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紫君
摘要:近年來,家庭小型化成為一種趨勢。所謂小型化,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指家庭的結構和規模、組成家庭成員的數量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其二指家庭自身的職能有逐漸減少的趨勢。本文通過論述家庭小型化的類型、因素、趨勢等,從而得出家庭小型化對家庭教育的影響有:對家庭教育的投入增加;促使終身學習。
關鍵詞:小型化;家庭教育;人口結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家庭小型化的因素
家庭小型化并不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地區,哪一個時期特有的現象,它是一種歷史發展的趨勢。這種趨勢與什么因素有關呢?社會制度?生產力的發展?
從理論視野看,經典家庭現代化理論在我國家庭結構變遷的研究中影響甚廣,即在工業化、城市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都將由傳統的擴大家庭轉變為核心家庭。[1]
就我國社會的發展而言,國內外研究目前提到這兩個大因素有可能促使家庭發展進一步趨向小型化。其一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因素。這些因素主要有:隨著我國社會改革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將會出現:一經濟收入增多,使家庭中兩代人可以各依靠自己的收入維持一個小家庭。二社會流動性的增大,使家庭成員特別是子女流動出去,從而造成大家庭的破裂和小家庭的出現。三兩代人之間的諸多差異可能助長各自要求獨立的心理,這種心理在經濟、生活等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有可能被抑制,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心理就可能使他們相互間都傾向于分開居住。其二是獨生子女政策的頒布,促使新生人口減少,從而降低出生率。
二、家庭小型化的趨勢
傳統家長式家庭解體,分解出多種結構類型的小型化家庭,各種類型的小家庭數量都有增長,呈現出小家庭結構形式多樣化的變化趨勢。家庭小型化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與國家宏觀人口政策調整有關,而且也有生活、醫療、保健、住房等條件持續改善的影響。
這種變化,在西方國家幾乎己為人所周知。據統計,現在歐美國家家庭戶數規模相對都小得多。例如兩德為2.88人,美國為2.75人,瑞典為2.60人。其中美國的下降幅度較快,從1950年3.37人、1970年3.14人,到1980年的2.75人[2](《美國人口統計》1982年七、八月)。即使像我國這樣生產力發展狀況的國家,這種變化也反映得十分明顯。
人口普查、抽樣調查等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正在逐年減少。據此,現在許多社會統計學研究都著手于預測將來的家庭戶規模,普遍認為將來的平均家庭規模將縮小,以傅崇輝等人的研究結果到2050年平均家庭戶規模將為2.5793人/戶 [3]
對于小型化家庭的研究,很多文獻都是借助國家人口普查、1%抽樣調查、統計年鑒和學術研究文獻中的村莊家庭結構變遷數據,以家庭戶規模、家庭類型結構、家庭代數結構、家庭人數分布四個指標綜合勾勒家庭小型化的變化。
三、影響家庭教育投資的家庭內部因素
教育支出與人口結構有一定的聯系,不同的家庭人口結構壓力下家庭教育投資的差異也是不一樣的。
關于家庭教育支出內部偏好的分析:Mehtabul Azam (2013)使用Hurdle模型分析印度家庭時,得出家庭內部教育資源分配中仍然存在有利于男性的性別偏見,且這種偏見農村地區更甚于城市地區,這體現在家庭將男孩送入私立學校,而女孩被送入公立學校。[4]Nagat Ibrahim Abd 2016年對來自蘇丹的5189名在校兒童進行了SPM+抽樣調查,發現家庭的收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與孩子的教育投入成正比。[5]Abdul Malik Iddrisu (2014)利用GLSS數據,從性別和年齡多層次考察了貧困、家庭結構和兒童工作對加納兒童學校教育的影響。分析得出父親教育程度對兒童入學的影響男孩高于女孩。[6]相比于印度的重男輕女,易行健等(2016) 使用Logit和Tobit模型分析2002、2009年的中國城鎮住戶調查數據,[7]得出從小學至研究生不同的在校學習階段,教育投入方面女孩都更受偏愛。相較于2002年,教育對大多數家庭仍屬于奢侈品;2009年,教育已成為家庭必需品。并且未觀察到戶主的漢族身份、戶主的女性身份、住房與家庭教育支出之間存在相關關系。Hendrick C Emily等(2017)[8]采用2011, 2012年洪都拉斯人口和健康調查中6579名12至16歲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數據,分析得出: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受益于她們母親的高度決策自主權。Nurrika Dieta等人(2020)使用Double-Hurdle模型分析尼日利亞綜合家庭調查數據,發現家庭收入、年齡、教育程度、戶主性別、城鄉居民身份對教育支出的決定有顯著影響。[9]
