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曼
摘要: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作為重要的音樂教學法之一,對于學生音樂基本能力的訓練有其獨到之處。“柯爾文手勢”是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將柯爾文手勢巧妙應用到音樂課堂教學中,可以使小學生的演唱興趣和水平明顯提高。本文對柯爾文手勢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柯爾文手勢;小學音樂;運用
前言:
柯爾文手勢可以幫助小學生快速把握不同音調的高低,讓其學習、演唱的興趣不斷提升,并有效促進其演唱水平提高。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音樂基礎,去合理應用柯爾文手勢,讓小學生對柯爾文手勢的熟悉度不斷增強,才會促使小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獲取到更多的發展。
一、巧妙開展識譜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小學生對歌曲的曲譜可以清晰了解,才可以幫助其更好學習演唱歌曲,掌握好每一個音的音調以及音階[1]。但識譜是音樂教學中,小學生較難學習和掌握的一部分基礎知識,不僅小學生的學習難度比較大,教師的教學難度、教學效率也較高。而且,整個學習過程中,要讓小學生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加以練習,才會更準確、更高效把握歌曲的演唱。小學生由于音樂學習水平、音樂基礎知識不扎實等因素,經常會忘記教師所教授的音樂演唱知識。綜合這些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將柯爾文手勢應用到教唱教學中。
如,《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播放歌曲的視頻,使課堂上的氣氛變得輕松活躍。然后,教師再與小學生互動:“同學們還記不記得我們之前所學習過的柯爾文手勢呢?”。并且,演示其中的七個手勢和演唱七個音階。當小學生積極回答教師后,教師再帶領小學生去鞏固這些手勢的表示方法,以及對應的音階練習。當小學生可以在手、耳、眼可以完美結合在一起,跟隨教師的指導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去展示歌曲的簡譜。并再次進行演唱,在演唱時用柯爾文手勢來表示不同的音階,就會使小學生更快速的理解歌曲的曲譜。接下來,教師再同步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小學生邊學習邊結合教師所展示的柯爾文手勢去學習演唱,就會使其學習效果快速提升。
二、巧妙配合合唱訓練,提高合唱水平
合唱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同時也提高小學生演唱水平和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讓小學生在合唱時,可以熟練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還會讓其對歌曲的音調、高低音階準確的把握并良好配合,才會使合唱效果更佳[2]。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小學生經常會由于把握不準確音準、音高,或是配合不協調,而發生合唱參差不齊的情況。對于此種教學現象,教師可以將柯文爾手勢應用到合唱訓練中。
如,教師在對《森林水車》這首歌曲,教師可以先導入森林中,水車在田間轉動的輕松、和諧視頻,使小學生對歌曲的意境深度了解。之后,再對歌曲進行演唱,并滲透演唱方法。當小學生可以基本掌握后,教師再引導小學生進行合唱練習。可以先讓小學生觀看教師的手勢,讓其對歌曲演唱時,每個音的手勢更加清楚的記憶。此后,再讓小學生通過小組的方式去練習合唱。并且,教師在不斷在小學生中間巡視,若有小學生不能與手勢協調配合去演唱時,教師要積極要去幫助小學生糾正,讓其更加深刻記憶,并鍛煉其合作的默契度。此后,教師再帶領小學生共同進行合唱練習。并且,一邊播放歌曲的背景,一邊去引導小學生觀看教師的手勢,進行合唱訓練,就會有效提高合唱效果。
三、開展音階練習,夯實音樂基礎
音階是小學生學習音樂藝術,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要讓小學生打好音樂基礎,對不同音階可以準確把握和演唱,才會使小學生的演唱水平不斷提高。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小學生由于個體原因,對一些音階的把握、演唱,始終達到不到理想的效果。不僅會直接影響其學唱歌曲的水平,還會影響其對演唱的自信。教師要想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演唱水平,讓其可以更準確的把握不同音準,就必須要讓其有效開展音階練習,不斷夯實音樂基礎。
在訓練中,教師可以先將音樂簡譜清晰的展示出來。此后,教師再融入練習游戲:“現在我們來玩一個猜手勢游戲,同學們看著教師的手勢來演唱不同的音階,哪名同學沒有唱準確,就要為同學們表演一個節目。”。以此,會有效激發小學生訓練興趣,更加主動去學習和練習每個音階。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對不同音階的掌握情況,去靈活調整手勢,讓小學生在參與游戲過程中,配合教師共同去做手勢并演唱。通過訓練,會使小學生的肢體配合能力不斷增強,其音樂基礎也會更加鞏固。
四、融合律動教學,體會音樂魅力
在音樂教學中,除了要讓小學生學習演唱歌曲,還要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其可以體會、感知到音樂的魅力,以及提升音樂核心素養。律動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柯爾文手勢用身體律動的方式來表示,既可以增加音樂的動感,還可以使小學生對音樂的曲調、音高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會進一步快速融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從而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另外,教師不僅可以在歌曲演唱中應用柯爾文手勢,還可以在音樂欣賞中形象的應用。在教師的啟發下,小學生會更快速理解樂曲,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如《火車咔咔咔》這首樂曲,分為A、B兩個主題,要讓小學生在欣賞中感受火車前進的旋律和帶給人的無限暢想。授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去聆聽音樂,當其對音樂形成一定了解后,教師再用手、腳、腿部多個部位去模仿出柯爾文手勢,并伴隨音樂的播放同時律動。然后,教師再鼓勵小學生與其共同來律動,并模仿柯爾文手勢。小學生在模仿過程中,對音樂的音高、音階等會更深入的理解。而且,還會在律動時潛移默化中想象到火車前進時的情景,展開更多暢想。教師在加以引導,就會使小學生充分融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并體驗和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美妙,從而提高對音樂的審美能力。
總結:
柯爾文手勢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將其應用到識譜教學中,來激發小學生的演唱興趣。也可以將其應用到合唱教學中,或是音樂基礎訓練中,會使小學生不斷提高合唱水平,并不斷夯實音樂基礎,這對于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艷.柯爾文手勢在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北方音樂,2020(11):140-141.
[2]楊官妮.試談柯爾文手勢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2021(1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