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蓮
【摘要】打造高效課堂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要教學理念,也是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本文結合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內容,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科學合理地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元的教學活動以及有效運用多媒體四個方面入手,談一談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1—0176—02
教育是為人的發展服務的,數學教學是基于教師對學生天性的認識而進行的教育活動。學生本就好奇、好探究、好分享,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天性,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真正提升教學效率。筆者認為,教師必須了解學情特點,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了解教材四大領域內容,并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從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研究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是基礎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重要載體,研究教材內容,了解其編排意圖,把握教學重、難點,是設計教學方案的基礎。此外,教師還要研究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了解其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興趣愛好等。在此基礎上,設計適宜的教學活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例如,考慮到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和知識基礎,且他們對推理類的情境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設計“聰明的福爾摩斯”這樣的數學游戲,讓學生在推理、論證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如此教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了他們的興趣愛好,從而促進了他們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探究動力的產生,有利于他們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學效果事半功倍[1]。
二、創設適宜的生活情境是重要條件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中數學中的很多內容不一定在生活中能找到原型,但一定能夠找到與之相關的場景。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場景引入課堂,豐富教材內容的同時,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學習興趣的激發。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適宜的生活情境至關重要。
如,教學“購物策略”這一內容時,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超市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先尋找超市內搞活動的促銷產品,并結合自己需要購買的商品,想一想如何購物花錢最少。由于這一場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甚至個別學生還自己經歷過。因此,學生非常感興趣,參與熱情異常高漲,思考、探索積極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初步形成了統籌意識,還培養了思維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是重要方式
評價是教學的重要方式。新課改提出,要積極發揮評價的甄別和激勵功能??梢?,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積極性,進而產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重要舉措。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評價學生時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多點鼓勵。通過鼓勵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讓他們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是多點重復。語句上的強調可以讓大部分學生明白教師所說即為重點,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有利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和記憶。
三是多點觀察。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用自己的眼睛作為教具,時刻關注學生的表情變化等,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力爭做到每一個學生不掉隊、不落后。
四是多點理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常常各抒己見,教師一定要做到認真傾聽,多問幾個“為什么”,了解學生思維的合理之處。在此基礎上,及時、中肯地評價,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想法是被認可的,自己是被教師關注的,從而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活動。
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重要途徑
1.鼓勵學生先預習、后實踐。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遵循“先扶后放”的原則,先自己設計“導預案”,在一系列科學合理、層層遞進的問題引領下,推進學生的預習活動順利進行,增強預習效果。當學生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后,教師就要嘗試著放手,鼓勵學生自主預習。最后,通過做一定數量的練習,強化預習效果[2]。
2.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前后桌小范圍討論的環節,以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問題,促使其對知識透徹理解,同時使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3]。采用小范圍討論的形式時,教師不應該急于表達,而應該先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然后組織學生小范圍內討論。這樣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提升都是學生自己探究的結果,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可以得到發展和提升,有利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3.組織學生角色扮演,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之初,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展示,進行課前基本功訓練,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講述解題的每個步驟。比如,數學課堂的“課前三分鐘”這一環節,在自愿報名的基礎上,指定一名小主持人,讓他結合教學內容準備3~5道題,在課前為全班學生講解。這一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又讓學生展示、表現了自己,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4.鼓勵學生總結、歸納知識,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學生學習的都是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只有通過歸納、總結,才能將零散的知識連成片,形成知識網絡。如此,在知識輸出時才能順利進行。這就要求教師要將歸納、總結的意識和思想灌輸給學生,并教給學生歸納、總結的方法,讓他們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內化知識,使之成為自己的能力、素養。比如,在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歸納、總結相關的知識點、解題方法,或者通過文字記錄的形式歸納、總結解題規律和解題技巧等等。
5.豐富教學活動,增加學生的體驗。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正確認識。比如,在教學“三角形三邊的關系”這一內容時,筆者鼓勵學生用小棒圍成三角形。通過動手操作以及觀察,猜測能否圍成三角形與三根小棒的長短有關。之后,組織學生討論,并得出結論:當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長度且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差小于第三根小棒的長度時,可以圍成三角形。如此教學,學生不僅經歷了“動手操作→猜測→驗證→討論→得出結論”的過程,還培養了他們的推理意識和批判意識,同時強化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
6.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人獲得的信息絕大部分來自于眼睛,其次是耳朵,再次是其他感覺器官。多媒體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已成為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利用多媒體遠近交替、虛實結合、快慢轉換、直觀展示等優勢,有利于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自我需求,促使他們產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適時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舉措[4]。
例如,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相遇問題”一課,重點在于研究兩個物體同時運動的相遇問題,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的定量關系,解決如何計算相遇時間的問題。通過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逐步把題目的條件一一演示出來,再轉化為線段圖,這樣無形中將生活與數學聯系了起來。課件中兩個動態小人同時閃爍,生動、直觀、形象地解釋了兩人“同時出發”“相向運動”,就是兩人在平移平面[5],同一時刻出發,面對面地走著。也向學生展現了“相對而行”或“相向而行”就是兩個人(或兩個物體)在同一平面內,同時從兩地面對面地走來。最后兩人相對運動到距離為零時,即為“相遇”。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演示,促使學生真正理解“相遇問題”,有助于學生充分掌握課堂所學內容[5]。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材和學生,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適時利用多媒體,以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曉慧.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3(02):79.
[2]歐陽艷華.淺談高效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14):85.
[3]鄧金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打造高效課堂.http://blog. sina.com.cn/s/blog_d8faf7e90102vs9w.html.
[4]趙玉鳳.巧用信息技術,探索數學本質[J].考試周刊,2012(07):74-75.
[5]秦飛.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碼世界,2020(10):107-108.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