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遵剛
摘要:中學數學是一門以探究為核心的學科,其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中學數學教師要按照課程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特色,向學生展示數學的神奇一面,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和義務。在新課改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作為中學數學教育的主導力量,應采取有效的團隊協作學習模式,使其真正成為中學數學的主體。但是,目前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科學的方法進行優化,從而使中學數學的整體素質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采取科學、全面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其成為中學數學的主體。目前我國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急需采取有效、科學的策略,從各個方面保證中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小組成員的分配缺乏科學性
在小組合作的應用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每個學生的差異化素養及實際認知水平,科學全面地進行小組成員的分配以及管理,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全面參與到學習實踐之中,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但在傳統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中,教師在進行分組時明顯缺乏科學的分組方法,也沒有進行高效化的分組管理,這就使得個別學生在小組中缺乏存在感,無法真正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如教師未能夠對每個學生的優劣勢進行全方位的評估,也沒有對學生的認知以及學習水平進行精細化的管控,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分組的科學有效性。再比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往往長時期不進行更換以及調整。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小組成員之間的固定性利于他們深入全面的展開合作,但長時間不調整小組成員也使學生形成依賴心理以及定式思維。
(二)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設計不合理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為進一步優化以及提升學生的合作素養,更好地夯實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應該結合課程內容的教學需求,有效創設科學化的學習內容。但在實踐過程中,因部分教師缺乏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精確認知,也沒有把握好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內涵,使得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設計不夠科學合理,難以整體提升以及優化學生的數學素養。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將一些需要學生獨立思考探究的內容以小組合作學習內容來分派下去,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以及制約學生的思維發展,也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還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時間消耗。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合作內容整體難度比較大,學生即使經過合作學習,也難以把握問題的精髓,這樣的任務創設容易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化對策
為更好地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成效,教師應該注重結合小組合作學習中突出存在的現實問題,積極采用高效的優化對策。
(一)科學合理地進行分組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保障分組的科學合理性,是提升合作學習實效的關鍵所在。一方面,教師應該對班級內的學生了如指掌,依托于平時的調研、測試、評價等等,將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個人素養、興趣愛好等了解清楚,建立個性化的學習檔案。在掌握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教師應該進行合理有效的分組。另一方面,在分組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還應該保障每個小組的規模。事實證明,若小組的規模相對比較大,那么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參與程度可能會降低,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合作學習的整體實效。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班級內學生數量,將他們分成均等的若干小組。組內成員一般4-6人為宜,過多會影響學生的參與度,過少則無法實現合作學習的目標。此外,當教師確定每個小組的人數以及具體規模后,還應該為他們配置相應的角色,做好精細化的分工。在角色分配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不同學生的優劣勢,盡可能為他們配置相對應的角色,以此來整體保障合作學習的實效。
(二)創設科學的合作學習內容
在一堂數學課中,教師若全盤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無疑會影響課堂的教學進度,也難以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為此,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該精準全面地把握應用契機,適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科學模式。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中間階段使用該模式,此時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逐漸下降,學習效率也逐步變低。為轉換學生的視角,也為了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當然,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實踐中,教師更應該精心設計合作內容。可以說,并不是所有數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為此,教師應該精準全面地分析相對開放性的合作內容,科學巧妙地創設合作情境,將一些開放性、互動性強的內容,尤其是與學生實踐生活緊密關聯的數學內容,作為合作學習的任務,積極引導學生全面參與到這些內容的討論以及互動之中,進一步夯實以及優化學生的合作素養,更好地提升合作學習的力度。
(三)全面發揮教師的引導者角色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為進一步提升以及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也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認知,教師應該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切實有效的發揮好引導者的角色,更好地推動小組合作學習的深入,把握介入的契機。例如,在探索圖形的相關性質時,教師不能從一開始就介入指導,而應該通過巡課的方式,及時把握每個小組的合作進度以及探討重點,在學生出現思維障礙或者探討偏差的時候,適時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此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規范學生的合作學習方式,也能夠確保學生合作學習取得突出的成效。當然,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不能夠采用放任置之的方式。雖然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但他們在合作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一定程度的認知偏差,也可能沒有掌握高效的合作方式,這使得他們的合作學習常常會出現問題。為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整體實效,教師應該充分突出小組長的重要地位,引導小組長認真組織好成員來進行深入探究。當通過合作探究無法達成共識或者無法探究出結果時,小組長可以及時向教師請教。
結語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高效且科學的學習模式。但當前階段,小組合作學習中尚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以及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組合作學習的整體成效,也難以優化學生的學習素養。為此,教師應該積極采用高效化的優化對策,進一步夯實小組合作學習的整體力度。
參考文獻
[1]楊金鵬.淺議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與學的思考[J].家長,2021(33):121-122.
[2]楊文宏.關于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J].家長,2021(3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