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少娟
摘 要:示意圖是一種直觀的視覺表征方式,對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小學生非常適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示意圖的運用,可促進學生內在思維可視化,從而幫助學生消除數學知識理解困難,并有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的調動激發。特對示意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相關探索研究。
關鍵詞:示意圖;小學數學;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6-00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08
示意圖是由圖形、符號、線條和數字組成的圖示,為再現結構、數值的一種表征形式,顯然示意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契合了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的特點,可化隱性為顯性、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化無序為有序,化想象為模型,從而在具象、表象、抽象的過渡轉化中,為學生的知識認知理解提供保障。
一、示意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類型
根據皮亞杰所提出的“認知圖示理論”,圖示是對客觀世界的經驗反映,圖形表征能鏈接內外部知識聯系,構建微觀與宏觀知識表征的橋梁。而示意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是基于這一原理。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幾種常見的示意圖類型做出了整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不同的示意圖進行教學。小學教學教學中幾種常見的示意圖類型:觀察描繪圖,在解釋數學知識概念、進行數學解題時,繪制的描述圖示比較趣味直觀,可引導學生通過圖示觀察,促進思維可視化。韋恩圖,是一種選擇、分類和比較信息的圖示,通過韋恩圖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相同和異同,從而加深明確知識概念。氣泡圖,是一種網狀圖示,由一個中心出題發散出若干個分支關鍵詞,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網狀圖,是一種更為復雜的氣泡圖,有更多的下級分支,可調動學生的聯想和發現,多應用于思維發散類的數學探究活動。統計圖,是一種數學圖示,又可劃分為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等,主要應用于數據統計的教學中,可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數學的變化。概念圖,在表達概念及概念關系時所使用的一種圖示,可表示從屬概念、區分層級概念、顯示組織概念等多種概念模式,是隨著學生數學知識學習難度不斷加深后,可采用的一種示意圖。
二、示意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應用示意圖激趣導課
小學生年齡較小,在7至11歲之間,剛從娛樂化的幼兒園教學邁入基礎教育小學,此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是不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采用成人常規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留下數學學習抽象、枯燥的印象,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厭倦。因此在教學中,為避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教師一定要兼顧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可調動學生情感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這樣才能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保障[1]。而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伊始,一個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全神貫注,并將注意力迅速集中于課堂,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情緒。而心理研究發現,小學生對卡通、漫畫、圖示等元素非常感興趣,因此在應用示意圖的教學中,就可以立足于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將課程知識與各種趣味的圖示元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學生設計帶有卡通色彩的觀察描繪圖示,并在課堂導入環節展示。這樣教學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非常新穎有趣的,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初,就為學生營造一種新奇感,而這無疑可以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關注程度,可更好地為教學效果提供保障。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結合男女生不同的特征,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導課示意圖,以此更好地激發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應用示意圖闡釋概念
數學概念是數學大廈的細胞,數學學習本就是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概念的過程。而數學概念是對數學某一領域的高度概括,其中涵蓋了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因此往往具有抽象的內涵,而這對于思維具象簡單的小學生而言,無疑是存在著一定學習困難的,很多學生在面對數學概念時猶如“丈二的和尚”,不能夠理解其中抽象出的數學意義,而這也成為一直以來小學數學教學的最大瓶頸。而示意圖采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對知識信息進行描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示意圖,對知識概念進行梳理展示,形象化地表達數學概念內涵,這無疑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構建數學知識概念體系[2]。如圖形幾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會學習多種幾何圖形,包括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形等,不同的圖形有不同的定義特征。隨著學生圖形幾何知識學習的不斷加深,如在學習完三角形的分支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后,學生就很容易出現遺忘混淆的問題。對此在應用示意圖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圖示方式,如運用觀察描繪圖、概念圖或者思維地圖,從而將不同圖形的邊角特點直觀地展現出來,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形象化的圖示中,輕松理解每一種圖形的概念,學習效率可因此顯著提高。而這樣的示意圖,在學生記憶積累數學知識概念中同樣適用,由于示意圖更加立體直觀,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應用示意圖去闡釋知識概念,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知識記憶,避免學生知識概念遺忘混淆的問題發生。
