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冰潔 趙朝陽 魯姍姍
摘要:語文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內容中難度最大的部分。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學生的思維邏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好、寫作素材充足等,而部分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本身就不足,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思維邏輯混亂、素材積累不足,因此在學習習作時非常吃力。思維導圖應用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能有效幫助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將主要分析思維導圖有效應用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習作教學;應用策略
一、當前小學語文習作課堂上思維導圖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方法古板
首先,當前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學生情感的體驗與表達,很多小學生為了完成寫作任務,在寫作的過程中并沒有表達真情實感。這樣就會導致小學生的作文出現一定的固定模式,小學生受到生活經驗的限制很難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與認知。其次,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其生活經驗并不充足,有的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將一些優秀的作文進行課堂展示,并要求學生對其中的優秀詞句進行背誦。但是在這個記憶的過程中教師卻忽略了對優秀作文結構模式的介紹與訓練,導致很多學生就只是對優秀范文進行死記硬背,這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沒有益處的。
(二)教師理解不足
盡管思維導圖的寫作教學模式在課堂實踐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思維導圖相關的課程整合研究也越來越多,但是依舊有很多小學語言教師對其理論與應用的認知不足,導致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情況。教師獲取的相關理論較少,并不理解思維導圖與寫作之間的相互關系,而在這樣的前提下開展教學實踐會導致其難以落實思維導圖的應用,進而產生對教學方法的質疑。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學生在完成每個單元的學習以后,都會有相關的習作練習,這種練習能檢測學生的真實寫作水平,主要是用簡單的文章表達自己對本單元內容的看法。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寫作缺少素材,內容不夠豐富。素材是寫作的關鍵,這種情況限制了學生語文寫作水平的提高。針對這一問題,采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手段就能解決。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去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將其與寫作內容整合在一起,能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豐富學生的文章內容[1]。例如,在習作《我的樂園》中,習作主要要求學生描繪自己的樂園。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將其作為基礎寫作。在課堂教學中喚醒學生的潛在思維,讓學生將日常的經歷融入作文中,達到寫作的最終目的。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筆記本上畫一個圓代表自己,在圓圈周圍畫出分支,用提問的方式喚醒學生的記憶,挖掘有用的寫作素材。學生將各種素材聯系到一起,能豐富作文的內容,激發真實的寫作情感。
(二)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重要途徑,豐富的想象力能為學生的作文增加更多有趣的內容,讓學生在習作中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感,拓展中心思想,作文會更具感染力。采用思維導圖的模式寫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寫作訓練,部分教師會指導學生在寫作前打草稿。草稿形式過于單一,很容易限制學生的想象。在思維導圖模式中學生可以隨意更改設計,按照自己喜愛的模式對寫作素材進行排版,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三)運用思維導圖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情感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章的生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與思考,為文章增加更多的內涵,表明主旨。小學生習作大多缺少情感延伸,導致習作可讀性較低,廢話比較多。運用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對某一件事進行深入的分析,發現其中的內涵,為學生習作過程注入情感,增加感觸,明確中心思想,提高可讀性。例如,在練習《輕叩詩歌大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選定某一種情感,如母愛、國家等,再為學生播放幾段相關的視頻片段。很多學生只會在腦海中停留片刻,對事物表面展開思考,無法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情感。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制作相應的思維導圖,例如,喜歡秋天就將秋天的美好寫在導圖分支上。在學生畫思維導圖時,教師順便提問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在導圖中看到自己的情感體驗,將其融入文章,使文章主題更為明確。
(四)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文章點評
在小學語文習作中,點評很重要。教師對學生的文章進行點評,能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學習,完善自己的寫作能力。在提高寫作技能時,教師一定要提高對作文點評環節的重視程度,運用思維導圖,從宏觀與微觀兩個角度分析學生的文章,剖析文章的亮點與不足。點評作文要做到思路清晰,分析合理,這樣才能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教材《我變成了一棵樹》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提煉文章的亮點,填充到思維導圖中,在思維導圖的分支寫上文章用到的各種描寫手法,對文章進行點評,形成一個清晰的文章結構,幫助學生掌握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
(五)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思維導圖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在各個學科中應用非常普遍,在小學語文中,一般都是用于作文與閱讀教學中。通過研究可以發現,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效果良好,采用思維導圖能對學生寫作進行指導,解決學生作文素材匱乏、作文結構混亂的問題。在思維導圖寫作流程的基礎上,對學生開展作文技巧訓練,能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語文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運用思維導圖能達到教學的目的。思維導圖具有可視化的特點,學生查看自己制作的思維導圖,構建一個清晰的寫作思路,能培養創造力。
三、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習作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手段,應當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性,明確小學語文閱讀習作教學中思維導圖提高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模式的作用,并提升對學習寫作方法、促進收集素材、增加想象空間、融入教學評價等策略的重視,才能保證可以將思維導圖合理運用于小學語文閱讀習作教學,將其具備的價值與作用予以充分體現,持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馮少芳.研究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5):140.
[2]林文婷.巧借導圖,助力習作--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J].語文課內外,2020(11):156-177.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JCJYB210204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