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瑪麗
摘要:德育,是造就學生人格的基礎工程,也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校基于幸福辦學理念,積極探索“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力求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但是,在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障礙。因此,本文主要著眼于“幸福德育”校本課程體系的開發,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形式對華東小學“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的現狀展開深入調查,深挖德育校本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推動學校“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建設與實施。
關鍵詞: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現狀
一、“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的現狀研究
為了了解學校“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的現狀,課題組設計了問卷,并發放華東小學全體師生,擬通過該問卷中的數據直觀了解華東小學“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現狀,深入研究校本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對華東小學的教師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問卷98份,其中有效問卷95份,有效率達92.3%。主要從學校相關管理人員對“幸福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視程度、教師對“幸福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的認識、“幸福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幸福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實施幾個方面展開調查。通過問卷及訪談研究,課題組對學校“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發展的現狀有了深入的認識。
(一)“幸福德育”校本課程認可的現狀
通過問卷及訪談發現,絕大部分老師認為學校對于“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建設工作非常重視,教師對于學校德育特色的打造,“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建設認可度較高。92%的教師認為,“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意義重大,對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塑造和培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管理的現狀
從“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管理的現狀來看,教師理念先進,校長以及學校領導班子有著較為先進的德育理念,對德育的重要地位有著明確認知,且積極推進德育校本課程的開展,學校德育校本課程管理較為順利,管理規范、合理。在德育校本課程的實施中,校長統籌規劃,德育副校長細化修訂方案,德育主任落實德育校本課程的實施,學校“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推進和管理工作有序和有效。
(三)“幸福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現狀
從“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情況來看,此課程是由學校領導帶頭開展,師生全員參與,自上而下進行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從教師的參與度得知,學校參與“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的教師不超過半數,仍有半數以上的教師未參與過課程的研究與開發,原因在于教師專業水平不足、教學任務繁重等。由此可知,學校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缺乏前期的調查與分析,沒有實現全員動員、全員參與的目標。
(四)“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內容設計的現狀
針對教師問卷以及學生問卷的結果可知,半數以上的教師認為,學校“幸福德育”課程體系是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幸福辦學理念以及現有資源、地域文化等因素進行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設計,而學生方面則認為,“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內容選擇大多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設計了讓大部分學生感興趣的德育校本課程。由此可知,“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內容的設計是較為合理的,對學生也有所幫助。
(五)“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實施現狀
在“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推行過程中,有20%的老師認為,此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養,反而減輕了日常管理的壓力。超過一半的老師認為,此課程雖然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但是,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工作上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也有少部分教師認為,德育校本課程的實施增加了工作負擔和任務,壓力變大。
二、“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德育課程開發缺乏專業指導
學校管理者對“幸福德育”校本課程開發意識比較強,大刀闊斧進行了德育校本課程的改革。但是,“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以校長為首,行政、教師等組成的開發團隊,根據地域優勢、學校特色進行課程的開發。大多是依靠教育實踐經驗進行設計,建設的理論基礎薄弱,未聘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理論上的指導。因此,“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缺乏理論性的支持。
(二)德育課程師資支撐力量不足
首先,校本課程的開發,包含了對校本課程活動的理解、選擇、規劃、編制、整合、實施以及評價等各個方面,而學校教師大多是本科畢業,對于一整套校本課程體系的開發,其能力的不足的。其次,“幸福德育”校本課程中,包含了粵劇、版畫、幸福食育等課程,這都需要教師對課程內容有較深入的理解,方能很好地進行德育課程的開展。這些專業的師資理論,是目前學校所欠缺的。
(三)德育課程內容設計不夠科學
一是,“幸福德育”校本課程內容的選擇與設計,更多的是從學校特色發展需要、教師教學需要等角度出發,忽略了學生的興趣。二是,課程內容的設計未能充分考慮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有些課程內容的選擇不夠合理,難度較大,不加選擇的編排課程內容,給低年級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學習壓力。
(四)德育課程實施過程存在漏洞
一是落實不到位,學校安排了每周兩節的德育校本課程,課程大多由班主任或語文老師來承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授課老師偶爾出現了占課,不按課程內容上課的現象,直接影響到了德育校本課程的實施效果。二是教學太單一,從學生問卷中可以得知,“幸福德育”校本課程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大多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難以調動學生對德育校本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德育校本課程課堂低效,甚至是無效。
(五)德育課程評價體系不夠完備
從調查的結果可知,“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現有的評價體系不完善,評價方式單一,且評價標準不統一。學校采用了操行評定法、家校互動手冊、素質報告冊等方式,對學生道德品質、德育課程的效果進行評價。而這些評價大多是以教師評價為主,以結果性評價為主。忽視了學生的自評、互評,以及家長評價。
在實際工作中華東小學“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建設有許多問題亟需解決。只有全員參與,齊心協力進一步完善“幸福德育”校本課程體系,設計幸福的德育課程,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才能保證“幸福德育”校本課程的建設質量,實現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白德華,馬苗苗.農村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的現狀與對策[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6):162-163.
[2]劉前樹,呂燕,尹荷蓉.構建培養目標引領下的校本德育課程體系——以南京外國語學校為例[J].中國德育,2019(4):50-53.
[3]宋虹搖.小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現狀及問題研究——以海口市 S 小學為例[D].海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