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碧江小學原名種德小學,為了傳承種德文化,立德樹人,學校實施了種德教育。在種德教育背景下,德育如何滲透種德理念?文章根據前期實踐,在德育環節、德育陣地、德育途徑、評價方式等方面做了探究,探索出了種德教育背景下的德育模式。
關鍵詞:種德教育;德育模式;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32-0044-02
引 言
碧江小學前身為碧江蘇氏宗祠“種德堂”改建而成的種德小學。種德堂是為了紀念碧江蘇氏始祖、順德科舉第一人、宋朝曾任太尉的蘇紹箕而建的。為了傳承種德文化,培養品德高尚的下一代,故學校命名為種德小學。
一、種德教育的基本內涵
“種德”寓意為在學生心中種下美好的品德。種德教育就是以種德文化為引領,以種德課程為載體,以種德德育為重點,培育德高、博學、多才、康樂的少年,助力其成長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1]。
二、做好德育管理頂層設計
(一)確定德育理念
為了把“種德文化”落到實處,真正把“德”種到學生的心中,我校確定了“種德成雅,種德成人”的德育理念,構建“種德→育德→正德→彰德”四位一體的種德德育體系。其以“種德文化”為背景,以“種德德育”為重點,以“種德課程”為載體,以“集卡養德”為抓手,落實種德教育理念,培育內外兼修、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儒雅、陽光的少年。
(二)確定德育內容
為了堅持立德樹人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我校將碧江“種德”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將中華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內容一一對應:愛國——忠,敬業——智,友善——孝、仁、義、禮,誠信——信;具體的含義分別是:忠——責任擔當,智——博學智慧,孝——孝敬長輩,仁——善良仁愛,義——正直正義,禮——文明有禮,信——誠實守信。各年級德育重點內容如表1所示。
三、種德德育模式
(一)構建一個體系
構建“種德、育德、正德、彰德”四位一體的德育體系,有序實施種德教育。
第一,種德。通過主題班會課、學科課程、六藝課程和各種主題活動,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孝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和有關祖國的知識,保護環境,愛惜資源,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培養自信向上、誠實勇敢、有責任心等良好品質。
第二,育德。開展“集卡養德”活動,實施“爭卡晉級,集卡養德”的激勵措施,培養學生自控自律、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第三,正德。建立完善的學校、年級、班級日常管理制度,以制度規范學生的思想和言行,并及時糾正錯誤,重視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敬畏之心,弘揚法治精神,增強法治意識。
第四,彰德。對在“集卡養德”活動中表現出色的學生及時予以表彰和鼓勵。每月評選“文明標兵班”“美德少年”“多才少年”;每個學期評選“學期美德少年”;每個學期評選“儒雅陽光家庭”“優秀家長義工”“教育突出貢獻個人”等,表彰家校共育的優秀家庭和個人。
(二)打造兩個陣地
學校和家庭是實施種德教育的兩個主要陣地。我校注重開展好課堂教學、各種德育課程、各種主題活動,召開家長會,規范家長學校建設,做好家訪等,大力提高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充分發揮家長資源,實現家校合作,共育共贏。
(三)遵循三個途徑
為了更好落實種德教育,我校確定了“種德于禮、種德于課、種德于行”三位一體的種德途徑,保障學校德育工作有效、實效、持效推進。
途徑一:種德于禮。我校非常注重學生“日常禮”和“三德禮”教育。“日常禮”是指問候禮、感恩禮、尊長禮。“三德禮”是指在一年級開展“種德禮”、在三年級開展“明德禮”、在六年級開展“成德禮”活動。
途徑二:種德于課。我校校園文化課程豐富多彩, 利用各種課堂陣地,把德種到學生的心靈,如利用主題班會課、學科課程滲透德育教育;利用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利用各種活動課程培養學生的特長。
途徑三:種德于行。我校組織多種活動,引導學生種德于行,如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社會實踐、重走長征路研學、科普闖關研學、拜祭革命先烈、重大紀念日活動、重要傳統節日活動等。
(四)創新激勵評價
第一,養德工具。為了使教師的德育工作開展得有效、有趣、有法,我校根據實際需要為教師準備了獎勵工具,有種德笑臉、種德章、“五德卡”、美德墻、種德手冊等。
第二,集卡晉級。我校開展“五德卡”集卡養德活動,學生集滿10個種德章或種德笑臉,可換取一張種德卡;集滿5張種德卡可換取1張尚德卡;集滿2張尚德卡可換取1張明德卡;集滿2張明德卡可換取1張行德卡;集滿2張行德卡可換取最高級別的成德卡,并被評為本學期的“美德少年”。
第三,獲卡方式。學生的獲卡方式有很多,可以憑借自己的日常行為規范表現,如好人好事、文明禮貌等,從學校行政那里獲得種德卡;也可以憑借在平時學習中遵守紀律、按時完成作業、講究衛生、關心集體、競技比賽等,從班科任教師那里獲得種德章或種德笑臉,10個種德章或種德笑臉可以在科任教師那里換取一張種德卡;還可以憑借在家尊重長輩、孝言孝行,從家長那里得到種德章或種德笑臉,根據約定標準換取種德卡。當然,如果學生出現表現不好的情況,我校會酌情扣掉種德章或種德笑臉,甚至扣除種德卡,視情節輕重執行。學生晉級換卡,由少先隊大隊部組織大隊委,每周于指定時間在大隊部室進行晉級卡兌換。
第四,種德超市。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努力“爭卡” 的主動性,我校設置了“種德超市”,以增強“五德卡”的功能性,提高“爭卡”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學生可以憑尚德卡、明德卡、行德卡、成德卡在少先隊大隊部設置的“種德超市”兌換價值不同的禮品。
第五,評優表彰。學校從每周每月的集卡活動中,每個月評選“美德少年”“多才少年”“文明標兵班級”,并在學期末,按實際情況,評選出“學期美德少年”“儒雅陽光家庭”“動感中隊”,對優秀個人和集體進行表彰。
第六,榮譽展示。為了激勵和鞏固學生的種德意識和行為,我校設置了“集卡養德,爭做美德少年”的主題宣傳櫥窗,宣傳集卡方式。美德宣傳櫥窗設計了“種德晉級塔”,從下到上,等級由低到高,分別貼上獲得尚德卡、明德卡、行德卡、成德卡的學生班別和姓名,以做宣傳和鼓勵,美德光芒照亮每一位學生。我校還設置了美德墻,把每月獲評得“文明標兵班”的班徽和班名、“美德少年”“多才少年”照片展示在美德墻上,以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將美德銘記在心中。
結 語
經過幾年的實踐,師生和家長的教育觀念得到了轉變,立德樹人,德育為首,以德為先的意識深入人心。校園中洋溢著文明美德之風,涌現出一批批美德少年、文明禮儀小天使。
[參考文獻]
田宏.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0(07):82.
作者簡介:肖漢雄(1978.1-),男,廣東韶關人, 教育學學士,一級教師,任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碧江小學校長,廣東省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順德區人民政府責任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