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紅
【摘要】管理型人才是經濟管理專業培養的主要人才,在中職會計教學過程中,也需要立足于管理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組織開展有效的會計教學活動。本文從管理型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和需求出發,對中職會計教學實踐策略進行了探討,分別從學生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的專業化教學、學生組織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養、會計教師素養的提升以及會計課程體系的健全完善四個方面了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管理型人才;中職院校;會計教學策略
引言:
會計專業的管理型人才不僅具有專業的會計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還具備較強的組織交流能力和應變能力,能夠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發揮較大的作用和價值。因此,中職會計教學要打破傳統的只注重理論教學的模式和思想觀念,拓寬會計教學的內容知識,以建立起新型的中職會計教學體系。中職學校和中職會計教師需要推動會計教學環境的轉變以及會計教學方法的創新,為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培養優秀的管理型會計人才奠定堅實的教學基礎。
一、加強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的融合教學
在中職會計教學實踐中,會計專業理論和實操技能仍然是培養會計管理型人才的基礎。因此,中職會計教師必須進一步加強對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教學力度,并且大力推動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融合,以專業的理論知識指導模擬工作實踐,在實踐中檢驗和積累會計專業知識[1]。中職學校培養的會計人才直接面向社會,因此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比較二者的權重,增強會計基礎知識教學,加強基礎性會計實操技能的培訓。中職學校要完善會計技能實訓基地的基礎建設,會計教師要帶領學生到實訓基地參與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充分發揮會計實訓基地的基礎作用。為了提高會計教學質量,中職會計教師可以采用一加一模式,即理論加實踐相互對應的形式,在對應地教授完理論知識后結合實踐教學,將實踐教學作為踐行理論知識的作業,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會計知識和會計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設計開展小組合作完成的會計作業
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會計作業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作業完成效率,也能夠在小組合作中提高學生的組織交流管理能力。因此,在中職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可行的。會計教師應當設計相對復雜的會計作業,將會計課程的各個關聯內容綜合起來,設計綜合性的小組合作會計作業。劃分合作小組時可以采用自由結成小組和教師引導劃分的方式,并且教師要進行適當地調整,以確保各個學習合作小組內部的人員結構合理化,避免出現自由結成合作小組但是學生以偷懶和玩樂為目的的情況。在結成合作學習小組后,中職會計教師再定期給出較為復雜的會計項目或者是作業,讓學生在一定時期內完成并且在課堂進行成果匯報,以提高學生的個人表達能力。
三、全面提高會計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
在中職管理型會計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會計教師成為了實踐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力量。因此,中職學校要全面提高會計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發揮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中職學校要為教師尋找一切可發展的機會,比如各種教師培訓活動和專業技能培訓活動,鼓勵會計專業教師參與到各項培訓活動當中去,從中積累豐富的經驗[2]。比如說,中職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到企業參觀,感受企業會計職員的工作環境,提高對會計職業的認識程度。除了會計專業知識以外,中職教師還需要主動學習管理知識,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落實長期學習的觀念,在教學前先發展自己,以提高中職會計實踐教學的水平。
四、逐步完善中職會計課程體系
中職會計實踐教學的質量還和會計課程設置與會計教材的選擇有關。因此,中職學校要逐漸建立中職會計課程體系,在設置會計專業課程時設置聯系緊密的課程,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程安排上,要注重先后順序,先從理論知識出發再逐步深入實踐知識,形成環環相扣的課程體系。比如說在教授財務管理的內容前可以先設置數學課程或者是經濟法的相關核算原則,為后續的會計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在會計專業教材的選擇時,要選擇難度適合的教材。學校和會計專業教師要立足于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難度適合的且相對比較有效的教材,以確保會計教學內容最基本的質量達到一定的標準。
五、結束語
中職學校是面向新世紀逐漸完善的實踐職業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織機構。為了全面提高中職學校的教學水平,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應當轉變教學方法體系,培養會計管理型人才,從會計專業知識素養和實踐技能、組織管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多個方面綜合性地培養學生,而不只是局限于會計工作技能的培訓。綜合多方面開展會計管理型人才的培養,從多個方面增強會計教學過程中的管理技能培訓是中職學校提高教學水平、增強人才培養效用的重要方向和舉措,也是未來中職會計教學改革的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凌丹奕.新形勢下中職會計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探索研究[J].商訊,2020(11):186+188.
[2]施舍.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財經界,2020,(28):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