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思想也融入到小學數學的高效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在雙減政策的教育背景下,有效的對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能力進行提高。數學教師在構建數學教學時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實施針對性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小學生的數學水平加速提高。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小學數學教育的主戰營是課堂。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鍛煉學生的學習意志力,使學生的判斷分析力得到有效提升。雙減政策落實之后,教師減少了學生的課后學習任務,將數學的主要教學目標集中在課堂上,通過對數學課堂的教學改革,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發揮主導作用,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常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數學弱點,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數學難點,使學生能夠綜合性地發展。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意識等對學生采取有效的教育,使學生能夠獲得數學學習的最佳體驗。
二、注重問題的導入
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有一定要求。在傳統的小學課堂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課堂中的表現和學生掌握情況,使得學生在數學課堂中不能集中精神的聽課,甚至對數學課堂產生了恐懼感。良好的問題引入是高效課堂的開端。數學教師可以在講課之前先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學生間接的了解到本堂課堂中的主要內容,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步入學習狀態。小學數學教師的問題設置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常識等內容,當教師提出數學問題時,學生能直接的被問題吸引,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課堂專注力。數學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實際的教學內容,給予學生啟發,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任務對于數學課堂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學生在課前預習時要注重數學預習的技巧,在預習時,遇到困難的問題,學生可以先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如若接觸到的是全新的知識,學生除了通過課本內容進行粗淺理解之外,還可以進行標記,然后再課堂上尋求教師的指導,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得到提升,并形成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
數學預習活動使學生養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快地吸收新的數學內容。教師在課前先了解學生的預習狀況,對了解學生的困難部分,尋找到學生的相似難點。教師激勵學生完成課前預習任務,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校正學生學習的態度,使學生能夠有目的的學習數學。比如學生在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運算時,學生在預習時可以先結合以前學過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運算對除數是兩位數進行分析,理清算理,總結算法。學生能夠抱著一種探索的心態去認真地聽課。課前預習能夠讓學生粗淺地掌握部分內容,使學生找到本節課的難點,以便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地參與,提高小學的數學課堂效率。
四、鼓勵小組討論學習
小組合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發揮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數學課堂參與意識。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學,教師要重視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能夠積極地發揮自身作用,使學生團結合作共同解決數學中的難點。在學生們的小組討論中,小組成員可以抒發自己的意見,充分的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們討論出數學的解決方法,增強小組成員對題目的印象。數學教師要相信學生們的潛力,給學生們提供好的合作學習機會,適當給予學生提示,使學生快速地找到解題的方法,可以給學生多角度的解題方式,讓學生們在討論中能尋求多種解題方法,以助推小組合作能力提高,使學生們牢靠的掌握數學內容。當小組合作探究遇到弊端時,教師要使用科學的合作方法,給學生指導并挖掘學生們的數學潛能,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得到充分發揮,使得課堂教學活動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五、重視課堂教學評價
在小學學習中,教師對學生的有效評價能夠讓學生鼓足動力進行學習,促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課堂的教學評價應有一定的指導性,數學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身心特點給學生正面的評價和鼓勵,幫助學生在數學中建立學習信心。數學教師要在小學課堂中起到激勵的作用,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主動地表現自身的優勢,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客觀性的教學評價能夠對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情況給出適當的評分,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和學生階段性的努力情況。
結語: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不再像以前通過增加學生的任務量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教師可以通過提升課堂的數學效率,在課堂前幾分鐘引入課堂的問題,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態度,利于學生快速的找準數學課堂的學習方向,使學生把握好數學重點。教師還應重視學生的預習任務,使學生在預習中鞏固已學知識,促使學生找出數學中的疑難問題,提高學生在數學聽講過程中的專注力,使學生快速的融入到數學課堂中。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小組成員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促使小學數學的教學更快提升。
參考文獻
[1] 付煒.關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