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素芬
摘? 要:信息化時代下,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順應了當下體育教育發展的趨勢,有必要性也有充足的可行性。要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學校和家庭需要遵循持續性、公平性、開放型和差異性原則,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深入融合,從而達成協同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體育教育;家庭教育;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0-0005-02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the construction of a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conforms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physical education,and it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build a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schools and families need to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continuity,fairness,openness,and difference,and in-depth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teaching methods,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words】Information age;Physical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Collaborative education
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已經連續多年呈下滑趨勢,加強基礎教育中的體育建設刻不容緩。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家校聯動教育作為新興的教育理念被廣泛應用于多個教學領域,而在體育教育中同樣可以使用家校聯動教育。尤其在信息化時代下,家校溝通更加便捷,因此,當下階段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
1. 信息化時代下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面對嚴峻的青少年體育形勢,要真正地提升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不僅要最大化地發揮學校的功能,在此基礎上還需要發揮出家庭教育的作用。由此可見,家校協同教育迫在眉睫。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教育也開始主動向信息化依靠,形成“互聯網+教育”的現代教育模式,而這為家校協同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1)必要性
第一,是提升中學生身體素質的迫切需求。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仍然呈現出下滑的趨勢,這已經是一個長期性的問題。2020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程紅指出,我國青少年健康主要指標連續下降,33%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隱患。由此可見,提升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刻不容緩。在此背景下,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便是應對青少年體質問題而做出的積極性舉措。通過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擴大中學生的體育鍛煉空間范圍,延長中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豐富中學生的體育活動內容,讓中學生的身體素質獲得更高的發展。
第二,迎合當前體育教育發展的趨勢。“互聯網+”背景下,體育課程體系趨向于高效化、信息化,傳統課堂的局限性也在慢慢縮小。因為,基于信息化技術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實際上是迎合當前體育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然舉措。中學階段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都是課堂教學,這種教學體系使學生們的體育思維受制于學校的課堂。而依托互聯網開展的家校聯動體育模式推行的是一個信息化的課程體系,這種體系不受制于學校課堂。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從網絡上引進精品課程,從而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彌補自己線下課程的教學內容單一的問題;學生可以從網絡教學平臺上下載公開課,以便自己的家庭學習。
(2)可行性
第一,我國體育教育改革穩步進行。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基礎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基礎教育的體育教育方面,國家也開始穩步推進其改革與發展。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為我國體育教育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導方針。在此背景下,國家大量的優秀體育專業人才投入體育教育改革中,此外還有雄厚的資金支持,這些都是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有利條件。所以,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是具有一定的外部環境基礎的。
第二,信息化技術為學校與家庭聯動提供了便利。信息化技術帶來了先進的溝通平臺和寬闊的信息分享渠道,讓學校與家庭之間獲得了更好的聯動性。首先,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64.5%,在線教育用戶數量達到了1.44億。由此可見,互聯網教育的開展實際上已經有了足夠的基礎,家庭和學校之間進行信息化交流已有技術保障。其次,信息化技術將會為家校聯動帶來更高的便利性。比如說,體育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家庭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將作業完成情況反饋給學校,由此達成協同育人的目的。
2. 信息化時代下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原則
家校聯動教育與傳統的學校教育有著一定的區別,要在信息化時代下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僅僅靠學校或者家庭單方面的努力是肯定無法完成的。家校雙方需要遵循一定的構建原則,讓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在滿足基礎教育開展的要求上獲得更好的效果反饋。
(1)持續性原則
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要以中學生的持續發展為根本立足點,這是我國教育的根本要求,同樣也是體育教育的核心方針。所以,學校和家庭在進行體育教育的合作時,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的持續發展作為聯動教育時刻要遵循的原則,讓學生能夠在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影響下獲得持續性的發展。比如說,學校和家庭可以根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體育教育設立短期、中期、長期目標,讓中學生隨著不同階段目標的完成獲得持續性的身體素質發展。此外,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本身也要具備持續性原則,要根據社會變革不斷進行改進,讓自己能夠持續性地發揮作用。
