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凌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7)
初中學段地理課程內容以區域地理為主,揭示各區域的自然特點與人文特點,闡述區域之間不同的地理概況與發展差異。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到要通過實施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到2022 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1]。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將信息技術工具與學科融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式。因此,筆者以八年級《地理》(人教版·下冊)“祖國的首都——北京”一節為例,探索交互式電子白板(以下簡稱“白板”)在初中區域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學生運用地圖認識北京市區位特征,并綜合北京的自然和人文要素評價北京市的地理位置;認識北京市的文化歷史、城市職能等人文地理特征,并理解自然地理特點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2]。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白板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深化地圖的使用,師生可以直接在白板上對地圖、統計圖等數據圖表進行系列操作。學生認識區域的自然環境特點,必須從區域位置和區域自然條件兩方面著手,而地圖是學習的媒介。交互式白板的使用將促進地圖教學,提升教學效果,進而培養學生的區域位置認知和區域特征認知。
白板促進媒體工具與課堂教學的無縫結合,如與情景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相結合,使課堂更具張力。教學提倡師生互動,力求做到以學生為主,白板實現“機器性的人機交互走向生成性的人機交互”。這樣的教學背景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和學生主動思考并自主構建學習框架,使得知識更具有趣味性,符合初中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
1.教學重點
①認識北京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特點;②掌握北京的城市職能和歷史文化傳統;③說出北京的城市建設和發展方向。
2.教學難點
評價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北京的位置和范圍,并評價北京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②說明北京的自然條件、歷史文化傳統及城市職能,并舉例說明城市建設的成就。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地圖和文字材料等,提高分析、比較、闡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首都北京的愛國主義情感;
②認識北京存在的環境問題及采取的措施,加強環境保護教育,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
“祖國的首都——北京”地理教學過程如下。
1.相約北京
(1)創設情境
師:創設“2022 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城市——北京的探索之旅”的情境。
生:了解情境基本概況。
白板功能分析:通過希沃白板書寫功能圈畫關鍵詞,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提高閱讀材料的能力。創設情境,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2)發出邀請函
師:圍繞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氣候優勢、城址變遷設計問題探究。
問題1,請學生在白板上完成教師布置的地形區、山脈、河流等任務,評價北京地理位置。
生:標示經緯線,描述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問題2,請學生結合地圖,讀出北京的氣候并回答問題。
生:描述北京的氣候特點。
問題3,請學生圈畫北京城址在空間上的變化,并說明與水源的關系。
生:觀察北京城址的變化,并說明水源對城址變化的影響。
師:讓學生歸納自然特征,并以小組為單位繪制思維導圖。選擇有代表性的成果,利用希沃白板助手上傳到白板屏幕并點評。
生:讓學生歸納自然特征,并以小組為單位繪制思維導圖。選擇有代表性的成果,利用希沃白板助手上傳到白板屏幕并點評。
白板功能分析及設計意圖:“形狀”工具得利用使得教學過程更加直觀,提高學生讀圖能力;“放大鏡”工具保證地圖完整展示,即展示比例尺等地圖要素,又捕捉地圖細節;拖動功能讓學生拖動圖塊,將具象事物和抽象思維之間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空間思維,并且通過學生拖動位置的準確性,生成課堂問題;思維導圖功能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框架,掌握區域分析的要素;關燈功能配合“放大鏡”使用,有效突出重點區域,集中學生注意力。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區域位置與區域自然特征,培養區域位置認知,認識區域空間演化;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框架,綜合各要素評價區域自然條件,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2.認識北京
(1)政治文化中心
師:展示政治文化中心相關圖片。
生:根據圖片,依次總結北京的城市職能。
(2)悠久歷史古城
師:設計“古城名勝古跡知多少?”的課堂游戲。小組派代表完成分組競爭的活動。
生:完成分組競爭小游戲。
師:開展“采取什么措施緩解文化保護壓力”的活動,并讓學生自由發言。
(3)現代化大都市
師:展示北京功能區相關圖片和北京交通地圖,圈畫不同交通類型,引導學生總結北京的交通特點及優勢。
生:讀圖回答北京城市功能區、北京交通網絡特點。
白板功能分析及設計意圖: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知識的趣味性,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做到以學生為主;計時器使得教師有效把握學生的發言時間,把握課堂節奏;展示功能設置流暢的動畫;書寫功能使學生能夠直接在白板上圈畫、書寫,調動學生的思維,突出強調重難點。培養學生讀圖和歸納概括能力,認知區域特征;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認識區域特征,掌握區域特征的分析方法;培養學生文明旅游的觀念,認識區域可持續發展。
3.美麗北京
師:設計“北京的傳統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還是保護?”探究活動。學生小組合作收集資料,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生:言之有理即可,并且學生結合生活提出改善環境的措施。
白板功能分析及設計意圖:學生學會收集和處理地理信息;用發展的眼光認識北京,針對區域問題,提出合理見解,培養正確環境觀。
4.檢測反饋
師:對學生本堂課所學知識進行及時檢測。
白板功能分析及設計意圖:教師利用學科工具選擇不同難度、不同題型的習題對學生進行檢測。了解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5.課堂小結
師:結合板書,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
白板功能分析及設計意圖:教師利用白板思維導圖功能對區域地理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學生主動構建知識框架。
在白板的支持下,教學效果更加直觀,師生充分互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區域位置認知和區域特征認知、區域關系認知。對于部分較為枯燥的區域特征知識,如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等知識內容,白板的課堂活動功能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而且白板的課堂活動設計便捷、可行性強。
地圖是認識區域的重要工具。白板在地圖的運用上具有如下優點:其一,解決教師在運用地圖時“規范使用地圖和教學直觀性”之間的矛盾。其二,白板拖動和書寫功能,使學生對地理事物進行較為準確的定位,進而認識區域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白板深化地圖的教學作用,有助于學生提高讀圖能力和掌握描述區域位置的方法。
希沃授課助手與希沃白板同屏功能和思維導圖功能的使用,一方面有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框架,聯系區域各要素,掌握區域認知方法;另一方面及時反饋學生對區域分析方法的掌握情況。
在白板的支持下,有效突破區域地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深化地圖和數據圖表的使用培養學生區域位置認知;及時反饋評價學生區域地理掌握的情況,促進對學生區域認知的培養。通過以上研究期望能為初中地理教學提供建議,讓白板更好地為初中地理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