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德輝
摘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以立德樹人理念為指導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成為語文學科發展的重要方向。立德樹人主要強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突出德育元素,通過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讓學生具備較強的認知能力,確保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語文課程本身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內涵,在立德樹人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簡單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理念的積極意義,結合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特點,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理念的有效落實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立德樹人 實施策略
1 引言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語文學科教學改革不僅要關注對語言文字的分析和講解,同時也要突出語文學科的德育價值,將立德樹人工作落實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當前許多教師嘗試推動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立德樹人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研究不夠深入的情況,教師對立德樹人理念的重視略顯不足。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緊密圍繞新課程標準展開語文教學的有效改革,將立德樹人理念作為指導語文教育的重要工具,借助豐富的教育素材滲透德育活動,以多樣化的教育手段有效感染學生,從而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理念的教育價值。
2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積極意義
2.1 有利于拓展教育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在積極推動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有效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以立德樹人為基礎而拓展的教育資源具有較強的語文教育價值,能夠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意味著教師需要將大量的德育素材帶到課堂,無論是對教材內容本身的挖掘還是對其他類型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這些都可以成為立德樹人教學活動開展的依據,這樣一來語文教育資源能夠得到全方位的拓展。在教育傳統教學模式下,以教材為核心的教學觀念,立德樹人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育工作,更具開放性,學生能夠在接觸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大量接觸到拓展性的資源,并且實現學生知識體系方面的合理建構,讓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的成長能夠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2.2 有利于實現德育目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語文教學與德育相融合成為語文學科發展的新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理念意味著教師需要在德育方面下足功夫,這是落實德育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保障。傳統的德育活動主要以說教為主,教師往往只是向學生講道理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語文課程中的立德樹人教育活動更具趣味性,語文知識本身蘊含的深刻人文內涵,能夠成為立德樹人教育的基礎。在不斷落實立德樹人理念的同時,教師能夠將語文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最大化并且實現語文教育形式的合理優化,讓德育的作用和價值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實際上,語文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育人功能,在不斷落實德育工作的同時,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也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參照于填鴨式的德育方式,以語文教育為基礎的德育活動,更具趣味性和真實性,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能夠得到保障。
3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的基本實施原則
3.1 遵循主體性原則
落實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立德樹人,要求教師必須遵循主體性原則,能夠充分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成長特點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主體意味著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教學組織和協調能力,能夠根據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對教育形式進行合理創新。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在課堂上實施有效的互動與交流,讓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得到充分反饋,以此為基礎,不斷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讓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語文課程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還需要把握好教學的針對性,能夠聯系身后開發教育資源,讓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全面滿足,確保語文教育能夠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需求。
3.2 遵循開放性原則
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營造立德樹人方面的開放環境,讓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啟發。遵循開放性原則意味著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預留自主學習的空間,無論是課前的獨立思考還是課堂上的有效互動,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拓展思維的平臺。通過開放自主的語文學習活動,學生能夠對德育觀點產生獨特的認知,并且結合自身的理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4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策略分析
4.1 積極開發立德樹人方面的教育資源
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小學語文教學順利實施的基礎和前提,在對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教師應當從多角度對立德樹人方面的教育材料進行拓展。教師應當不斷豐富自身的德育經驗,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時,一方面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從中開發有價值的德育素材,另一方面也要對教育資源進行合理拓展,從教材外的資料中汲取營養,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
4.1.1 重視對教材內容的開發
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在組織和實施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對教材中立德樹人教育資源的有效開發,將德育元素提煉出來,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應當從德育視角出發,對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進行梳理,并且結合不同單元主題,讓德育元素得以充分體現。比如在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入解讀陸游的《示兒》、《狼牙山五壯士》等課文;在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美麗的小興安嶺》、《海上日出》等課文;在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時,可以講解《北京的春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課文,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元素的同時,小學語文教育中的立德樹人要求才能得到充分滿足。
4.1.2 積極拓展教材外的資源
小學階段是學生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在落實立德樹人理念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教材的分析和講解,同時也要不斷拓展課外教育資源,通過豐富的教學材料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基于群文閱讀的教育思想,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做好對教學材料的合理拓展,將同一思想主題的文本及其他類型材料組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舉個例子,在講解統編版小學語文《竹石》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竹石精神品質的分析,讓學生學習竹子不畏困難的勇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結合“四君子”的概念,對教育資源進行合理拓展,讓學生分別了解蘭、菊、梅各自的特點,并從中獲得德育方面的啟發,菊花的淡泊名利,梅花的不畏嚴寒,這些都值得學生學習。在豐富的教育資源感染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的德育觀點,為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落實奠定基礎。
