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琪 李美琪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和市場交易規模的快速擴張,由此產生了大量線上支付結算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需求。在當今的中國,已經很難看到人們用銀行支付的方式去進行轉賬或者付款,絕大部分都是使用第三方支付,可以說第三方支付的迅猛發展為我國網絡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第三方支付企業不具備商業銀行所具備的存儲貨幣功能,第三方支付并不能獨立的完成完整的支付過程,它必須依賴于商業銀行。短短十年間,第三方支付的市場規模呈指數型增長,與商業銀行的業務上產生了更多交集,由此所帶來的競爭與合作也對商業銀行傳統的業務模式產生一定的沖擊。作為我國金融系統的核心,銀行在我國的經濟調節和系統性風險防范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對第三方支付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展開研究,旨在讓銀行管理者對于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有更好的認識,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及時合理地應對第三方支付所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傳統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風險承擔
一、相關理論概述識
(一)相關概念界定
1.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行業的結合,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支持實現線上資金支付、資金融通、信中介服務的一種具有普惠金融、平臺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金融模式的新型金融模式。目前主要以第三方支付、P2P 網絡貸款、互聯網理財等模式為主。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世界進入到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更是拉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移動互聯網有關的事物占據了人們大部分的碎片化時間。一些非互聯網行業里的人員趁著這股浪潮重新洗牌,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垂直搜索引擎的應用,從新穎的模式和角度切入互聯網行業中,“互聯網+”由此而生。金融行業也不例外。傳統金融機構業務形式固化,融資要求高,難以滿足占我國總企業數量大多數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解決了我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富足,理財需求也逐漸增加。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理財需求,而傳統的金融機構所提供的理財產品大多數都是大額投資,無法滿足市場上大多數人的理財需求
2.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新興且正在劇烈發展的行業。各界對它的定義都有著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認為第三方支付是一個提供支付技術服務的平臺,是為交易雙方提供收付便利的中介機構。一部分人認為第三方支付已經充當著虛擬銀行的角色,有著網上銀行的主要功能和服務。還有一些人則認為第三方支付是一種結算過程,第三方支付企業、商業銀行、買賣雙方在第三方支付所搭建的平臺上進行資金結算。對于第三方支付定義的爭論還有很多,市場上并沒有統一的定義。較為權威的定義是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指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是指非金融機構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等部分或全部貨幣資金轉移服務”。綜上,本文將第三方支付定義為:第三方支付是一個聯系商業銀行和買賣雙方的中介機構,是一個與各大銀行簽約來完成與銀行結算端口對接的,有著較高的信譽保障和一定的實力的第三方機構提供的獨立于商業銀行的網絡交易支持平臺。
第三方支付之所以迅速被大眾所廣泛接受,甚至搶占了第一方支付(即利用實體貨幣進行交易的現金支付)、第二方支付(即利用信用卡、銀行匯票等進行支付)的市場份額,是因為其具有中立性、安全可靠性、便捷高效、低成本、多元化的特點。
3.商業銀行風險承擔
銀行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損失的可能性,各種不確定因素導致銀行的資產和收入遭到損失,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內在屬性。按風險原因分類可以分為:信用風險、非法拆借風險、非法集資風險、金融敲詐風險和其它風險。銀行風險承擔可以用大小去衡量,是指銀行所選擇和承擔風險的行為。按照銀行風險偏好的不同,可以分為:經營過程中從事風險較小業務的保守型銀行、愿意承擔適當風險的穩健型銀行、偏向從事較高風險的激進型銀行。風險與收益成正比,愿意承擔的風險越大,獲得的收益就越多。保守型銀行能夠保持較低的杠桿率,更愿意去投資風險較低的產品,收益水平也較低。穩健型銀行愿意承擔適當的風險,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也具備遭到損失時的應對能力。激進型銀行投資風險較高的產品,雖然收益水平高,盈利能力強,但是收益波動大,且有破產的風險。
二、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分析——以建設銀行為例
(一)中國建設銀行某分行發展現狀
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的角度切入,并結合2020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的財報數據來看,信用風險對商業銀行經營業績、盈利水平的影響最大。一般來說,風險越大收益越好,風險偏好越激進。判斷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的風險高低,可以從準入控制的方向入手。現如今,各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絕大部分都是制造業、批零業這兩個行業,不難看出制造業、批零業這兩個行業是銀行貸款資產質量最差的兩個行業。通過分析建設銀行對公貸款投向這兩個行業的份額,即可判斷某建設銀行風險承擔的偏好。從2020年上半年某建設銀行的財報數據中指出,建設銀行對公貸款投向制造業、批零業的份額為10.63%,對比同時期的其它商業銀行來說,建設銀行的投入份額偏低,屬于低風險偏好型。
