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蘇寧
摘要:由于新課標對于學生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轉變教學中心,由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轉變為啟發式教學,應關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其養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在各科目中,數學學科尤其要求學生具有清晰靈活的思維邏輯,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培養該項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本文將探究如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滲透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思維習慣;教學策略
引言:小學數學課程對于學生來講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長時間以來,小學數學教學停留在授人以魚的階段,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往往是在老師的硬性要求與建立在海量做題基礎上的,這往往導致學生應用知識時靈活性不強、學習效率不高,作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教會學生學習獨立思考,幫助其主動探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由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漁,以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一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調研發現,當前許多小學生普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會立馬主動尋求幫助,或放任困難等待老師講解,不愿意自己獨立思考。究其根源,一方面是來自于學生對于獨立思考意識的缺乏,另一方面來自于學生受到老師傳統觀念的影響,這對于教師也有一定啟示,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應轉變教育理念,以往教師都鼓勵學生有問題及時問老師,進而造成學生遇到問題不愿意自己思考就立馬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幫助是有限的,教師應學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疑問。對于學生,培養其獨立思考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提高學習成績,更在于鍛煉其理性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尋求新思路是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首要條件。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
1 啟發式教學,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和諧的教學氛圍是高效學習的保障,和諧的教學氛圍有賴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而過于嚴格或者過于散漫的師生聯系都不能使得學生培養出獨立思考的習慣。因為小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是必然是在教師引導中養成的,教師應該掌握一些與學生溝通的技巧,當學生存在問題時,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獨立解答,或給予學生思路,引導學生。親和力是取得學生信任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循循善誘,在生活中教師也應關注學生身心健康,與學生構建與平等的相處,不斷與學生對話、激勵學生、鼓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的《年、月、日》這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對時間有概念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生日,然后讓其他學生來猜他的生日在什么季節,當學生猜對時,教師應當給予夸獎,比如說“太棒了,你說得很正確”或“真不錯,你很聰明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信心得到了培養,進而會更樂意在學習中獨立思考。
2 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心理特點,把握其主體地位開展教育
小學生正處于對世界展開理性認識的階段,其思考點很多時候是天馬行空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學生對于教材知識在很多時候會有不同的看法,作為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對于同樣知識的不同見解,堅決不能打擊學生獨立思考的熱情。當學生的看法是正確的時候應當予以鼓勵,同時當學生的看法不正確時,應注重語言的技巧,采用適當的舉例來糾正學生的看法,從而達到既不打消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也不讓學生產生錯誤認識的目的。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我們身上的尺》這一課時,鼓勵學生大膽對日常生活中的實物展開尺度分析,不妨讓學生估計身邊的物體的尺寸,開始學生對于尺的把握是不甚客觀的,比如讓學生估計課桌的高度時,學生可能猜測成90mm、90dm,這是由于學生沒有問題與實際相結合,進行獨立深入地思考,只是簡單地進行猜測,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個學生的身高是135cm,一支筆的長度是10cm也就是100mm,那么課桌應該是哪個單位,多少長度呢?這時學生往往會進行獨立的思考進而得到正確答案,在這種講課過程中,教師不像以往一樣直接將問題的解答過程告知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行探索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也往往會更加地深刻,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培養出有益的思維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將會發展出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水平有所提高。
三 利用綜合教學手段,開設情景式教學
現代教學手段不斷充實,多媒體教學、實驗課堂的開展在最大程度上豐富了傳統教學課堂。教師應當好好利用這些工具,為學生創造生動的情境,將數學知識以圖片,視頻以及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達到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把握的程度。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運動與身體的變化》這一課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一些與運動相關的動畫片片段,然后讓學生說出人物進行了幾種運動,人物現在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通過將教學內容與有趣的動畫相結合,學生在視覺與聽覺雙重刺激下對于運動會有更深刻的印象與認識,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在進行獨立思考時會有更加深刻的畫面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也會更加愿意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提高其積極性。
結語
在小學啟蒙階段,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學生的影響將會是終生的。這對于家長與校方都是一個新的挑戰,對于家長來講,要轉變以往的只關注孩子成績的教育方向,讓孩子養成有困難就去詢問老師的習慣,允許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去獨立思考,短期來看,學生會花費更長的時間來解答問題,但長遠來看,這對于學生今后學習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對于教師來講,轉變教學思路,不斷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學生獨立思考的教學策略,著重在教學氛圍、學生心理以及教學手段上下文章,融合讓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課堂內容,幫助其養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以此達到為學生今后學習生活奠定基礎的目的,此舉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有一定積極影響,可幫助其形成較為良好的價值觀念,便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敏學.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思維習慣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17):149-150.
[2]馬永中.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J].學周刊,2021(06):57-58.
[3]周艷.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J].求職導刊,2020(19):69-70.
[4]張秀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J].當代家庭教育,2020(0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