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銀媚
摘要:“趣味教育”最早是由梁啟超先生所倡導的,并也以此提出了“趣味教育”和人生觀之間的關聯問題,教育本身不在于知識傳授的量,而在于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對受教育者的趣味人格和趣味態度的培養。本文將從“趣味教育”的角度切入,通過分析其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情況,同時深入闡述如何使趣味教育與語文教學進行深度結合,進而最大程度彰顯趣味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趣味教育;低年級語文;教學運用
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對于樹立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塑造學生的人格品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低年級的小學生,心智能力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對于陌生的學校環境其實適應程度還有所缺乏,因此,教師要立足于當前學生的階段特征,采取針對性的語文教學方法來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避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更好的引導學生學會樂學、好學、同時有趣的進行學習。
一、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趣味教育”的原則
(一)“趣味教育”要有針對性
通過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來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適應不了現今小語文教育的教學需要,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率。針對性教學是構建趣味教育教學的重要核心。低年級學生的能力水平以及身心狀況各不相同,教師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意識,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教學素材搜集積累,根據學生需要調整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最忌諱滿堂灌,因此死記硬背等方式對于大部分低年級學生而言是沒什么價值可言的,對于增強學生語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無益處,所以,發揮語文教學針對性的特點來促進語文“趣味教育”教學的效率,是促進低年級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趣味教育”要有可行性
小學語文“趣味教育”如何落到實處,最重要的是從實際出發探索適合語文“趣味教育”教學方法??茖W制定教學目標,客觀評價學生學習的狀況,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潛力,使學生能夠實現個人的價值。
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活動,小組探究等形式,科學指導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傾聽他人的心聲,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三)“趣味教育”要有實踐性
語文雖說是一門偏理論性的課程,在教學設計上,要發揮出語文課程獨有的特點。教師可以適當舉行看字畫圖、練字比賽、講故事等趣味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趣味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良性競爭加強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熱情,充實和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適時引導學生,積極評價學生,對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地反饋。
二、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趣味教育”的策略
(一)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趣味教育”的實質和內涵意味著,教師要立足于低年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身心發展的特點,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對于書本中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度較低的內容,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手段,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建立起新的聯系,幫助學生進入到課堂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
在情境的構建中,教師可適當增加一些情境體驗的游戲來豐富課堂活動的形式。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帶有明顯的故事性,教師在講解完課文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的游戲,增強對文章內容角色的把控。如教師在講解完《比尾巴》這篇課文后,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再挑選兩組演的比較出色的學生上臺展示,通過評價和反饋讓學生深入理解書本知識的內涵,點燃學生對探究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
發揮“趣味教育”的作用,培養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離不開教師語文課堂的創新,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在實際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創新語文應用的能力,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方式之一。
例如在引導低年級學生認識辨認漢字的時候,對于一些筆畫結構難度較大的字,學生會經常寫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相互之間糾錯,并延伸到課堂外尋找日常中常出錯的字體,在此過程中,不僅點燃了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深入理解漢字的寫法和應用。
(三)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語文從性質上雖說更偏重于理論性教學,但是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發揮出語文課程獨有的趣味性特點,以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學生正處在語言發展的快速階段,教師從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和發音咬字的角度切入,舉辦“繞口令”小競賽,講的又快又準的學生可以得到適當的獎勵,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易錯字詞進行認讀比賽,以此來豐富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三、結語
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先進性的教學理念,最大程度發揮“趣味教育”的作用,不斷地反思學習,更新教學理念,采取科學的實踐方法,包括對傳統教學手段的改進和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設計,引導低年級學生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強化語文學習能力,更好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曾丹.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趣味性”“教育性”實踐[J].山海經,2019(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