(二)第三方支對中國建設銀行某某分行風險承擔的影響
目前而言,第三方支付對于建設銀行某某分行的邊際效應和風險溢出效應遠大于合作效應,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加大了建設銀行某某的風險。分析可知,海量的數據信息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得天獨厚的優勢。現代金融中介理論強調了信息生成在金融中介功能中的地位,而高質量、大規模的支付信息數據正是第三方支付平臺作為金融中介的核心優勢。基于對大數據的挖掘,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夠精確定位用戶,充分發揮金融中介在的作用,因此對以銀行為首的傳統金融中介產生了沖擊。而第三方支付和建設銀行銀行都屬于雙邊市場。當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用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后,會產生“滾雪球”效應使得平臺的價值得到提升,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并借此迅速將業務擴張。因此,喪失了先發優勢的商業銀行在喪失了移動支付的主要市場后,又會在理財、消費金融等領域受到第三方沖擊。
三、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的相關建議
(一)政府要加強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設和監管
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監管。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會存在著風險溢出效應,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乃至對整個金融行業的風險造成一定的影響,且隨著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的擴大,所造成的影響也對應增加。因此,政府需要建立健全關于第三方支付的監管體制和法律法規,發揮各主體的作用,積極建設以平臺自控、行業自律以及政府監管為核心的監管機制,規范平臺發展,為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管理和發展給予相關的法律支持。對于不規范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政府應該予以嚴厲打擊,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尤其是需要加強對于地方性商業銀行的監管。加強地方性銀行的信息披露,能夠增強銀行的經營透明度,便于銀行接受監督,也能夠使得商業銀行行為更加謹慎,減少過高的風險偏好。
(二)商業銀行提高風控水平
首先,銀行要轉變經營理念,充分認識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學習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先進經驗,并且結合自身特點運用到銀行的發展之中,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去迎接挑戰;其次,銀行要重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強調金融科技的作用,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銀行的風險控制中,完善自身的風險控制體系,提高銀行的風控水平;最后,銀行要加強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合作,發揮合作效應,實現共贏。通過本文2.3的分析可知,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不僅是競爭關系,同時存在著合作關系。因此,商業銀行在應對第三方支付的挑戰時,可以通過加強合作的方式,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例如,通過共享用戶數據的方式,銀行獲取了用戶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息,能夠提高風險評估的準確性。
(三)第三方支付平臺要加強自身風險的防控
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臺要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完善自身的風控體系,提高風險抵御能力,防止大量風險的堆積從而發生平臺的違約事件。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臺要規范自身的行為,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實現金融創新,防控投機行為和資本游戲。
參考文獻:
[1]周俊文,黨建偉,高明.? 第三方支付監管的目標與制度安排——國際比較與政策建議[J].? 金融監管研究,2019,87(03):83-101.
[2]Rezai A A,Torki L . The impact of the electronic money development in the profitability? of? DBS? banks? of? Singapore[C]//? 2014?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mmer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ith Focus on e-Trust(ECDC). IEEE,2014:1-9.
[3]Jack W,Suri T,Townsend R M . Monetary Theory and Electronic Money:Reflections? on? the? Kenyan? Experience[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96:8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