(三)應用示意圖輔助解題
數學學習要做到學以致用,培養鍛煉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關注重點。而一直以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很多學生知識概念都了解,但是卻不會用,一看就會,一做就錯。而導致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抽象理解能力差,不知如何審題,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而在基于示意圖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示意圖的運用,對數學問題進行拆分展示,將數學解題中的隱含條件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直觀地表示其中的數量關系,并培養學生運用圖示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可以進行以下幾種訓練:一是畫圖說條件,教師可以為學生讀一道題目,然后讓學生猜一猜教師畫的是題中的哪一句話,通過這樣的圖示教學應用,提升學生的審題分析能力;二是畫圖猜問題,教師可以將題目通過圖畫的方式展現出來,然后引導學生對圖示進行觀察,說一說教師畫的是一個什么問題,然后讓學生列出正確的算式進行解答;三是看圖分析比較,教師可以將一道相同題目的不同示意圖投影展示,并引領學生分析比較,看哪一幅示意圖表達得題意更加清晰,提升學生的識圖能力;四是動手繪制,在運用示意圖解題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在經過上述訓練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嘗試自主繪制相應的示意圖,在圖示中表示數量關系,尋求解題思路方法,以此通過圖示,為學生打開解題的通道,促使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得到更好提升。教師要通過多樣的圖示訓練方法,促使學生掌握運用示意圖高效解題的方式。
(四)應用示意圖檢驗反饋
應用圖示法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教師可以運用圖示,學生也可以運用圖示,而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將大腦中隱性知識顯性化、可視化的過程。而這就是教師可利用的契機,教師還可以利用示意圖的這種特征,去檢查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并以此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工具,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因勢利導。如在章節知識學習結束后,教師就可以立足于課程教學知識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嘗試利用各種圖示,繪制課程知識的框架圖或將幾何圖形的特征、位置方位的展示、比大小的方法通過繪制簡筆畫的方式展示出來[3]。然后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繪制的圖示,洞悉每個學生的真實想法,幫助學生查找知識漏洞,實現對學生知識學習的有效評價。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繪制的課程知識圖在班級之中進行展覽,將對其中能夠清楚表示知識,且圖示繪制方式非常新穎的同學給予表揚,以此激勵學生的學習自信,內化學生的學習信心,使示意圖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檢驗評價學生的有效工具。這樣的檢驗評價方式更加新穎有創意,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學效果也更加突出。
(五)應用示意圖實驗探究
實驗是理工學科學習的重要方式,不僅物理、化學等學科需要實驗,數學學習中同樣需要實驗,實驗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知識的機會,可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而在進行實驗研究的過程中,示意圖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教師為學生進行實驗設計以及學生進行實驗數據記錄時,都需要使用到示意圖,因此應用示意圖進行實驗探究,也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示意圖的重要方式。如在向學生介紹實驗方案時,考慮到小學生接受理解能力比較差,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示意圖的方式,為學生繪制實驗操作圖,以此讓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有程序圖示對照,避免學生的實驗發生錯誤,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而在學生進行實驗數據記錄和實驗數據整理時,示意圖也是絕佳的工具,學生可以利用示意圖中的統計圖示,對實驗數據記錄說明,并最終形成直觀的統計圖進行實驗結果展示,教師也可以通過不同小組呈現出的統計示意圖,了解學生的實驗探究結果。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學數學實驗探究學習中,示意圖是教與學重要的工具,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將多種示意圖繪制方式傳授給學生,以此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示意圖這一學習工具,助力自身數學學習實驗探究。
示意圖是可以大體描述物體形狀、數量關系、相對大小、事物聯系的簡單圖示,對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小學生非常適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示意圖激趣導課、闡釋概念、輔助解題、檢驗反饋、實驗探究,從而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提供保障。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不同類型的示意圖,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嘗試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牟田鋒.示意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20(24):115.
[2]談悅.示意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與研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8(6):40.
[3]孫志國.示意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數學大世界,2017(12):13.
[責任編輯 谷會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