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嬌
摘要:傳統教育中多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被動的接受知識灌輸,師生互動交流較少,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為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師生互動交流被提出,并被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文章將從師生互動交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意義入手,重點研究師生互動交流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師生互動交流;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小學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對學生未來學習與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怎樣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為實現這一目標,師生互動交流在新課改后被應用到現代教育中,并發揮了重要作用,只有師生之間相互了解,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才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一、師生互動交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意義
隨著師生互動交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可以優化傳統師生關系,增進師生對彼此的了解,也能讓學生積極響應教師所提出的新型教學方法。在師生互動交流實現以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會進一步增多,能夠從小學生的興趣點著手開展教育活動,同時也能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還存在哪些不足,從而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教學活動[1]。此外,學生也敢于向老師提問,將自己不清楚的知識點拋出,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從而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師生互動交流,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對策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學生注意力
為充分發揮師生互動交流作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師應轉變自身教學理念,正確認識師生互動交流內涵與意義,并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解決問題,強化學生注意力集中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小蝌蚪為什么會找錯媽媽呢?有的學生回答:因為它們出生以后沒有看過媽媽。有的學生回答:因為別人給的信息都不夠全面,只是說了青蛙媽媽的一種特征。通過學生的回答可以了解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向自己反向提問,有的學生提出:小蝌蚪的媽媽為什么沒有守護在小蝌蚪旁邊呢?這一問題會引發學生好奇心,教師也能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還有哪些疑惑,此時,教師便可聯系教學內容,從科學角度做出分析,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知識與科學知識間存在一定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發散思維培養。
(二)把握互動時機,增強學生求知欲
把握好師生互動時機也是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求知欲望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進入深度探究與學習中,以此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3]。如在學習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一課以后,為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學習的意義,感受周恩來總理年少時期的志向,教師可以組織一場交流活動,活動主題設定為“我所認識的周總理”,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搜集與周總理相關的故事,讓學生在課堂中互相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內容,教師做補充說明,在師生共同討論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構建良好語文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
(三)創設開放教學,強化學生主體性
語文是一門較為開放的學科,對學生思維束縛較少,因此,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開放型教學課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自我展示意愿,并多從學生角度看待問題,主動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提升教學質量[4]。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以后,為幫助學生感受小女孩悲慘的命運,體現學生主體意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續寫小女孩離世后的故事,此時便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學生也有足夠的發言權,可以將自己所想的故事全部書寫下來,既能激發學生積極性,又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為培養學生良好寫作意識,教師也可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如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去往天堂的小女孩生活是怎樣的、衣著是怎樣的,是否遇到了奶奶,奶奶過得又是怎樣,以及奶奶和小女孩又是怎樣生活的。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基本寫作思路,學生寫作也會更加順利。
(四)創新表演教學,增強師生互動性
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教師可以引入表演教學,通過表演的方式增強師生互動性,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身臨其境之感,又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5]。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可以隨機挑選幾名學生分別扮演諸葛亮、周瑜、魯肅以及曹操等人,其余學生為旁白,教師為“導演”,鼓勵他們將課文內容通過自己的表演再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發現學習樂趣,也能加深對課文主要內容的印象,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同時,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朋友,經常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以此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有些學生在表演中放不開,畏手畏腳,自信心不足,針對此類情況教師應給予學生鼓勵,并讓其看到自身優點,給予其正確的表演示范,以此增強表演信心,使其順利完成演出。此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利用師生互動交流模式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與其他教學方式的結合,如小組合作學習法、游戲教學法,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避免因只有一種學習方法而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
結束語:
總的來說,師生互動交流是新課改后一種新型教學方法,與新課標教育理念相吻合,能夠有效改善傳統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能促進學生良好語文核心素養形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正確認識師生互動交流理念,聯系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把握互動時機,增強學生求知欲望,并設計開放型教學內容,做好引導,培養學生主體意識,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重視表演教學與其他教學手段的結合,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建軍.在師生互動中提高小學語文古典名著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以部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紅樓春趣》教學為例[J].教育界,2021(29):12-13.
[2]溫科玲.在師生互動中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以《兩莖燈草》教學為例[J].廣西教育,2021(21):78-80.
[3]高鑫.初探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法[J].當代家庭教育,2020(09):80.
[4]蔣文珍.加強師生互動 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教書育人,2016(04):55.
[5]徐勝發.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師生互動交流模式的積極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