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霞
【摘要】我國傳統文化傳承過程中,古詩詞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學生理解傳統文化。初中是學生重要轉折時期,是步入高中的基石,重視初中古詩詞教學,可幫助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激發(fā)學生了解、學習傳統文化積極性,進而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提升初中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價值觀。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重視語文教學改革,將古詩詞教學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促進學生了解歷史文化,強化文化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思想。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傳統文化;策略
引言
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融合傳統文化教育,可幫助學生對作者所處時代及文學表達手法形成完整認知,充分感悟古詩詞表達意境,有利于傳統文化繼續(xù)傳承。通過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可提升傳統文化教育在古詩詞教學內運用,是響應新課改要求,革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體系的重要內容。初中語文教師需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合理引入傳統文化教育,以提升學生古詩詞學習質量,可促進傳統文化傳承。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
(一)傳統教學色彩濃厚,未融入傳統文化知識
在初中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數都是基于自身的傳統教學方式對教學展開細致的分析與探討,為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語文理論知識教學。教師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輸出也比較少,因此,也就使學生在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無法得到更好的教育與提升,導致學生在初中的古詩詞學習過程中,無法實現自我能力的更好提升與發(fā)展。少部分教師不重視對學生傳統文化的知識教育,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優(yōu)秀文化瑰寶以及內涵認知不夠深刻和全面,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也不符合當前時代教育發(fā)展的大背景與時代教育的總要求。少部分教師在自身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之下,采用一種相對陳舊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古詩詞的教學,而沒有充分利用到當代電子信息技術,對學生施展更加科學合理的古詩詞教學,使學生在對相關古詩詞的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無法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在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中,也沒有達到更好的效果,使教學的綜合質量和效率沒有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教學模式落后,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當前初中古詩詞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教學方式過于枯燥的現象,學生無法接受這種上課模式,進而慢慢對古詩詞學習失去興趣。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僅刻板保守,而且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策略,很少給學生機會發(fā)表自己對該首古詩詞的理解和感受,導致學生不能融入課堂,也無法深入掌握古詩詞的文化內涵。同時,由于教師使用現代媒體技術的能力有限,不能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古詩詞的魅力,學生無法產生對古詩詞的情感共鳴,學習體驗感較差,不利于學生的古詩詞學習。
二、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方法
(一)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時期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難免會持以師本教育理念進行固化的教學實踐活動,這不利于開展具有學習難度的古詩詞教學,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不妨研究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依據創(chuàng)作背景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在師生關系融洽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古詩詞知識的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助力學生理解古詩詞,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達到提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以引導學生學習《沁園春·雪》這首詞為例,首先,教師應向學生介紹一代偉人毛澤東,再為學生講述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發(fā)表背景,引導學生理解詩詞所蘊含的情感奠定基礎。然后,教師再帶領學生誦讀這首詞,漸漸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讓學生體會這首詞所表達出革命英雄的偉大抱負和無比堅定的決心,使學生認識到毛澤東是一個有胸懷、有遠大志向的人。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詞中議論、抒情所起到的作用,助力學生進一步把握詩歌情感,要求學生課下積累關于“雪”的古詩詞,進而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收獲。這樣,通過交流創(chuàng)作背景,與學生展開古詩詞的互動交流,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詩詞的意境,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古詩詞的良好習慣,切實達到了提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利用實踐活動促進傳統文化的融入
在初中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的理論知識的輸出和傳授,還需要充分重視學生在學習知識基礎上的實踐探究。只有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充分的應用,才能夠促進教學的更好發(fā)展,實現更高質量和高水平的語文教學。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相關的詩歌朗誦活動比賽,以及對于詩歌的形式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比賽,在學生對于原本的詩歌進行學習的基礎之上,學生可以充分了解到詩歌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和特點,也就可以開展自我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自行進行詩歌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更多的傳統文化輸出教學,讓學生在自我感知的過程中充分提升自我的文化感知能力和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等。從而,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充分提升自我的實踐能力,實現對詩歌的更深層次的學習,還可以在另一方面對傳統文化知識有更加深入和理解和學習,實現教學的最終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有效的古詩詞教學效率必須得是能夠對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帶來積極影響的。基于此,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當始終保持為了學生發(fā)展著想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新更多如以上優(yōu)質的教學策略,從而以實際行動踐行新課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實現初中語文對古詩詞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黎曉雯.初中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21.
[2]湯延軍.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7):137-138.
[3]曹紅菊.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