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雪
摘要:我國具有數千年的歷史發展歷程,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涵蓋了思想、藝術、風俗、道德等多方面內容,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精神所在,弘揚和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每個中華兒女責無旁貸的責任。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于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和發揚,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人文素養
語文是學生學習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也是中國文化發揚和學習的重要場所。在小學時期,小學生由于受到現代科技和西方文化的感染,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夠充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通過語文學習向學生滲透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導其加強對于優秀文化的學習和宣傳,從而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思想覺悟。
一、立足語文課堂教學,滲透民族傳統文化
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途徑,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時間,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語文知識內容的學習側面引導其關于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第一,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全面分析教材中文章的內容。充分挖掘文學作品中所要傳達的思想道德觀念以及文學作品所表現的文化內涵,通過對作品的深度解讀吸收傳統文化知識[1]。第二,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古詩詞教學。古詩詞是學習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古代詩人傳遞其思想文化內涵和愛國主義熱情的主要方式。教師可以通過解讀古詩詞的內容引導學生感受詩中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感,穿越千年領略古代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及詩人想要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通過古詩詞的學習和理解,促進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激發其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師在教學五年級下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古詩時,可以帶領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通過解讀古詩描寫的戰爭年代收復失地的喜悅之情,領略中國詩詞文化魅力,激發其心中的愛國情感。
二、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信息技術是現代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將課本上的文字內容通過多媒體影音等方式,將教學內容加入聲音、圖像、文字等多方面的因素[2]。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文化教育變得更具有趣味性和生動性。第一,教師將教材中涉及到的傳統文化內容設計成生動有趣的視頻,通過聲形并茂的視頻更加直觀的向學生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特點,啟發學生關注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幫助其理解和分析文章中所表達文化內涵,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把握和理解程度。第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利用古詩詞改編的歌曲。通過婉轉悠揚的歌聲幫助其記憶古詩詞的內容,提高其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并通過古代與現代文化的有效結合,將文化教育賦予新的色彩。例如,教師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端午粽”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關于端午節的歷史由來的動畫視頻,通過視頻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感受傳統文化氛圍。
三、拓展語文課外閱讀,體會傳統文化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座內容豐富的巨大寶庫,在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一批批優秀的文學家,為我們創造出無數的優秀作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尋找和發現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文章和書籍,將合適其學習的書籍推薦給學生,拓展其課外語文閱讀量。通過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不僅可以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也可以提升其文化素養。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設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閱讀范圍,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符合要求的文學作品,將自己找到的作品先進行閱讀并理解作品所表達的大致內容,最后利用讀書分享會的形式將自己找到的文學作品分享給大家,在學生之間相互分享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提升其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并通過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體會傳統文化內涵。例如,教師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寓言兩則”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于“亡羊補牢”和“揠苗助長”兩則寓言的學習,去了解和閱讀更多的寓言故事,并根據寓言故事的精彩內容,了解更多傳統文化知識,體會文化的內在含義,擴充其傳統文化知識儲備量。
四、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豐富有趣的實踐活動能夠充分發揮其活潑好動的特點,更能夠激發其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3]。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開展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利用活動內容幫助其吸取和領會傳統文化知識。第一,教師可以開展古詩詞課前朗誦活動。在每節語文課上課之前找一名學生在講臺前朗誦一首古詩,在朗誦過程中要注意古詩內容的情緒表達以及詩句語調的抑揚頓挫,通朗誦古詩既促進全體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二,舉辦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設計富有趣味性的傳統文化知識問答題,通過比賽提升其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加其文化知識儲備量。例如,教師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古詩三首”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每天課前朗誦其中一首古詩,增加其古詩記憶程度和了解程度,幫助其吸收和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對于傳統文化的教學和滲透,通過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習慣,提升其綜合文化素養,為中國的文化傳承和發展做出貢獻。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也是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必然要求,教師應當不斷尋找新的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冬梅.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35(11):72-75.
[2]齊麗軍.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中華文化的引入與教育方式創新[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08):214-215.
[3]胡敏.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以統編本教材為例[J].語文建設,2018(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