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多年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增添校園內傳統文化氣息,在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立足教材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平時的閱讀、活動中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和民族榮譽感,進而提升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關鍵詞:傳統文化;初中語文;發揚
我國傳統文化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傳承歷史,從教育角度來說,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元素,但是面對全球化趨勢對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事業帶來的巨大沖擊,語文教育界“回歸傳統”的呼聲也越來越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傳統文化智慧”。基于上述背景,當前初中語文教育要成為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發揮語文學科在人文性方面的優勢,使語文教育為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作出貢獻。
一、借助經典誦讀契機,突出傳統文化魅力
初中語文教材內容豐富且文學經典眾多,傳統文化要素廣泛存在于教材中,經典誦讀活動給學生認識和認同傳統文化提供了更多機會,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自覺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初中語文教師在指導經典誦讀活動的時候,要注意對經典文學作品內涵的解讀,引導學生感悟傳統文化觀念、核心思想。誦讀作為學生熟悉文本和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路徑,在誦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也會逐步深化,在誦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糾正學生的讀音,引導學生了解文本創作背景,獲得誦讀技巧和方法,提高誦讀能力[1]。以《愛蓮說》一課的閱讀指導過程為例,圍繞引導學生感悟傳統文化魅力的教學目標,在完成基礎知識教學任務之后,可以隨機抽取學生參與經典誦讀過程,必要時可以融入小組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將經典誦讀與文本鑒賞的環節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解讀周敦頤筆下蓮花的特性,作者以“花”比人,本意是贊美心性高潔、潔身自好的君子,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君子人格的基本定義,通過深刻的贊美,讓學生對君子人格產生向往之情,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目標也就達成了。
二、挖掘傳統文化要素,豐富語文課程內涵
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編排科學,這是我們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基礎。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目標體系中,豐富了語文課程內涵,將包含知識教學、能力培養以及文化教育等教學目標滲透到語文課堂中,對初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展意義重大。語文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豐富課程內涵,挖掘教材中有關傳統文化的要素,使語文課程指導目標不僅僅局限于知識傳輸,如課文中的民俗文化,就給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契機[2]。如《安塞腰鼓》一文中展示了以安塞腰鼓為代表的民俗文化,課文描繪了生動、熱鬧的民俗活動表演場景,應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對于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民俗文化產生了熱愛之情。除了民俗文化之外,初中語文教材中還包括一些弘揚傳統美的文本,都可以促進課程內涵的豐富發展。
三、巧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傳統文化滲透
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課堂轉變了教學方式、豐富了教學內容,為教育改革提供了強大助力。初中語文課程指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同樣非常突出,學生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空間內,開闊知識和文化視野,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枯燥感,獲得更為優質的學習體驗[3]。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教師課前要借助互聯網資源和信息技術制作優質課件,綜合應用文字、視頻、圖片等形式的素材,強化學生的視聽體驗,同時引入關于傳統文化教育的素材,彌補教材的空缺,優化課程指導效果。如《錢塘湖春行》一文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文中描寫到的景象,文本和視頻素材相互呼應,讓學生能夠深入解讀古詩語言,了解古漢語特點,比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是本文中的核心句,除了在場景處理方面特色突出外,還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借助視頻強化學生對此場景的觀察和體悟,強化對古詩語言的分析,結合鑒賞閱讀環節進一步延伸到哲理內涵理解,體會古人在語言雕琢上的特色、魅力以及古人的人生態度。
四、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階段,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比較注重學生的文化成績,過于看重學生的成績單,有些學校內部也并沒有組織傳統文化的相關活動,這也使得學生在對傳統文化進行學習時,缺乏濃厚的氛圍。新課改的理念雖已提出,但是離真正的滲透還有一段距離。很多教師仍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采用著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這也使得傳統文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較少。比如學校缺乏對傳統文化的宣傳,教師不能夠靈活地通過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對課堂的氛圍進行調動,對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傳播。在家庭中,父母也沒有給孩子一個較好的傳統文化的影響。缺乏傳統文化學習的濃厚氛圍,必然會影響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特征,同時也是對語文教學內容深入學習的一種體現。在將其滲透時,需要初中語文教師能夠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遵循因材施教、學生本位以及循序漸進的引導性原則,利用中華傳統文化,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理想觀,促進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維君.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1):39-40.
[2]趙元明.芻議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措施[J].新課程,202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