(2)公平性原則
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需要學校和家庭的深入合作,學校是固定統一的,然而家庭卻有著巨大的差別,這就涉及到了公平性問題。作為學校來說,在與家庭進行協同教育必須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家庭環境較差而對學生的體育教育產生敷衍或者放棄心理,比如說某些家庭網絡環境較差,沒有計算機或者平板等設備,部分教師在開展聯動教育時會因為過于麻煩而敷衍了事。學校只有一視同仁,將所有的中學生群體與家庭放在同一條線上,讓教學資源如教師隊伍、教學場地、教學設備、教學時間等均勻地被不同的學生和家庭所使用,才能讓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獲得最大化的成效。
(3)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指的是學校和家庭之間應當做到教育信息的開放。首先,家庭需要擺脫傳統教育的思想束縛,不能提到學生的體質問題就想到學校教育,要意識到家庭也是學生體育教育活動開展的主要推動者。家庭需要積極地與學校進行溝通,實現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其次,學校可以向家庭開放校內的體育設施,讓家庭成員帶著學生到校內進行體育鍛煉。總之,家庭和學校都需要在一定范圍內提升自己的開放度,這樣才能讓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獲得可觀的效果。
(4)差異性原則
從實際的體育教育工作情況看,不同的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必須要尊重這種差異,不能忽視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每個學生的身體狀況都有所不同,例如身體缺陷、體能等,學生的興趣點也有所不同。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作用下提升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根據其差異性進行針對性的體育內容設計是必不可少的。這樣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家校聯動體育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3. 信息化時代下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路徑
信息化時代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帶來重大機遇,在遵循構建原則的基礎上,家庭和學校應當積極利用好信息化技術,采取一系列的具體措施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穩定和發展提供助力。
(1)革新理念,轉變“體育只跟學校掛鉤”的思想
構建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第一步,是要對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進行深化改革。首先,學校需要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學院校需要從國家根本教育理念出發,需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契合點,例如設立專項小組,對學校體育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進行考察和分析研究,設計出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家校聯動體育教育模式。其次,家庭方面也需要轉變思想,不能讓中學生的體育只跟學校掛鉤。為此,學校需要積極開展家長會,在會上將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思路傳達給家長,推動家庭成員對家校協同育人格局的整體認知水平。最后,學校可以積極開展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構建主題大會,讓體育教師與家長共濟一堂,引導家長與體育教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促使其投身于體育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工作中。總而言之,意識指導活動,只有理念先行,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體育協同育人模式才能正確地運行。
(2)改革教學方法,構建家校協同教學方法
學校可以聘請專業的網絡平臺架構程序員,搭建一個體育方面的網絡教學平臺。中學階段的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掛靠學生自己的智能終端或者家長的智能終端。該網絡教學平臺的用戶是教師、學生和家長,其中學生的使用處于家長的指導之下。這類教學平臺需要具備兩個基本功能,一個是網絡教學功能:即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通過直播、視頻等形式對學生進行體育線上訓練,學生可以在家中利用此功能進行體育鍛煉。利用另一個是教學信息的交流功能:即家長和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進行信息傳遞,比如說教師將某位同學的體育測試成績通過平臺發送給家長,也可以將體育方面的教學資源發給家長,讓家長能夠在家庭環境下自行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此外,學校和家長還要利用信息化技術,做好體育課程的優化工作。比如說,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體育家庭作業打卡與上交,依托信息技術,學生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將會以數值、圖示等形式被體育教師查看,這就方便了體育教師進行后續的教學安排。除了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學校和家庭之間還可以利用社交軟件進行協同育人,這類平臺主要起到信息傳遞的作用。比如說,現在家長普遍擁有智能手機,院校可以利用智能手機中的社交軟件如微信、QQ等來進行構建體育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開設一個微信公眾號并負責公眾號的運營,推送一些體育方面的內容與信息,指導家長通過公眾號進行學生的線下的體育訓練。除了學校專屬的網絡平臺外,也可以選擇使用市面上的網絡教學平臺,并實現家校互動式教學,這類網絡平臺有很多,比如說微課、云課堂、智教云等等。
4. 結語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家校協同育人機制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諸多方便,學校應當充分認識并把握住該機遇,并與學生家庭做好溝通工作,為體育家校協同教育的開展奠定思想基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學校還需要積極與家庭做好“互相反饋”,實現信息互通,避免家校協同流于形式,如此才能真正推動青少年體育發展。
參考文獻
[1]陸佳.讓應時變成常態:“家庭體育”有效延伸的落實路徑舉隅[J].體育教學,2020(6).
[2]徐大成,李愛華.關于家庭體育環境、鍛煉動機與青少年身體活動的關系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6).
[3]賀青. 蘇州市初中生參與家庭體育的現狀分析和發展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1.
[4]趙昶然.淺析家庭體育教育問題及如何引導家長做好家庭體育教育[J].當代體育科技,2020(13).
[5]李慧. 家庭體育對中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研究——以長沙市區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20.
[6]閆祁.應將家庭體育融入提高青少年體質的“戰場”中[J].體育風尚,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