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多,隨之而來的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留守兒童在農村幼兒園中占據很大比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也是幼兒園重點關注的問題。幼兒的心智在不斷發展,如果父母缺席了幼兒的成長過程,留守兒童的個性養成和心理健康發展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對幼兒園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用愛呵護幼兒,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留守兒童;愛的教育;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4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31-0091-02
引? 言
隔代監護基本上無法做到對幼兒的深層教育,父母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導致大部分留守兒童有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問題,如敏感自卑、孤僻內向等問題,阻礙了幼兒的健康發展。因此,農村幼兒園可以用愛推動教育的發展,用愛溫暖留守兒童的心靈,用愛呵護幼兒健康成長。
一、愛的教育缺失的現狀
(一)思想品質的教育
在農村,很多留守兒童是由爺爺奶奶進行監管教育,老一輩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要么過分溺愛,要么直白地斥責。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使留守兒童的個性形成了兩個極端:要么過分以自我為中心,在溺愛中養成驕橫的心理;要么形成內向和自卑性格。部分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疏于管教,監護不力,不能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導致幼兒無法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念。此外,溺愛環境中的金錢教育使不少幼兒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愛的教育并不是金錢能夠彌補的,并且在幼兒犯錯誤之后,部分監護人忽略了對幼兒思想品質的教育,不能與幼兒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容易使幼兒形成敏感、自卑、自閉的心理。
(二)心理健康的教育
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中,監護人常常只注重幼兒的身體發展,而忽略了對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成了教育中的難點。心理問題看不見、摸不著,卻時時刻刻影響著幼兒的健康發展。3~6歲的幼兒正處于需要依賴和關懷的階段,父母的外出、監護人的忙碌,使幼兒被迫成長。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正是敏感自卑、情緒化的階段,心理情緒需要及時開解和疏導,但部分監護人在監管過程中只注重幼兒的身體發展,忽略了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疏導[1]。留守兒童缺乏家庭的溫暖、敘說的環境,缺少朋友和親人的陪伴,長此以往,會逐漸封閉自己的內心;而為了緩解心理壓力,幼兒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形成不良的性格。這種性格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三)學習和行為規范問題
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的學習缺少有效的評價和監督,他們在學習中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缺乏有效的指導和評價,而且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他們會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游戲和玩鬧中。此外,處于幼兒階段的留守兒童因為缺乏自控能力和管理能力,道德行為會出現偏差,再加上沒有強制的約束和規則意識,他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能形成有效的行為規范[2]。
二、農村幼兒園留守兒童愛的教育的策略
(一)用耐心和愛心溫暖幼兒
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心去溫暖幼兒。比如,在幼兒剛入園時,為了讓他們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教師應先營造和諧、輕松的氛圍,讓幼兒快速融入幼兒園的環境中;和藹可親的教師形象也可以讓幼兒放下內心的防備,讓幼兒真正接納教師。耐心和愛心是打開幼兒心靈的最佳鑰匙,教師可以用自己親切的話語、行動讓幼兒在日常的學習中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教師在與幼兒的交流過程中,要通過愛心和耐心構建起與幼兒交流的橋梁,在輕松的氛圍中對幼兒進行關愛教育,讓幼兒增強對教師的信任,并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由此可見,教師借助充滿愛心和耐心的教育,更容易走入幼兒的內心世界,并且能夠根據幼兒的心理狀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3]。
(二)塑造幼兒的思維品質
幼兒每天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是在幼兒園中度過的,幼兒園可以稱得上是幼兒的第二個“家”,在幼兒接納和信任教師后,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通過愛的教育加強對幼兒良好思維品質的塑造。具體來說,在幼兒園各項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規則意識,可以借助動畫片、繪本、視頻等形式滲透教學內容,將抽象的思想情感教育通過直觀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幼兒形成直觀深刻的認知,從而塑造幼兒的思維品質。
(三)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中很容易形成自卑、敏感的心理,幼兒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藝術活動,使幼兒在集體活動中逐步增強自信心,形成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實現自我獨立和自我認同。幼兒教師可以舉辦多樣化的藝術活動,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比如,在美術繪畫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用畫筆畫出自己的家人,在幼兒完成繪畫作品后,讓他們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解。之后,教師則可以針對學生的繪畫作品和他們的講解,對其進行適當的評價,而且評價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幼兒以更加積極的狀態參與到其他學習活動中,進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四)家校聯合,促進對留守兒童的愛的教育
家庭教育對兒童的成長、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表明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的、深遠的。在農村幼兒園教學中,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師更不能忽視家長的作用,要與家長建立聯系,并構建有效的家校共同渠道,通過家校合作,實現對留守兒童的愛的教育[4]。比如,幼兒教師可以通過電話、微信、QQ等方式與留守兒童的家長取得聯系,就幼兒的學習、生活問題等進行交流,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基本情況,共同商討如何管理和糾正幼兒出現的不良行為習慣,讓家長參與到幼兒成長過程中來,從而使幼兒感受到父母和教師對自己的關愛,進而使他們自覺增強自我管理意識。
結? 語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在對留守兒童進行愛的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家庭情況,主動承擔起教育和培養留守兒童的重任。在具體的工作中,教師既要有愛心和耐心,也要有方法、有策略,以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張麗敏,葉平枝.“我是誰?何以為師?”:社會互動中的幼兒園教師身份構建一項多案例個案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9(12):69-85.
尹一林,秦旭芳.從窘境到突破:幼兒園新入職教師日常工作中的發展困境及解決路向[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01):18-20.
邵姝姮,馮潔暉.《指南》價值引領下的幼兒語言教學與評價:專訪南京市長江路小學幼兒園園長李漫[J].動漫界(幼教365),2019(20):30-33.
李重陽,李國強,施東城.農村幼兒園園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路徑探析: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9(11):13-17.
作者簡介:李亞萍(1981.9-),女,甘肅慶陽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