4.2 圍繞立德樹人要求創新語文教學方法
趣味性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有效落實統編版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立德樹人,教師應當對教學方式進行合理創新,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充滿趣味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探索語文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做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地選擇教育形式,并且充分凸顯學生的個性特點,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接觸語文知識的同時獲得更加深刻的德育感悟,讓學生能夠在做中學。
4.2.1 通過創設情境凸顯德育主題
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組織和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不斷凸顯德育主題,讓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更深刻的德育理解。在對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分析的基礎上,教師應當合理地選擇創設情境的方法,盡可能地建立起現實生活與語文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且圍繞特定的德育主題對情境教學進行合理拓展,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狀態。舉個例子,在講解統編版小學語文《開國大典》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展示開國大典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能夠更加快速投入于學習狀態,仿佛置身于實地參與了開國大典。在聽到人民領袖毛澤東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之后,學生的熱情尤為高漲,濃厚的愛國熱情油然而生。通過近些年的國慶閱兵儀式與70多年前的開國大典閱兵的對比,學生能感受到國家正在繁榮富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能夠得到有效建立,愛國主義熱情也能得到充分調動,語文教學中的立德樹人要求才能得到充分滿足。
4.2.2 圍繞立德樹人理念開展合作探究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尚不成熟,在開展小學語文教育工作時,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能夠圍繞特定的德育內容進行有效討論,以立德樹人為核心進行互動探究。教師應當具備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能夠根據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元素,合理地設計合作探究的主題,并且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能夠快速投入于合作學習的狀態。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前,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將小組人數控制在3~5人,并且充分關注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情況。舉個例子,在講解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季之美》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圍繞最喜歡的季節這一主題進行合作討論,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現實生活經驗,對最喜歡的季節這一命題進行觀點分析,談談自身的真實感悟。在緊張激烈的合作討論氛圍中,學生能夠不斷進行聯想與思考,樹立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且主動積極發現身邊美好的事物,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懂得創造美的大腦。
4.2.3 聯系現實生活開展趣味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融合,在積極開展統編版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圍繞立德樹人的教育要求對實踐活動形式進行有效創新,讓學生能夠在參與充滿趣味的實踐活動時,產生更加深刻的德育認知。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具備較強的實踐活動規劃能力,一方面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也要對學生的認知行為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實踐活動的德育價值能夠得到充分凸顯。舉個例子,在講解統編版小學語文《慈母情深》一課過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參與“我為父母做一件小事”的德育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情況,為父母和長輩做一件小事,以此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恩。教師首先需要在課堂上分析故事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在買書和買罐頭之間,作者選擇了后者,這體現了作者對父母的感恩與愛。在分析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回憶現實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并且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感恩父母,比如承擔家務、制作賀卡等等。在充滿趣味的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將德育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并且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個人素質發展奠定基礎。
4.3 在教學評價中突出德育的獨特價值
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學評價標準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方向,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對教學評價活動的合理應用,在制定評價標準時體現出多樣化的德育元素,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同樣需要突出道德品質方面的成長狀況,讓學生能夠真正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接觸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真正發揮語文學科的立德樹人教育價值。就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觀察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日常生活狀況,對德育進行有效的落實,讓學生能夠在接觸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了解先進的德育觀點。在實施評價過程中,應聯系到現實生活經驗,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做出理性的分析,充分肯定學生付出的努力,并且對德育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提出表揚,通過這樣的方式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能夠逐漸意識到德育的作用。在科學嚴謹的評價機制影響下學生能夠真正了解德育的價值,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踐行德育觀點,成為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時代新人。
5 總結
綜上所述,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立德樹人工作,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落實德育發展目標的必然要求。在組織和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以立德樹人理念為指導,對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進行大膽革新,對語文教材中的德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憑借高質量的語文教育工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麗足.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和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47):33-34.
[2] 劉長安.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6):288-289.
[3] 馬彪.植根課堂立德樹人——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J].考試周刊,2021(41):49-50.
[4] 談軍艷.立足特點以文化人——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有效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21(32):43-44.
[5] 張俊梅.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語文生本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5):280-281.
[6] 盧明雪.傳道解惑,立德樹人——小學語文與德育的融合教學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2):98.
[7] 段天才.風正帆懸氣象新——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10):60-63.
[8] 宋霞.文以載道? 立德樹人——淺談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融入德育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0):135-136.
[9] 李世琴.不忘初心? 立德樹人——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21(1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