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宇
摘要: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及學生認知能力薄弱等因素,使小學數學課堂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低迷沉悶的特征,因此,為了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應融入趣味教學活動,利用趣味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鞏固學生的認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趣味化的學習氛圍中樂學、愛學,形成積極主動、認真鉆研、勤于思考的學習精神。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化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生的性格活潑、好奇心旺盛,所以他們在面對抽象的數學概念時就會產生無聊和枯燥的感覺,這就體現出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的弊病。因此,教師應該深入理解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正視當前趣味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從而為建設高效課堂做準備。
一、運用直觀演示增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兒童而言,學習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機械傳授,學生只能“不假思索”地被動接受。而如果教師采用直觀演示的方法,可以讓數學知識具象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動力。
如教學“生活中的多邊形——多邊形的面積”時,對于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如果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直接告訴學生,雖然從數學的角度無懈可擊,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大腦中難以構建如何將梯形轉化為長方形這個過程,他們會聽得一頭霧水。教師改變這種教學方法,改用直觀演示法,可以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和可理解性。如拿一張紙,畫一個等腰梯形,并剪下這個梯形,沿著梯形上底的一個頂點,折出梯形的高,沿著梯形的高再剪下來,倒過來拼接到梯形的另一邊,這樣,梯形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便清晰可見,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對于小學生也不再抽象。
對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進行直觀演示,能增強可理解性。數的分合、圓的周長、圓的面積等的教學,運用直觀演示也同樣能增強課堂的直觀性,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增強知識的可理解性。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再枯燥,而是充滿樂趣,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生活情境,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沒有得到明顯的發展,而數學知識卻有很強的抽象性,這就導致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無法深刻理解數學概念。在這個時候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他們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存在于生活之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激發起他們探究知識的欲望,從而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趣味課堂中,教師忽視了生活教育的作用,沒有將數學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所以錯失了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的關鍵時機。為了避免出現當前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增強數學課堂的活力及趣味性,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教學的案例,并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充滿活力和新鮮感。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利用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的物品做道具,比如在學習有關于數學圖形的知識時,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戶外感受校園中存在的圖形,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逐漸在腦海中創建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從而不斷提升他們在課堂中的活躍程度。
三、開展實踐活動促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故此,“做數學”可以讓思維在指尖上飛揚。合理開展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挖掘、思維得到發展。
為了激發學生對實踐活動的興趣,活動的設計應兼具趣味性,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為課堂教學增趣、加分。如教學“慶元旦——時、分、秒的認識”時,讓學生“制作”時鐘,之后比一比誰制作的時鐘精美。不容置辯,這個活動本身滿足了學生喜歡動手、喜歡玩的天性,再融入競賽性的元素,可以讓活動更具吸引力,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趣味實踐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可以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助推課堂教學走向高效。如進行“綠色家園——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時,讓學生針對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是什么而設計問卷調查:(1)跳高;(2)足球;(3)跳遠;(4)踢毽子;(5)跑;(6)其他。然后,讓學生走下座位,對班級同學進行調查(最起碼調查20人),并記錄調查結果,再繪制統計圖。這個活動的開展突出了“學以致用”,激發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挖掘了學生的潛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總之,數學應當是趣味多彩的,應當是活潑而生動的,為此,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立足實際情況科學而合理地引進趣味理念,組織豐富的、趣味化十足的數學活動,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營造出寓教于樂的良好氛圍,促使學生在這一氛圍中更好地吸收知識、理解知識與消化知識。
參考文獻
[1]劉越.淺談如何打造趣味化的小學數學課堂策略[J].讀寫算,2020(26):93-94.
[2]肖潭英.小學數學生活化趣味教學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20(80):81-82.
[3]黃進進.淺議小學趣味數學教學[J].小學時代,2020(1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