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呂長春
摘要:通過開展混合教學的方式,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線上教學發布相應的教學資源,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發布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線上自主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線下交流的方式開展因材施教式的授課模式,將傳統教學和線上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推動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在本文的論述中,筆者注重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特點,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以及使用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計算機技術課程的意義、策略四個角度論述此部分內容。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學改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在進行職業化教育的過程中,各大高校需將教育和信息技術進行融合,增強職業教育教學的實效性,讓教育信息化成為現階段教育的主要趨勢。因此,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混合式教學,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入手,靈活設置相應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真正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本文的論述中,教師注重從以下4點講述此部分內容:
一、“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特點
線上線下教學的優勢在于,教師可利用線上教學的便捷性,以線上線下教學的直接性,將二者的優勢進行充分融合,構建出全新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授課模式,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得到激發,提升他們學習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本文中的線上線下教學特點主要從以下三點論述:
(一)融合性原則
本文中的融合性主要是,教師可融合傳統教學和線上教學的優勢進行相應的授課。線上教學的優勢是,學生結合個人的學習狀況,靈活運用相應的時間和精力,調整學習的強度,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性。傳統教學的優勢在于,教師可與學生開展面對面交流,解決學生的實際學習問題。兩者的相互融合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教學效益。
(二)交互性原則
本文中的交互性主要體現在線上和線下兩種交流模式。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展現實際性的學習問題,表達學習中的困惑,并結合這些內容設置具有實效性的教學方法。在線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生的線上表現,了解他們在學習中的困惑,并進行線下的有效策略制定,發揮教學混合教學的互動性優勢,構建高效性的教學模式。
(三)開放性原則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這個平臺,可將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方式等等,融入此平臺,也可將各種教學內容融入此平臺,即真正構建一個開放性的教學平臺,促進《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問題一,互動性差
在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部分教師常常以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備課為主,開展相應的授課,并不注重與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深度交流,給予他們問題的解答,從而導致師生之間的交流較少,致使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被嚴重挫傷。
問題二,資源匱乏
眾所周知,大部分的知識來源于教師的課件。然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較多,教師的課件并未涵蓋所有的教學內容,即《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課件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生計算機知識網絡體系的形成,極易造成學生學習思維的局限性。
問題三,生生之間學習差距大
在學生中,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導致他們的學習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也導致一刀切式的教學方式并不能適應現在的教學狀況。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入混合教學方式,并落實因材施教的原則,促進《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運用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策略
(一)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
在開展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制定科學的教學規劃,真正讓具體的教學內容設定更具有科學性,使學生更為積極掌握相應的知識,更要使他們掌握的知識與市場的需求相匹配,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兩方面入手:方面一,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方面二,選擇實際生產需要的教學內容。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調查,了解學生的計算機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制定相對科學的混合式教學內容、方式和目標。在了解當前計算機發展的狀況時,教師可從企業實際需求的角度入手,進行相應教學內容的調整,比如刪除一些比較陳舊的知識,引入一些新型的教學內容,真正讓學生掌握具有較強實用性的知識,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
(二)升級教師的教學理念,采用多元方式開展計算機教學
在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一刀切式的教學思維,立足于具體的教學現狀,從學生的角度入手設置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真正讓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相應的知識以及綜合操作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教師需要樹立三種觀念:第一種觀念,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實際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學生之間存在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差異問題,并樹立因材施教的理念,結合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授課方式,即在線上與線下的指導過程中提出不同的指導方案,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計算機學習方法。第二種觀念,分層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對于個體進行針對性教學外,需要從整體的角度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即將學生進行相應的層次劃分,結合每個學生學習層次的特點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值得補充的是,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每個層次中設定相應的小組長以及小組目標,讓學生之間相互督促,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營造良好的線上和線下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第三種觀念,實用性觀念。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外,更要使他們意識到知識學習的實用性。為此,教師可以采用生活案例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在案例的學習過程中解決生活化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使他們感受到計算機學習的實用性,促進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
(三)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借鑒如下的方式
1.教學準備
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教師需做到如下幾點:第一,落實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本專業的整體教學狀況,還要聯系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更要結合本科目特點進行相應的教學目標的設定。在教學資源的選擇上,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設置成基礎性教學資源、拓展性教學資源、實踐性教學資源三層,并通過多種形式將這些資源傳遞給學生,比如在線視頻、預習單等等。通過進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設定,教師可以在整教學中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難易程度,讓學生進行線上學習,并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可以將學習資源以及學習目標發送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的線上學習。
2.教學設計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分析三方面內容:第一是具體目標的設定;第二為學生學習狀況的把握;第三,即具體教學內容的落實。在具體教學目標的設定方面,教師需要結合此門課程的特點以及課程結構,將每一單元、每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細化,真正落實在教學過程中,使得學生明確線上線下教學的具體內容、目標、方式。在分析學生的學習方面,教師需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以及學習基礎,開展因材施教性的教學,真正讓具體的教學目標落實在實處,也讓學生真正掌握適合個人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一方面要注重內容與內容之間的層次性,另一方面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適時地進行相應教學內容的刪減或拓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3.課程實施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階段,教師主要從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兩方面入手。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和學生達成相應的學習時間及內容協議,并設置相應的預習單,讓學生學習更具有緊迫感。在此展示部分學習的內容,以基本程序設計知識為例,教師讓學生在線上學習相關的概念以及相應的基本的程序設計,并保證每一位學生在討論空間中發言一次。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學生的發言,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訓練學生的學習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能動性。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相應的評價。在此之后,教師開展線下教學。在線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自主探究線上學習問題的方式,并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探究在線上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根據學生具體的問題解決狀況給予相應的指導,讓他們在線下真正獨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思考意識。
4.課后評價
在課后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注重設定相應的評價標準,讓學生更為全面地認識個人在此門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他們給予相應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具體的評價規則制定中,教師注重從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方面入手:形成性評價主要是分為在線學習評價和課下學習評價;總結性評價主要是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個人作品的評價、小組作品的評價、測試和作業。通過構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方式,教師讓學生更為全面地看待個人的學習水平和狀況。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總結全體學生在整個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知識的查漏補缺,并設置相應的微課視頻,讓學生真正在視頻的觀看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彌補,思維方式的升級。
總而言之,在開展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認識到傳統教學的優勢,另一方面需提供自主探究學習的空間,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并真正把握好整個教學的節奏,也要靈活地掌握相應的教學技巧,搭建具有自主性、靈活性、高效性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促進整個教學改革的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洛穎.“互聯網+”時代混合式學習《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的方法策略[J].中國遠程教育,2020(08).
[2]張安利.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9(S1).
[3]薛衛紅.“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改革研究——以《大學計算機基礎》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7(01).
[4]溫建峰.混合式教學方法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