可見在如今日新月異的中國,家庭決策者和教育適齡學生的性別并不是影響我們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從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內容和結論里面,我們可以看出:影響家庭投入因素里有家庭成員年齡結構、教育的優先程度、是否有充足可支配資金等。
四、家庭小型化對家庭教育的影響
(一)家庭規模縮小,對家庭教育的投入增加
家庭規模縮小使家庭這一初級群體的社會關系更加密切。傳統社會中,家庭規模大,子女人數眾多,很多家庭會出現“偏心”的情況,也有組成小團體的可能(眾多子女分成幾個團體)。加之傳統社會中重男輕女的現象普遍,家中父母子女的關系較為復雜。而在現代社會中,尤其是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家庭戶人數不斷降低,己從1987年的平均4.2人降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平均3.1人,也就是說現在家庭中,以獨生子女家庭居多,這樣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就變得非常密切,孩子受到的關愛增多,素有“小皇帝”、“小公主”的稱謂。這樣一來,家庭這一團體的關系變得尤為密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投入的時間、金錢、精力也隨之增加。
(二)家庭小型化促使終身學習
家庭小型化使得人們的經濟負擔比以往的輕松,有越來越多的金錢來對自己進行投資,尤其是教育的投資。不僅僅對孩子的教育進行投資,還不斷地促使自己學習新的知識,緊跟時代潮流。例如自己報班學習,在線學習。
五、結語
小型化是家庭發展的趨勢,而且,它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持續下去。影響小型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經濟的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頒布。家庭小型化促使家庭教育的投入以及推動終身學習。本文對家庭小型化趨勢的因素、類型以及對家庭教育的影響進行相關的文獻綜述,尚缺少國外的研究,期望后續有人針對這個方面進行相關比較。或許有人會問,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小型化的發展是否會永無止境呢?應當承認,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我們只能根據歷史和現實的發展對今后一段的發展作出某種預示。
參考文獻
[1] 李超.老齡化、撫幼負擔與微觀人力資本投資——基于CFPS家庭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動態,2016(12):61-74.
[2]劉勁松.中國人口地理研究進展[J].地理學報,2014, 69(8): 1177-1189.
[3]陳衛,楊勝慧.中國2010年總和生育率的再估計[J]. 人口研究,2014, 6: 16-24.
[4]Mehtabul Azam. Are Girls the Fairer Sex in India? Revisiting Intra-Household Allocation of Education Expenditure[J]. World Development,2013,42.
[5]Nagat Ibrahim Abd Elmaged Husain,Gerhard Meisenberg,David Becker,Salaheldin Farah Bakhiet,Yossry Ahmed Sayed Essa,Richard Lynn,Faris Mohsen Humayjan Al Julayghim. Intelligence, family income and parental education in the Sudan[J]. Intelligence,2019,77.
[6]Abdul Malik Iddrisu. The Effect of Poverty, Household Structure and Child Work on School Enrolment[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4.
[7]易行健,張家為,楊碧云.家庭教育支出決定因素分析——來自中國城鎮住戶調查數據的經驗證據[J].南方人口,2016,31(03):21-35.
[8]Hendrick C Emily,Potter Joseph E. Nativity, Country of Education, and Mexican-Origin Women’s Breastfeeding Behaviors in the First 10 Months Postpartum.[J]. Birth (Berkeley, Calif.),2017,44(1).
[9]Nurrika Dieta,Zhang Shu,Discacciati Andrea,Tomata Yasutake,Liu Yingxu,Sugawara Yumi,Tsuji Ichiro. Education Level, Monthly Per-Capita Expenditure, and Healthy Aging in the Older Indonesian Population: The Indonesia Family Life Survey 2007 and 2014.[J]. The Tohoku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2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