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
摘要:在高職院校擴招的背景之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深入探究與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基于“人文”與“實踐”對于高職教育發展之重要性的認知,從“人文理念、育人理念的滲入”及“對實踐教學的規劃及服務”兩個方面,探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探究
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職業院校擴招100萬人。2021年,教育部明確提出“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同時,國家出臺了基礎教育“雙減”政策,淡化教育競爭。然而,如果職業教育仍不能保障學生獲得與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發展機會,那么,任何淡化競爭的政策都將是無本之木??梢哉f,高職教育改革成為影響整體教育改革的一個關鍵因素。
筆者認為,當前高職院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其根源在于未能對教育教學的人文建設、育人作用及“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產生足夠重視。因此,本文將基于以上兩點展開敘述。
一、將人文理念、育人理念作為高職教育教學管理的底色
1.將人文、育人理念滲入高職教學改革中去
在普高錄取比例調控的背景之下,就讀高職院校的未成年人比重必將上升,職高教育將越來越多地服務于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因此,強化職高的人文理念、育人功能勢在必行。
因此,院校管理應首先從教學管理改革著手,更加重視諸如大學語文、歷史、思想政治、音體美勞、心理、職業指導等課程。課程模式應從書本中延伸出來,從記背筆記中抽離出來,采取更加生動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網絡、社團活動,將課程學習緊貼學生的生命成長,直接服務于學生思考、處理成長過程中的真實問題。比如,大學語文的學習結合影視劇的欣賞與創作,比單純的文學作品課堂鑒賞更有魅力;職業規劃與指導,更應結合學生的職業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職業體驗,引發職業自豪感,培養健康的職業觀及幸福觀……
2.將人文、育人理念滲入教育教學管理的其他各個環節
在公眾人文素質整體提升的今天,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于人文關懷的健康認知與需求在不斷提升。在此背景之下,高職院校傳統的剛性管理體系已日益顯得僵化,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縛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比如,傳統的學分制制約了學生參與實踐性學習的靈活度,繁細的教務管理和考核也牽制了教師創新的精力和積極性。
鑒于此,高職院校管理應該提高服務意識,將人文關懷與可操作的規章制度相結合,立足于激發教育教學活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簡化管理條文,增加管理彈性,強調管理中對工作對象的尊重與幫助,從而建立起一套簡潔求實、剛柔相濟、原則性與彈性兼具、深度與溫度并存的管理體系。
比如,學分制應該增加靈活性與彈性。如果學生的實踐學習與學校的選修課程時間發生沖突,應該允許學生以實踐學習課程學分代替學校選修課的學分。
再如,對于教師的考核,應該弱化對教案數量、考勤情況、學生座談次數等過分瑣碎的考核,更多關注教師專業技能提升、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實效、學生對教師的反饋與評價、學生就業狀況與競爭力等,并將這些方面進行合理量化,設計出可操作的考核標準,從而使得考核真正服務于教師的成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建設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提供更多空間與助力。
綜上所述,生動而務實的人文課程規劃與設計,彈性而高效的人文管理生態環境,會使得學校的管理工作突破體系僵化死板、部門間各自為政、師生間疏離不睦等種種瓶頸,從根本上保障學生與教師學習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效性與創造性,最終提升學校的競爭力,贏得毫不遜色于普通高校的好口碑,獲得自身長遠發展的根本保障。
二、高職院校應該充分重視“實踐教學”,為其提供更加到位的制度及服務保障
對于相比普通高校來講更偏向“技能教學”的高職院校教育來講,“實踐”顯得更為重要,“紙上談兵”的教育方式,對于高職教育是“兵家大忌”,前文所談的人文教育如此,職業技能教育更是如此。
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狀況普遍并不理想,有的流于形式,有的與社會發展需要嚴重脫節。對于這種現狀,既要解決師資問題,又要加強校企合作。
1.必須解決高職實踐人才缺乏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中“雙師型”教師十分缺乏,很多高職教師畢業于普通高校,實踐經驗缺乏,實踐能力不足。對于這個問題,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政策鼓勵,師資困難會逐漸有所緩解,但目前仍需院校自身通過以老帶新、鼓勵和督促教師實習等措施加以改善。
另外,高職院校還應積極主動地邀請企業優秀員工到校兼職,對本校教師進行實踐技能培訓,以增強學校的師資力量。
2.加強校企合作
要努力爭取在政府主持下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與企業共同開展“二元制”和“訂單式”人才培養;爭取在國家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和補貼政策下,投入專項資金,建設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天地;在企業指導下研發校本教材,促進院校的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
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院校應注意在政府的主持下厘清與企業的權責關系,充分保障學生的個人發展權益,避免企業為追求利益而有損學生的長遠發展,造成有損學校聲譽的不良影響,力爭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形成“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3.建立科學高效的現代化管理操作平臺
對于實踐教學的強調,勢必會對管理工作的靈活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應該建立一個科學高效的院校管理操作平臺,這是必不可少的技術保障。要緊緊圍繞實踐教學工作,制定科學嚴謹、簡潔高效的網絡管理操作平臺,做好實踐教學與院校其他各項工作的統籌協調。如此,既可高效促進實踐教學工作的良性開展,又可使院校管理工作既中心明確、重點突出,又兼顧全局、和諧有序,有效避免因工作雜亂低效而產生的各方矛盾,維護院校良好的人文環境和育人環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所談的對于高職院校的管理模式的思考,都建立在對于“人文”與“實踐”的充分重視的基礎之上。事實上,“人文”與“實踐”,應該是各級各類教育最應看重的“兩只翅膀”——“實踐”主要指向生活水平,“人文”主要指向生命質量,而此二者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賴。“實踐”所必需的精神力量,來自“人文”的供給;“人文”的諸多價值,離開“實踐”亦無法實現。高職教育若想獲得與普通高校教育同等的地位,就必須插好這兩只翅膀,并且在它們的引領之下,去妥善處理教育教學管理中的諸多問題。衷心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改革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陸秋. 產教融合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研究[J]. 商業文化,2021(4):44-45.
[2].羅瑤. 高職院校人文管理與教學管理融合在教學改革中的研究[J]. 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1(4):48-52.
基金項目:安徽省成教學會一般項目:新冠疫情和高職擴招背景下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研究(azcg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