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茂軍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指出教師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持續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并且,教師要應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和策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有效性。本文結合新課改的精神,就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進行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才會收獲更理想的教學成果。這就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態度,讓其在主觀意愿上想要學習數學,才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改善。另外,教師也需要積極應用先進教學技術,并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才會使教學目標進一步落實。
一、轉變教學理念調整學生學習態度
以往,教師往往過于重視講授,擔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遺漏,在課堂教學時往往會融入大量的講解或練習。學生的學習態度通常是被動狀態。其積極性、主動性也容易被埋沒。更主要的是學生的學習質量并不理想,同時也違背了教師教學的初衷。為此,教師要注重應用有效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讓其被動學習的態度得到調整,學生對數學知識才會更快速的理解和接受,并運用自如。而且,在學生主動學習、探索數學知識的前提下,學生的思維也會更加活躍,其潛力會得到良好激發。
為了更好落實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應用探究式教學理念。即,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而教師只是以輔導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數學知識更多需要學生在自主學習的狀態下完成。教師可以在此期間活躍于學生中間,觀察其自主學習情況,適當加以啟發,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如,《集合的基本運算》這部分知識,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先向學生講明課堂的學習模式,當高中生理解后,再讓其先去自主閱讀學習。并且,在其自主學習過程中,思考:“并集、交集、補集的概念是什么?如何求出并集、交集和補集?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在問題的指引下,可以使學生有目標的開展自主學習。同時,還讓其在頭腦中建立清楚的知識結構。教師在巡視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時,可以觀察學生的學習進度、對知識的分析過程等,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另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鼓勵學生提問,當其有問題時,教師也需要耐心加以啟發。自主學習后,教師再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惑。并且,先讓學生之間進行答疑解惑,此后教師再加以指導,就會使學生對課程內容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時,還可以讓其主動學習的態度更加明顯,從而有效促進教學效率提升。
二、應用先進電教技術加大教學力度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師應用的教學手段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讓學生通過更高效、先進的方式接受和學習數學,才可以使教學力度大幅提升,使學生將注意力主動集中到課堂上,并積極思考。而且,在先進教學技術的輔助下,數學知識可以非常直觀、立體的展現出來,學生的學習難度會明顯下降。對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其快速突破知識的重難點,形成更多新鮮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成效快速提升。
如,多媒體、電子白板、投影等先進技術教學,可以更好取代以往的教學手段。并且,還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結合數學內容,靈活制作動態、立體的教學課件,將知識的精華、重點等完整的融入到視頻課件中。不僅可以使教學力度明顯加大,還可以使學生快速掌握知識精髓,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如,《基本立體圖形》一課,為了使學生可以對棱柱、棱錐、棱臺的結構特征等知識更透徹的學習和理解,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繪圖軟件將三種立體圖形的多個結構圖、平面圖等,制作成生動圖文。之后,再融合生活中的實物引導學生對比幾何圖形與其實物之間的區別,就會幫助學生快速總結出圖形的特征。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奠定良好的幾何基礎,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在此同時,學生的空間直覺、抽象思維也會得到良好培養。
三、引導合作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除了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積極應用先進教學技術,教師還要注重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其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更高效學習,才可以使教學效率顯著提升。而且,數學結論、公式等知識可以灌輸給學生,但素質和能力必須要讓學生經歷實踐的過程,才可以形成。教師必須要在教學的同時歷練學生,才可以促成教學目標。同時,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并且,教師要注重科學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通過探討可以獲得新知,或是補足其知識空白、短板,促使學生之間深度交流,才可以更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講解知識后,通過練習題解答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快速提升自己。
如,《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這部分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前應用信息技術將不同的練習題,制作在微課件中。在對學生分組時,通常讓其四到六人一組即可。并且,讓每個小組中都有一到兩名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擔任組長及副組長。此后,再引入微課中的練習題:“如圖,在底半徑為2,母線長為4的圓錐中接一個高為的圓柱,求圓柱的表面積是多少?”。讓每個小組的組長帶領學生共同分析練習題,并且結合學習的數學新知識展開探討和交流。通過互相切磋,可以有效使學生交換思維,讓小組內學生對問題都達到深度解讀的效果。此后,教師再讓每個小組中的一名學生回答問題,并說明解題依據。教師再加以評價和指導,就會使學生對數學新知識扎實的理解。與此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解題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等快速提升。不僅可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還可以使教學效率明顯提高。
總結: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要求也隨之調整。教師不僅要調整教學觀念,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擁有強烈的主動學習意識和態度,還要積極應用先進教學技術,使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升。并且,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才會更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謝廣臣.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J].安徽教育科研,2021(03):44-45.
[2]曹葆芹.新課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路徑[J].新課程研究,2019(3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