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培
摘要: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主要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過程太過枯燥乏味,學生失去了語文學習興趣。基于此,本文針對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展開討論,希望能夠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有效構建活力課堂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興趣? 自主? 小學語文
一、鼓勵式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每個學生由于受家庭成長環境,以及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響,思維能力和學習水平具有差異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設置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這樣,學習對學生來說就不再是束手無策,而是得心應手。如在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采用分層作業的方式,使每一位學生都燃起對學習的熱情,看到希望,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另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難易搭配,讓每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不讓回答問題成為優等生的“獨權”。不僅如此,教師要積極鼓勵和表揚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有閃光點,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取長補短,用顯微鏡看學生的缺點,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令學生在教師不斷地指導、表揚中重拾自信,激發學習興趣。
二、亦師亦友,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目前,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個別小學語文教師仍舊采用嚴厲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似乎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學生在教師面前也總是縮手縮腳,不敢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從而無法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中。因此,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打開學生的心門,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敞開心扉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由此可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可以在無形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另外,在布置習作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能夠走進學生內心世界的題目,如《老師,我想對您說》《我的愿望》等。這樣,學生會慢慢敞開心扉,把教師當作傾訴的對象,訴說內心的喜怒哀樂。通過這種形式,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與困惑,并及時糾正,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趣味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過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學模式單一、落后,填鴨式地灌輸教學,讓學生死記硬背,致使課堂氛圍死板無趣。在這種教學狀態下,學生形成固定思維,養成過分依賴教師的習慣,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無法激發學習興趣。為此,教師應優化教學模式,利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奠定基礎。如在課堂教學過程時,為了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與文章內容有關的視頻影像,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和理解文章的內涵。其次,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對課文內容展開討論,自主探究。小組內成員應分工明確,如一名學生負責朗讀,一名學生負責找出課文中的優美詞句,一名學生負責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樣就能使學生都參與課堂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這一系列有聲有色、生動有趣的表演過程中,讓學生細心揣摩文章人物的內心想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也降低了教學難度。
綜上所述,只有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學生才會自主學習,提升學習效率,使學習變得輕松。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后天培養出來的,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趣味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到亦師亦友,并合理地運用時機,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白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中華辭賦,2019(17).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九戶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