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梅 范金城
摘 要:當前我國藝術設計教學模式西方化傾向嚴重,注重傳統設計理念的灌輸和程式化技法訓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文章基于“互聯網+”環境構建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形式的教育方式是如今各大高校在教學方面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每個學校的教育情況以及學生接受教育的程度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具體的實施方案要因地制宜,要根據實際實施新型教育方式。
關鍵詞:“互聯網+”;產教融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構建與應用
0 引言
現如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技術也正在迅速地發展,人們開始利用互聯網通信設備以及互聯網技術,隨時隨地獲取便攜式數字化的學習資源及內容,進而延伸出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即線上學習方式(移動學習)。現如今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絕大部分的人們對獲取知識的方法方式以及手段已經不再依靠學校,現在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教育機構和組織紛紛成立,這對學校的傳統教育方式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線上線下這種混合形式的教育模式是基于互聯網的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這種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移動終端,完成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讓老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形成一種較好的學習氛圍,這樣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效率。
1 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是以中學和雙元制為主要理論依據,結合如今各大高校的人才培養計劃以及有關產業的研究,推進高校產教的高度與人才機制和創新改革策略的提出[1]。在制度方面產教融合主要體現出科學與產業之間價值融合的機制、定期產教融合機制等,進而培養出全新全能影視的人才和具有高素質的勞動力。黨的十八大明確地提出要培養出很多高素質的勞動力以及全能型人才,進而促進生產和教育之間的融合。在高校中生產教育的一體化是創新的重要途徑,而且這對在校學生的人才培養以及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現如今我國產教融合已經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績,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例如生產教育合作的渠道、經濟費用的不足等方面,這些都是相關體制機制的不完善造成的。因此,要在各大高校中實施產教融合的方式就需要轉變一些思想上的觀念,同時還需要當地政府以及相關企業的有效扶持,完善產教融合體制機制,保證產教融合能夠得到發展。
1.1 ?產教融合中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的理論根據
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就是將生產和教育相結合,雙方生產實踐互相合作的過程以及被制定出的相關制度。美國的一位著名教育學家提出了“諾氏理論”的想法,這種想法衍生了一種依靠于實用主義的教育觀念和課程的觀念,認為在整個學校的課程設置中應當添加“園林工藝”“編織”等手工課程,當加入這種手工實踐的課程時,學生們就可以親自實踐,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實踐中發現、分析問題,從而自主解決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們的手動能力。產教融合中人才培養被提出的理論基礎就是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相關的知識和能力,進而在融合中創新。
雙元制則是產教融合的另一重要理論基礎,它是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合作、共同制定有關人才培養計劃,完成各個高校的教學任務和各企業的培養任務。在雙元制產教融合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要完成所在學校要求完成的理論知識和學習任務,還要完成企業所規定完成的培訓任務。雙元制產教融合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
兩種理論的提出與實施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計劃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產教融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1.2 產教融合中教育的創新改革
我國現如今大多高校已經開始實施產教融合的教育形式,而且在整個教學實踐過程中鼓勵學生們敢于創新和實踐。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校與企業有共同的資源,雙方共同構建培養計劃,讓雙方的合作能夠真正融合,進而推動學生在實踐中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各高校老師已經能在企業中與學生們共同完成實踐,在實踐中能夠虛心地向各位工作人員學習。同時,學校也要給學生們進入企業學習的機會,把教學的課堂延伸到企業中,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2.1 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概述
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是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在終端構建線上形式的網絡教學平臺,把課堂上老師所錄制的優秀授課視頻和學習資料傳送到網絡平臺上。老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布教學任務,學生們可以將網絡上的學習資料下載下來,再到線下老師的課堂中進行提問。這種線上線下混合形式的教學模式目前已經在學生的學習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益,并且得到了有益的探索,同時還形成了一些更加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式[2]。這種新穎的課堂模式主要包括微課、慕課等。這種混合形式的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更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2.2 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現如今的現代化社會更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性特點的全方面人才,不單單是缺少個性的標準化人才。目前傳統形式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不能夠滿足現在多樣化人才的需求。因此移動學習的興起和迅速發展都為教學模式的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3]。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同主要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利用了互聯網平臺,它建立起了一種“互聯網+”的新型教學模式,而這種新型模式讓學生們在其學習過程中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也讓學生發揮了更多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3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傳統形式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缺乏個性化,傳統形式的教學模式會更加單一,學生的學習時間僅限于課堂上和家庭作業,而且學生的學習資料比較少。而對于這些問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都能夠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主要是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與網絡平臺學習相結合,這種教學模式將教師與學生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可以在不違背學習與教學規律的條件之下執行,不僅可以通過各種互聯網平臺進行教學,還可以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4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所遇到的困境
4.1 不合理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當今教育的主流趨勢,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教學課程都適用于這種教學方式,當學習單純的理論知識時,這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就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如今很多高校在教學的改革過程中,使用線上線下混合教育模式的方法應用并不合理,當一些并不合適的學習內容運用到該種教學模式時,就會忽略掉課程本身的特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習者本身的學習能力與特點,這樣會占用更多學生以及老師的時間,讓學生失去對課程學習的興趣,甚至可能會出現厭倦學習的心理情緒,這些情況的出現會影響該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率。
4.2 缺少教學應用的思維及能力
現如今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仍處于剛剛興起的時期,大多數老師還都是第一次接觸到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還不能夠進行靈活的運用,因此也會讓這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得不到更高效率的使用。
4.3 不具備支持建立該種網絡平臺的技術
目前我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相關技術還正處于發展階段,技術手段相對落后,有些學校還不具備支持建立該種網絡平臺的技術,而教師自身也可能并未達到該種教學模式所要求的能力需求。
5 結語
依靠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能夠讓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適應現如今的移動學習,并且能夠更好地利用移動智能終端的特點,實現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互,讓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學習互助氛圍,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唐未兵,溫輝.創新產教融合機制推進實踐教學改革[N].湖南日報,2018-03-29(005).
[2]王雙明,付世秋.應用技術高校產教融合機制創新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8(3):40-41.
[3]程旺開,李囡囡.基于云班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8(4):927-933.
(編輯 王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