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文
摘要:思維導圖這種教學手段隨著新課改的落實以及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的推進,日漸成為促進歷史課堂教學成效的重要輔助。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思維導圖;優勢
作為一種發散性思維的引導力量,思維導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打破教師灌輸式的傳統教學陋習,從而為新時代初中歷史課堂的高效構建創造了可能。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較為明顯。首先,思維導圖給教師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和思維特點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機會,教師可以依據各位學生的思維導圖,清晰地看到學生的知識網絡,這就為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歷史教學創造了可能。其次,初中歷史知識多,容量大,時間長,聯系緊,學生面對大量的歷史課程很難在頭腦里建立起系統的知識網絡,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效,但是在思維導圖中,教師可以通過樹狀結構圖等豐富多樣的思維導圖表達形式,以中心詞和關鍵詞為梳理要素,把歷史知識融入到一個學習、回憶和總結的學習情境之中,從而使學生更容易全面深刻地認識各個歷史知識點之間的緊密聯系。再次,思維導圖的繪制本身就是一個自主預習、記憶、復習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融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自主思考,從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梳理歷史知識的能力和獨立探究能力,為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習慣的養成打下了基礎。
二、思維導圖工具是幫助學生梳理課文知識脈絡的利器
組織性較強的思維導圖工具,作為二十世紀后半期,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用于各行各業,特別是在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且效果良好。目前,我國對思維導圖在學科教學方面的研究發現:歷史是偏記憶學科,思維導圖引入歷史課堂,在教法和學法上有革命性變化,畫圖織網,師生喜聞樂見。部編歷史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文獻資料,是課程實施的主要載體。歷史學科中知識點眾多,且知識零碎,教師利用思維導圖讓歷史知識點動成線,線動成面,歷史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自然呈現,學生可從中提取、組織和儲存新知識,構建出容易被自己接受和記憶的知識體系。教師在學習《西歐莊園》時,知識點多而雜,整合難度大。能不能把學案中“知識梳理”用思維導圖取代?筆者把主動權交給學習小組,有的小組“隔岸觀火”,有的小組先行先試,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隨著思維導圖的中心詞“西歐莊園”塵埃落定,用“導學圖”進行知識的梳理簡單明了,大家形成共識。一級子目“主要人員”“土地類別”“權責分明”“莊園管理”向四周延伸,二級子目把“主要人員”細分為領主和佃戶;“土地類別”根據“地”功能命名為耕地和其他用地;“權責分明”按階級關系把義務、權力弄分明;“莊園管理”從依法治園的角度,模擬法庭,再現莊園“升堂”的場景。真可謂“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給學生自主創新留足了空間。
三、在預習和導課上運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
一些學生對歷史學科較為抵觸,一方面是對于過去的事情缺乏了解的興趣,一方面是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也使得課堂氛圍較為沉寂,學生成為歷史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為了糾正這種違背新課改教學理念的教學現狀,教師有必要結合思維導圖的優勢,在課前預習或者導課中展示思維導圖的魅力,降低學生對大量歷史知識的畏懼感,釋放學生的緊張壓力。比如在講解《夏商周的更替》之前,教師首先可以打開多媒體,把備課階段給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呈現在電子屏幕上。屏幕上的思維導圖分別制作了三個中心詞:夏朝、商朝、周朝,三個中心詞周圍分別畫了很多氣泡圖,比如圍繞夏朝這個中心詞又畫了三個中心詞:禹、啟、桀。禹周邊又畫出幾個分支,包括禹建立夏朝的時間,禹的歷史事跡,禹的傳位,等等。整個思維導圖不但讓學生對課堂知識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學生可以按照思維導圖的提示進行課本教材的閱讀,使閱讀有了方向,而且教師借助于多媒體賦予的教學便利,還可以在對各個氣泡圖的展示中進行圖片和視頻的拓展,比如當教師點擊“夏朝的文明”的時候,屏幕上出現了“二里頭遺址宮殿復原圖”和相關出土文物,學生可以從圖片中了解到古中華文明的起始面貌,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學習體驗。
四、思維導圖能在研讀教材過程中及時將其內容圖示化
歷史思維導圖制作的第一手材料來源于課本,我們強調把書讀“薄”的技巧:導言要品讀;正文要精讀;圖文要識讀;大事年表要熟讀。通過讀書,提取文中的有效信息,理清線索,書讀薄了,知識框架搭起來了,歷史主干知識就“水落石出”。在教學《三國鼎立》一文時,筆者用篆體書寫的“三國鼎立”做魚的頭,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很快勾畫魚型思維導圖,“曹操得勢、北方統一、群雄角逐、三方均勢、三國鼎立”躍然紙上,“局部統一”“走向統一”的貼畫,將思維導圖上的知識線索圖勾連在一起。真可謂人在畫中游,難忘那舊時光。有時也有必要把書本上知識“增厚”。由于種種原因,初中歷史教材上很多濃縮的歷史知識,給教師教學留下了許多解讀和整合教材的空間。思維導圖有在濃縮的知識里“淘金”的功能,學習歷史對學生更有吸引力,歷史課堂,學生不再是霧里看花。教師在教學“1861年農奴制改革”時,其主要內容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農奴獲得人身自由,身份改變了,可以自由轉換職業,成為自由勞動力;二是獲得解放的農奴可以自由支配財產,市場活了;三是農奴在解放時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要繳納贖金,資金不是問題了,俄國發展資本主義的基本條件具備了,改革使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法令的三個規定,出現了三大變化,產生了一個結果。這樣,一張思維導圖在同學們的大腦里成型,學生以圖顯思成為習慣,隨波逐流、附和“站隊”的學生就少了。學生學會放射狀、關聯性思考,利用思維導圖從微觀和宏觀還原“本真”的歷史,同學們都樂在其中。
五、轉變歷史教學理念,保障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
思維導圖是一種教學手段,而教學手段的高效運用,需要教學理念的更新換代做配合,做引擎。初中歷史教師是思維導圖的主要推動者,應該在思維導圖的運用中起到一種引領和示范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歷史教育理念,積極提升自己的思維導圖制作能力,尤其是借助于多種軟件繪制思維導圖的能力,才能讓學生認識到思維導圖的樂趣,感受到思維導圖在提升歷史學習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針對當前一些教師對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的實施興趣不大,依然傾向于歷史知識的主觀講解和灌輸的教學行為,教師要從自己做起,多學習、多實踐、多反思,加強思維導圖和歷史課堂的融合。歷史學科的教學方向,不僅僅在于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應試技能,更應該關注到學生的綜合素養,思維導圖的實施就是引導教師走出教育誤區和盲區,使教師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以及新課改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工作。因此教師一定要抓住新時代歷史教育的機遇,要以開放包容的教學胸襟接納思維導圖,才能打開思維導圖的教學局面。初中生處于學習歷史、感悟歷史、思考歷史、愛上歷史的重要時期,思維導圖對于歷史課堂的引導是全方位的,教師一定要在重視的同時,從學生的未來發展著眼,才能在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及時查找不足,通過和同事交流經驗,多觀看一些網課視頻,向學生采納一些意見和建議等方式,可以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促進歷史課堂的縱深發展。
結束語: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思維導圖的重要價值不言而喻,特別是對于引導教師轉變理念,夯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習慣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夏黎明.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A].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2.
[2]周穎.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渤海大學,2019.
[3]王艷紅.例談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教育,2019,(1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