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正在不斷提高。為此,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數學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此,教師可對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5-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30
作者簡介:張焜立(1978.7— ),男,漢族,甘肅靜寧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數學教育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實踐研究》課題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1]GHB0999。
高中數學一直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點。然而受傳統教育理念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高中數學教育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更關注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解題能力的提高,忽略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新課改的要求背道而馳。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包括邏輯推理、數據分析、數學運算、數學建模、數學抽象以及直觀想象六大素養,高中學生發展數學核心素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廣大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學習和借鑒其他教師的先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一、核心素養對于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素質教育正在不斷推進并且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和普及。因此當前課堂教學中,教師所承擔的責任不僅是教授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更要重視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一方面,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符合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傳統教育模式下,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決定教學的內容和進度等,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幾乎沒有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時間,不利于能力的成長。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和思考數學問題,有利于其數學能力的成長,滿足了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另一方面,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學生要想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發展數據分析、數學建模等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索實踐過程中獲得綜合素質的發展。
二、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當前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由學生來決定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指導作用,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等綜合能力,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成長。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多數高中數學課堂仍然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幾乎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對于教師的依賴比較嚴重。再加上高中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學習作業任務繁重,阻礙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學生缺乏合作意識
學生的合作意識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更是發展核心素養的必要條件。同學之間互相合作,能夠做到取長補短,共同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共同發展。合作學習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必要措施,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當前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個體競爭的狀態,大部分學生在合作意識和互助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面臨一些困難。
(三)學生缺乏發散性思維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一般遵循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這個過程是進行知識梳理的過程,也是進行思維鍛煉的過程。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大部分學生都缺乏發散性思維。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更關注同一解題模式的重復性練習,造成學生思維僵化,難以跳出傳統思維的桎梏,開放性、靈活性差,發散性思維缺乏。
(四)教師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不足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對高中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兼顧數學理論知識和數學核心素養。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特別是對于一些年紀比較大的教師來說教學觀念的轉變更加困難,這就使得核心素養的培養面臨重重困難。除此以外,部分教師,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教師,在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難以勝任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生成核心素養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發展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采取各種教學手段,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索和思考數學問題等,從而發展其核心素養。
例如,在進行空間幾何體有關的學習時,可以創設一個建筑設計的教學情境。“假設各位同學都是建筑設計師,現在甲方要求建設一棟建筑(利用多媒體展示該建筑的三視圖),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難題:建筑表面要刷一層油漆,但是不知道要刷多大面積,應該如何計算?”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實際問題所吸引,根據之前所學的計算面積公式進行計算,但是由于涉及空間幾何的三視圖,計算結果各不相同,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展開新課程的導入,在知識講授完畢后,再請學生進行計算,得到一致的答案。教師通過有趣的問題情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獲得了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增加課堂討論,應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生成核心素養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模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提出一個有難度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探討,共同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學生在進行資料搜集、問題分析、討論、總結以及分享陳述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參與討論活動,調動積極性,并在討論的過程中表達自身觀點,與同學進行思維碰撞,最終達成意見的統一。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三第三章《概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一般四人為一組,為每一組學生提供三個相同的硬幣,并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隨機拋灑三枚硬幣,只有兩個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或者提出類似的問題。教師可以給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提出不同的問題,方便各組同學進行討論研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概率實驗:隨機拋灑三枚硬幣共一百次,做好相應的拋灑結果記錄。每個學生小組中可以進行簡單的分工合作,有的學生負責拋灑硬幣,有的學生負責專門記錄結果,有的學生負責將拋撒的硬幣收集起來等,通過分工合作完成概率實驗。在概率試驗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同時拋灑三枚硬幣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再出現這些結果的概率是一樣的嗎?出現各種結果的概率是多少?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三面全是反面、三面全是正面、一面反兩面正、一面正兩面反等各種情況,并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實驗結果與小組討論的結果相比較,驗證這個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搭建了一個平等合作交流的平臺,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了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開展實踐活動,發展核心素養
數學并不是一個純理論和抽象的學科,數學知識來源于社會實踐,“實踐出真知”是對數學學科的最好詮釋。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實際問題,并利用所學知識將問題分析、歸類、建模等,然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在對空間幾何三視圖進行學習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提供正方體、球體、長方體等各種教具,讓學生來動手擺出各種組合,并畫出相應的三視圖。每個學生所利用的幾何體不同,所畫出的三視圖也各不相同。通過這種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鍛煉了數學邏輯思維和直觀想象等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設置開放作業,培養核心素養
課后作業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鞏固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重視課后作業,在布置作業時設置合理的難易比例,同時設置一些開放的作業,讓學生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比如,在進行概率有關的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決定實踐調查的范圍和內容,自主設計概率實驗等,學生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概率實驗,做好數據搜集、整理、分析等過程,最終形成概率表格得出結論,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種開放式的作業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參與研究和思考,培養核心素養。
四、結語
核心素養的提出為當前學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深入,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教育行業發展的一個趨勢。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應該正確認識這些問題,積極轉變自身教育觀念,學習和借鑒其他教師的先進教育經驗,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數學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鑫.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策略[C]//2020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一).2020.
[2]楊柳.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科技風,2020(10).
[3]董楠楠.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數學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D].寧夏師范學院,2019.
[4]何紅梅.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數學“預備知識”的教學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