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應兵
摘要:初中是學生接觸化學學科的初始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印象已經將來可能達到的能力水平。所以,廣大初中化學教師都比較重視教學工作,為此開展了大量教學研究與實踐,希望能夠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其中,作業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重點研究對象。目前的主要趨勢,是從減負增效等理念出發,對作業進行更加精細的管理,挖掘出作業更大的教育潛力。以下將從作業數量、作業難度、作業評價三個主要方面,對初中化學作業的精細化慣例展開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作業管理;作業管理精細化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可以發現初中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因為此時學生對于化學學科還不夠熟悉,而化學主要研究的還是微觀層面,是一門建立在實驗上的學科。學生既無法直接看到微觀世界,普通中學又很難組織學生開展大量非常深入的化學實驗。這些都會影響到初中生對化學學科的印象,成為其實現有效學習的障礙。作業的一大作用就是幫助學生跨過這些障礙,因此必須通過精細化的管理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只是對書本知識的簡單記憶,或者部分重點的大量重復性練習,否則只會加大學生的學習難度。
一、作業數量的精細化管理
在以往的初中化學作業布置中,不少教師沒有對作業的數量進行精細化的管理。也就是說,不管學生處于何種能力水平,每個人需要完成的作業一樣多。這就造成有的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完成作業,或者根本無法全部獨立完成。而初中生并不是只需要學習化學知識,他們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完成其他學科作業的時間就會被壓縮,從而給學生帶去巨大的學習壓力。部分學生就會逐漸喪失完成作業的興趣與信心,轉而敷衍了事,或者抄襲其它同學的作業。不對作業數量精細化管理,就會造成作業的作用徹底喪失的嚴重后果。
為此,教師可以嘗試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每次布置作業時,三個層次的作業量要有所差異。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做好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監測,據此調整學生的層次定位。對于剛剛進入上一個層次的學生,作業量不宜馬上提升到下一層次的程度,可以先控制在兩個層次之間的水平,觀察學生狀態。如果學生能夠較好地完成,再逐漸加大作業量。對于切實實現層次提升的學生,要在班里進行公式,以示鼓勵。這樣就能較好地進行作業量的精細化管理。當然,要進一步提升作業的教學價值,還需要其他精細化管理策略相配合。
二、作業難度的精細化管理
作業難度與作業量的精細化管理要有效配合起來,才能實現很好地效果。試想C層次的學生得到的作業量不多,但是作業難度比較大,超出了其正常的能力水平,那么這部分學生仍然很難較好地完成作業。所以,教師要對作業的難度進行控制。而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作業有所成長,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所以每個層次的學生得到的作業本身也應該體現出難度上的精細化管理,鼓勵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去挑戰更高的難度。比如可以分為必做和選做兩個部分,挑戰選做及挑戰成功的學生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學習評價。
例如,在學習過金屬與酸堿鹽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針對C層次的學生布置如下作業:比做作業聯系現實問題,考查學生對金屬化學性質的掌握,包括如何使用金屬材料制作某些物品,不同金屬投入某酸性溶液時發生的反應以及一些化學方程式等,形式上則以選擇題為主。這些作業的難度不大,數量也比較合適,C層次的學生可以較為順利的完成。隨后再給出一些選做作業,需要學生更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如對某化學實驗的設計并判斷實驗的結果,描述實驗過程等。
三、作業評價的精細化管理
以上兩條在目前的初中化學作業布置中雖然不常使用,但已經開始得到教師的普遍重視。相比之下,作業評價的精細化管理得到的關注更少,還十分缺少相關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我們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不僅存在于能力上,還與他們的性格和心理有關,對于作業的態度以及教師的評價也會有所區別。比如本身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他們完成作業的過程更困難,同時也更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教師的積極評價。如果教師的評價過于嚴格,缺少對他們的鼓勵,就很肯能傷害到這些學生對于作業的熱情,降低作業精細化管理的效果。
不過教師要注意,作業評價的精細化管理不能以傷害到評價的公正性為代價。仍以上文提到的作業為例,如果C層次學生較好地完成了必做作業且沒有出現明顯錯誤,那么教師就應該給予積極正面的評價。而對那些同時也較好地完成了選做作業的C層次學生,則更要進行大力表揚,錯題可以先記錄下來,經過師生共同的整理分析后再次布置給學生。對于A層次學生在作業上的良好表現,教師也要進行表揚和鼓勵,但要適度,既避免讓他們覺得教師不公平,也不要讓他們變得驕傲自滿。
總之,作業的有效性對初中化學教學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初中化學教師要加強在作業領域的研究與實踐工作,創新作業布置策略,采取精細化管理模式,讓作業在推動學生成長進步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鐘永凌. 淺談初中化學作業的使用[J]. 讀書文摘, 2016, 000(036):218.
[2]王火英. 初中化學有效作業設計[J].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6, 000(02X):P.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