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種較為獨特的文學藝術。古詩詞鑒賞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能夠起到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作用,同時也將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起到推動作用。本文從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探究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鑒賞教學開展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5-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44
作者簡介:張秋千(1975.1— ),男,漢族,福建平和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將古詩詞教學與自身績效和學生學習成績聯系在一起,只注重培養學生的詩詞背誦能力,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教學內容和對策不夠完善,導致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無法得到有效培養,甚至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背誦試卷答案,導致學生無法表達自己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和認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也無法得到良好的培養[1]。
小學語文教師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比如在古詩詞教學活動開展中,要求學生分析詩詞表達技巧,探究詩詞的意境,減少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趣味性,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造成了一定的束縛和阻礙,難以達到激發學生古詩詞鑒賞情感的目的,導致古詩詞教學活動較為僵硬,與新課程改革要求嚴重不符。
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之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是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只能被動接受古詩詞知識的講解,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和約束。教師在課后讓學生對古詩詞進行翻譯和背誦,學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分析古詩詞鑒賞的意義,無法對古詩詞鑒賞的魅力加以全面了解,導致很多學生對古詩詞的精髓一知半解,對學生古詩詞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古代詩詞的語言和現代化語言有著一定的差異,學生往往無法對其內容加以精準的理解。因此在古詩詞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往往會將教學重點放在幫助學生掃清語言障礙之上,以翻譯古詩詞內容為主,這也導致古詩詞教學落入了理解較淺的窠臼。小學生正處于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自身的情感經歷較少,這種教學模式往往會導致學生缺乏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感悟,難以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古詩詞的學習中,無法獲取良好的學習體驗。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無法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去分析和鑒賞古詩詞中獨特的意境,對古詩詞教學的整體性和有效性造成了較為不利的影響。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鑒賞教學活動開展的策略
(一)引入情境創設教學方式
情境創設的教學方式是新課程改革中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情境創設教學機制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將古詩詞的具體內容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古詩詞中蘊含的意境和情感產生深入的了解,從而推動后續教學活動的全面開展。
比如在學到《望天門山》這一課時,這篇古詩詞以簡單的語言描述了天門山險奇雄俊的景色,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通過互聯網查找與天門山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并將其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將自己代入詩人的視角,分析詩中白描寫法應用的好處,詩句是如何運用簡單的28個字來體現出天門山的畫面和色彩。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將對天門山壯麗的景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將對寫景詩常用的白描寫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體會這首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感受詩人豪放飄逸的創作風格,讓學生掌握古詩詞鑒賞的有效技巧,推動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不斷提升。
(二)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系,而作為教師也應該強調古詩詞與生活化教學之間存在的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古詩詞在生活中的應用方式,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確保學生掌握運用語文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推動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
比如在學《清明》這首詩時,這首詩的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和文化的熱愛,從而使學生對詩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機制,要求學生思考和分析自身日常生活中清明節有著哪些特點,讓學生明確詩歌的具體形象,使學生對詩歌中蘊含的情感有更清晰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父母在清明節會做那些事情,自己對清明節有著哪些理解和認識,并從宏觀角度出發,要求學生分析詩歌創設情景交融的意境,使學生能夠從自身生活角度出發,對這首詩有更加深入的解讀,提升古詩詞鑒賞的全面性。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學生的思維將得到有效引導,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將得到全面提升,從而達到新課程改革的預期目的。
(三)引入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入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對古詩詞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在不斷的交流過程中強化對詩詞的理解和感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入詩詞朗誦比賽、詩詞心得撰寫、古詩詞書法比賽等多種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從更多的角度探究古詩詞中蘊含的意境。比如在學習《四時田園雜興》這一課時,教師在基礎教學講解中,可以為學生講解南宋詩人范成大的生平背景,分析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描寫手法,蘊含了詩人對田園景色怎樣的感情,引導學生自由品讀詩歌,說說詩歌中描述了怎樣的意境。然后教師可以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活動,引入詩歌朗誦比賽活動,要求學生隨意選擇一首古詩進行朗誦,并在朗誦結束之后,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為什么選擇這首詩參與比賽,并要求學生說說這首詩的創作風格,創作特點。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將對教學內容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確保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為古詩詞鑒賞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四)不斷拓展學生古詩詞閱讀的范圍
在古詩詞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的講解是提升學生古詩詞鑒賞有效性的關鍵所在,對于學生而言,課本中的古詩詞閱讀已經無法滿足其學習需求,有限的古詩詞教學內容也將對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產生一定的局限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不斷拓展古詩詞閱讀范圍,激發學生對古詩詞閱讀和鑒賞的興趣,確保學生多種能力的全面提升[2]。
比如在學習《示兒》這一課時,這堂課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注釋了解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讓學生體會到陸游這位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更加全面地感受詩歌意向,體會到詩歌中蘊含的情感。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北宋滅亡的歷史背景,讓學生從陸游生平角度出發,感受陸游這位詩人偉大的一生。在基礎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入《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書憤》《夜游宮》《謝池春》等課外古詩,要求學生分析這些詩詞呈現了陸游哪些情感,以怎樣的意境呈現了詩人的內心,并要求學生對課外詩詞內容有更加全面的解讀,還要要求學生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的所思所感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以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去查找陸游的其他詩句,讓學生在課后對這些古詩詞進行深入閱讀,從而使學生的古詩詞閱讀范圍得到拓展,確保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五)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很多教師過度強調知識的傳遞,卻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而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能力往往難以直觀的體現,這更需要教師從多種角度去完善教學評價機制,讓學生知道自己學習中存在著哪些問題,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去解決這些問題。
比如在學到《己亥雜詩》這一課時,這堂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要求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而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幫助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體會詩歌描述的意境,感受詩歌中蘊含的深厚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字詞賞析的角度出發,要求學生運用自身所學內容去解讀作者忠君愛國的拳拳之心,讓學生對詩人以落紅自比,辭官之后依然關心國家命運的情感有著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在基礎教學結束之后,教師也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要求一名學生說說自己對《己亥雜詩》以及龔自珍的理解和認識,而在這名學生發表完自己的講解和看法之后,教師也應該要求這名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古詩詞鑒賞情況進行深入的評價,以自我評價的方式說說自己鑒賞古詩詞中存在哪些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其他學生對這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深入的評價,引入相互評價的機制,要求學生對自己鑒賞古詩詞所得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從而使學生能夠吸取他人所長,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最后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指出學生古詩詞鑒賞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在這種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之下,學生將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使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得到更加良好的培養。
三、結語
古詩詞鑒賞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教師應該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這也就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將古詩詞內容、背景和詩人情感全面融合,不斷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對古詩詞內容加以全面把控,推動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宏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11):62.
[2]王春梅.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鑒賞的有效策略[J].新作文:教研,20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