了去勞動也不會太晚。這樣的古板的教育觀念造成學生們的勞動意識受到局限,長期下去,學生們很容易產生自私自利的觀念,形成一些消極的行為,這對小學生的身心發育都十分不利。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策略
1.組織開展實踐活動
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意識的教育,需要為他們創造實踐鍛煉的機會。比如,在每年的植樹節時,讓學生們在教師的帶領下,到校園或者社會上去植樹,為小樹設計一些標語,讓人們愛護花草樹木,這樣在學生們的勞動下,學校和社會也會變得更加美麗,學生就可以體會到勞動的樂趣,覺得有他們的付出,這樣他們也會更加的熱愛勞動,懂得保護環境,知道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來之不易的,也會倍加珍惜別人付出的勞動成果。此外,學校可以設計一塊專門進行勞動教育的場地,有效的運用已有的勞動教育的資源實施勞動教育。在五一勞動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班級組織開展一場主題班會,也可以舉辦勞動技能的競賽,觀看勞動影片再寫觀后感等多樣化的方法[1]。
在學校之外,可以和一些社會組織或者單位相聯合,組織一些勞動教育,例如,參觀一些勞動場所,讓學生們到工廠或者農場,嘗試參與一些力所能力的勞動內容,也可以鼓勵學生們到社區的敬老院等去打掃衛生。在每年的環衛工節日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當地的廣場上去打掃衛生,使他們真正的感受每天環衛工人的工作內容,體會每個勞動人民的辛苦和不易,讓學生們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感受到勞動是最光榮的。每個人都社會的一份子,都會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學生們應該平等尊重每個勞動者,并積極向他們學習。
2.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想要真正的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就需要在思想上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學校可以定期組織一些勞動主題宣傳活動,組織學生們學習與勞動相關的內容。比如,讓學生們尊重學校的清潔工叔叔、食堂的阿姨、生活輔導教師等,要懂得禮貌的對待他們,在五一勞動節、教師節、三八婦女節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們對身邊的勞動者送上他們的真摯的祝福,用真正的行動去表達自己對他們的尊敬。另外,教師也可以在每日晨會的時候,宣傳勞動教育,讓學生們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學習,在家庭中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在學校看到了地上的垃圾要主動去撿起放到垃圾桶等。
3.充分發掘相關的教材內容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身心發育不健全,對很多事情不能形成形象直觀的認識,但是教師可以結合他們所學的課程內容,為他們作深刻的分析[2]。比如,小學階段有《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能夠結合教材上的知識點,為學生們貫徹勞動教育的內容,鍛煉學生們形成勞動意識。比如,在為學生們講解《我愛我家》的時候,教師就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家務活的內容,激發學生們的勞動欲望,提升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在教材中這個章節,教師已經為學生們講解了家長對孩子的愛,學生們也理解了家長的辛苦,家長也是經過自己的勞動去為孩子創造更加優質的生活,因此,小學生們需要對家長形成一種尊敬和感恩的心理,之后,教師就能夠運用情感的作用,指導學生們了解,如果想要獲得優質的生活,就必須付出自己的努力,不能畏懼辛苦和困難,另外,教師還能夠指導學生們運用自己的行動去回饋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代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就能將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融合,學生們的勞動意識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此外,教師還能鍛煉學生們了解社會上的不同工作崗位,讓學生們清楚,自己美好的生活都是每個勞動者付出勞動共同創造出來的,這時,學生們就能體會到勞動成果的不易,幫助學生們改變以往的錯誤意識。
4.開展綜合評價
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不能單純的講解勞動技能,還需要在意識領域對學生實施教育,使他們形成熱愛勞動的觀念,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勞動中。教師在學生們勞動之后,需要對他們實施激勵教育,運用語言和行動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勞動積極性。教師在對學生們進行勞動教育的時候,還可以將他們參與勞動的狀況當作評價的內容,登記到學生每個學期的素質報告中,這樣可以對學生們形成持續性的激勵教育,使學生們在內心深處重視勞動,逐漸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主動去勞動。班級在評定三好學生或者評選班干部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勞動意識,針對熱愛勞動以及孝順父母,平時可以主動進行勞動的學生,可以大力的宣傳,使學生們能夠向他學習,在榜樣的激勵下,學生們也會產生強烈的勞動意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下,對小學時期的學生實施勞動教育,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們的身體得到健康發展,還可以鍛煉學生們的心理素質和智力水平,讓學生們慢慢產生克服困難、不懼挑戰的能力,為將來走進社會更好的適應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淑玉.小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26):43-44.
[2]劉少桃.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勞動意識培養策略探究[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