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江
摘 ?要: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在課堂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上下功夫,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一堂有效的課應當是注重學生的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是針對學生普遍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的學習。如何構建合理的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是關鍵。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優化;實踐活動;問題
課堂優化的目的是實現高效教學目標。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努力創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情景,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讓數學走出書本,貼近生活,使學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協調發展。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不斷完善和優化課堂教學是關鍵。那么,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優化目標呢?現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些認識和體會,以便與廣大同仁交流,共同提高和進步。
一、營造和悅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是優化課堂的重要前提。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應當有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沒有微笑上板著臉的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持久的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探索熱情。寬松和諧的環境并不意味著只有通過游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比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設計了這樣一個互動的學習環節。老師說:“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據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現在你能猜出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嗎?”這時,老師呈現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擋住,只露出一個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我猜另外兩個也許是銳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鈍角三角形,我看到的雖然是銳角,另外兩個可能一個銳角,一個是鈍角,”……學生們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參與性相當高。因為“猜一猜”這樣的活動,它不僅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說出是什么三角形,而且還要說明理由,這樣的教學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和諧的氛圍。
二、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選擇題材,進行整理,互相出題,鞏固新知。比如,我班組織課外活動前,我讓學生以小隊為單位,每人拿出零用錢,一起到商店購物后,再把其編成不同的應用題,同學間相互解答,有的同學編成“我們小隊有7位同學,每人拿出5元錢去商店購物,買掉礦泉水7瓶,每瓶2元,還可以買什么?”“我們小隊8位同學,一共有50元錢,買了面包8個,每個1元,買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買了……”在同學們自己編題、自己解答中,他們的數學思維、數學解題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時,這是他們在玩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所以興致頗高。讓學生積極參與,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如教學“相遇問題”時,為了掃清學習障礙,上課開始,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先由兩位同學從教室的兩端面對面地行走,之后提問:“①這兩位同學行走的方向怎樣?②兩位同學行走的結果如何?……”這樣通過生活實際的直觀演示,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理解“相向”“相遇”“相距”“同時”等抽象概念,積極主動地參與對新知識的探求。可見,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這樣的課堂令學生向往。
三、精心設置問題
問題是課堂優化的“導火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設計適度的臺階。臺階過高學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心理上產生困惑感,久而久之會喪失自信心;臺階過平,難以激起學生追求知識的心理,也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聯系,精心設計適度的臺階,即把握問題的難度系數。例如:在教“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教師就應讓學生先復習有關的舊知識:①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法則;②商不變的性質;③小數點的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0.56÷0.4=?再向學生提問:①這道題能直接計算嗎?為什么?②怎樣使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根據什么道理呢?這樣,學生就會積極開動腦筋,熱烈討論,認為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是小數轉化成除數是整數,即:0.56÷0.4=56÷40=1.4。圍繞這一點設計具有一定梯度的針對性的練習,會使學生在復習有關舊知識時引出新知識,使學生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有長進。
四、巧設開放性練習
開放性練習有利于培養的創新能力。以往的教學,我們曾給學生這樣一個誤區:題目中有適量的條件、唯一的答案、相對程式化的數量關系等,我們的學生正是在這樣一種反復訓練中學習數學,并逐步形成思維定勢,碰到有多余條件或不同種解答時,往往不知道從何入手,因此,作為教師,要多設計一些開放題,以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果園里有桃樹78棵,梨樹36棵,蘋果樹的棵數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少20棵,蘋果樹有多少棵?”我先設計了“某水果店有蘋果6箱,橘子18箱,……?”通過讓學生補充不同的問題,先明確兩數之和(差),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還設計了一個條件不足的題目,如“商店有紅氣球21個,……,黃氣球有多少個?”讓學生通過思考添加條件解答,如此訓練,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讓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充分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合理,才能實現課堂的優化,有效高效教學才能得以保證。課堂優化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