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晶晶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我們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奠定良好的基礎,營造濃郁的氛圍。文章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雙減”背景下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在“雙減”背景下,我們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突破長期以來以應試教育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和作業管理制度,通過創新教學模式,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作業設計和課堂教學進行有機整合,重新認識作業的功能,從整體上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對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展開分析與探討,為教育同仁在“雙減”背景下進行學習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參照。
一、課前預習形式豐富多彩,讓學生輕松上陣實現減負
課前預習是學生學習新知識所要打的第一仗。如果隨意布置課前作業或單純使用書面作業的形式,無法達到預習應該起到的作用,無法激起學生課前預習的熱情。所以,我們嘗試讓預習變得趣味橫生,于是便采用了豐富多彩的形式助力學生輕松上陣,達到減負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小貓釣魚》這一課之前,一般我們只是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主題圖,按照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提前做一做、練一練。預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不一定相符,因此不容易喚醒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感,影響學生預習的效率。同時這種使用教材中靜態資源的方式也過于單調,不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特點。所以我們對預習的任務設計進行了創新。我們設計的預習任務是讓學生了解數字“0”,在完成預習任務的形式上并沒有做強制性的規定。我們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數字“0”;和家人一起討論哪些地方會用到“0”;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用上數字“0”說一句話;自己動手寫一寫數字“0”;借助小棒,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數字“0”。預習任務采用多種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做出選擇,有效調動了他們預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
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視兒童立場,重視完成預習任務形式的多樣性,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完成預習任務的形式和方法,這樣既可以降低預習的難度,也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成長,助力“雙減”關愛學生的政策落地。
二、整合教學設計與作業設計,助力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在“雙減”背景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我們嘗試把教學設計與作業設計進行有機整合,實現教學評一致,從而打造高效課堂,有效減輕學生的過重作業負擔。
例如,在教授四年級上冊《方向一位置》這一單元時,我們進行教學設計時讓學生根據主題圖先說一說“笑笑從家去圖書館要走的路線”,讓他們掌握“把路線表達清楚的要素”,比如:先看朝哪個方向走,說清楚在哪里轉彎,說清楚每一段路要走多遠。接下來先讓學生畫一畫“笑笑從家到圖書館的路線”,然后再說一說;最后讓學生再把相反的路線說一次,說的時候要讓學生模仿著剛才描述從家去圖書館的方法。那么進行作業設計時,我們要遵循教學評一致的原則,根據教學設計與作業設計的整合,我們對課后的練習題一進行了二次開發和設計。在做第1題之前,我們先把教材中的路線去掉,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把小紅上學和回家的路線描述清楚,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相關的要素,接下來讓學生再動手畫一畫小紅回家的路線,最后再讓他們說一說并完成填空。
如此一來,通過作業設計和教學設計的整合,就可以真正發揮作業的診斷功能,使我們明確了教學的內容學生是否已經真正掌握,同時也可以發現學生是否掌握了學習的方法,為我們進一步幫助學生改進提供了依據。
三、堅持“自主、合作、探究”,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雙減”背景下,我們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為在傳統的知識本位教育模式下,我們需要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夠使學生記住所教的知識,但是學生的創造能力就成了發展中的短板,導致他們遇到新的題型一籌莫展。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堅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三年級上冊《觀察》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我們并沒有直接運用教材中靜態的主題圖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受到教材設計思路的啟發,組織學生開展“看一看”的活動。在具體的活動中學生會調動自己的視覺器官,參與到觀察活動中來,提高了學習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和開展“看一看”的活動,提高了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而且這種參與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真實的、顯性的參與,讓學生“行動”起來,真正發展了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
所以,在“雙減”背景下進行學習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一定要重視教學方式的變革,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為學生自主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從而達到“教是為了用不著教”的目的,進而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總之,在推進“雙減”政策落地的過程中,我們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以素質教育為指引,突破傳統的應試教育學模式,多措并舉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讓他們輕松上陣,最終促進他們和諧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高丙顯.“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改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35):109-110.
[2]孔繁晶.控量減負,創新增效——“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08):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