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 要:自主、開放是當前教育的主題,而項目教學法是契合時代主題的學習活動。在組織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時,教師應當主動地為學生引入項目化的學習活動,以便學生在探究項目、解決項目中,逐步增強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認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相較于傳統教學形式,項目教學法更加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要求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增強對知識的理解。而在組織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時,教師主動地為學生設計項目化的學習方式,能夠充分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讓學生在自主體驗、合作探究中,有效認知信息技術知識。
一、基于教材,確立項目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應當先對教材上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分析,明確課堂上的教學目標,再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為學生設定合理的項目,以便學生在針對項目進行交流和分析后,能夠對信息技術知識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從而有效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比如,在初中信息技術《演示文稿設計制作》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分析教學目標,逐步確立本節課的項目。基于對教學大綱的分析,教師可以設定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簡單了解演示文稿的制作流程,使學生把握演示文稿的制作結構;2.過程和方法: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和評價活動,讓學生對要表達的內容進行分析和結構的設計,并能根據結構要點,進行內容的詳細梳理;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設計中強化創新思維和合作能力的培養,有效發展審美意識。隨后,透過對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教師明確本節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讓學生簡單了解演示文稿的制作流程,讓學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結構等。之后,教師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如果學生已經具備一定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那么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自選節日,并根據相應的節日制作演示文稿”的項目,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創意設計中,逐步完成對演示文稿制作流程的探究,有效把握演示文稿基本結構的制作方法。
顯而易見,教師先對教材上的知識點進行分析,再對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進行解讀,能夠為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項目,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中,有效掌握信息技術知識。
二、結合學情,科學分組
項目學習活動是以小組為單位實施的教學活動,因此,學生的分組原則,會對項目的實施進度和實施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為了讓所有小組達到相似的探究水平,教師可以結合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養的情況,為學生進行科學分組。
以初中信息技術《數據圖表及其分析》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通過組員的合理安排,為學生科學地搭建學習的小組。首先,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你們知道如何創建一個數據圖表嗎?”“柱形圖、折線圖和餅圖有什么區別嗎?”等問題,以便基于學生的回答,判斷出學生的信息素養發展水平。之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等,以優勢互補為原則來安排每個小組的成員,使得每個小組中既有性格較為活潑的學生,也有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既有對數據圖表知識掌握效果較好的學生,也有這方面能力有所欠缺的學生。隨后,教師讓學生在組內展開有效的互動和交流,以便學生在相互輔助中突破學習項目,增強對數據圖表及其分析方法的認識。
教師以問題為媒介,對學生的信息素養進行判斷,再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等,為學生安排探究項目的小組成員,能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全體學生在科學的小組中,加快探究項目的進度。
三、拆解項目,理清步驟
在確立了項目要求,劃分了實施項目的小組成員后,要想讓項目的實施過程更加順暢,讓學生操作項目的流程更加有序,教師要指導學生對項目進行細致的解讀,并進行操作步驟的詳細安排,以便學生在按部就班實施步驟的過程中,有效完成項目。
例如,在以項目化的學習方式學習初中信息技術《體驗動畫制作》這一課的內容時,學生就可以通過項目步驟的細化,提高實施項目的質量。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增強對“用計算機制作逐幀動畫”的認識,筆者為學生設計了“根據演示,繪制有創意的個性化火箭”的項目。隨后,學生針對上述項目進行學習步驟的安排,具體如下:第一步,繪制第一個關鍵幀,即點火前的火箭;第二步,繪制第二個關鍵幀,即點火等。在確立了上述步驟后,筆者指出這些步驟的可行之處,以及可以進行改進的地方,以便學生在科學、有效的指引下,應用計算機完成逐幀動畫的制作,有效把握用計算機制作逐幀動畫的方法。
四、師引生探,體現價值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設定了項目學習活動后,教師應當重新審視自己的位置,為學生設計一系列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并密切關注學生操作項目的過程,以便學生在遇到瓶頸時,教師可以及時地出現在學生的身邊,幫助學生解決這些疑問,從而加快學生實施項目的進度。
以初中信息技術《構建身邊的網絡》這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引導學生掌握配置家庭無線路由器的方法,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自選設備,配置家庭無線路由器”的學習項目,為學生提供筆記本、平板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讓學生自選設備來進行家庭無線路由器的配置。而為了讓學生在探究的同時,保持思維的活躍性,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配置路由器的準備工作是什么呢?”“如何對路由器進行安全設置呢?”等問題,使學生在邊操作、邊思考中,提高完成項目的質量。同時,當學生在自主操作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也要及時地詢問學生的疑惑,并為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便學生在快速解答問題中,加快配置家庭路由器的進度。
不難看出,教師對自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能夠更好地引領學生實施項目,讓學生在操作項目的同時保持思維的活躍性,在探究項目之余解決遇到的疑惑,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五、結果呈現,活化評價
教育評價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透過評價,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肯定自己的學習效果。但是,在以往的信息技術課堂上,教育評價的方式相對單一,都是教師單向地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結果進行點評,以至于學生在評價環節中的參與性不高,主體性也無法得到有效的體現。所以,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應用項目教學法后,教師應當主動地利用結果呈現的方式活化評價環節,以便增強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反思和成長。
項目教學法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結果的呈現,并讓學生之間相互點評,能夠有效活化信息技術課堂的評價環節,使學生在獲得多元化的點評意見中,明確自己的上升空間,有效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實效。
總之,項目教學法是契合現代化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學方法,在未來對學生講解信息技術知識時,教師應當繼續重視項目教學活動,并對項目實施的細節進行優化,以便學生在項目中獲得成長。
參考文獻
[1]周瑩.項目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6):77.
[2]朱珍.項目式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2020(1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