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華燕
摘要:教育源于生活,也要回歸生活。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生活化教學理念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的認可,有關生活化教學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但從農村學生的生活視角出發,探討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研究卻寥寥無幾。因此本文選擇從《道德與法治》與農村生活的視角出發,對鄉鎮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優化策略進行探索,以期對我國鄉鎮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發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課前準備的生活化
教師在正式上課前需要做好準備工作,除了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外,還要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能力儲備等問題。對于初中學生來講,他們的對于問題的思辨能力和處理能力,更多的都受制于家庭環境和學校文化環境。所以在上課之前教師應該將學生即將學習的知識與現有知識進行橫向和縱向的聯系和對比,也應該對學生的家庭環境有更深入地了解,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內容。例如:在《愛在家人間》這一課教學前,除了應該對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第一框題的內容“家的意味”,進行復習與回顧,找出這兩點的關聯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感悟父母對自己付出關愛,以感恩的心與理智的態度來理解與面對自己的父母,在與父母產生不同觀點與碰撞時,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采取父母能接受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表達感情。但是班上一半以上的同學處于父母離異的狀態,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就應該盡量避免對于這部分同學的二次傷害,而應該兼顧這類同學和其他同學的感受。
再次,最大程度地利用生活化課程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開發。例如:在進行“預防犯罪”教學前,明確犯罪定義、危害性以及刑法等知識點后,需要考慮的是采用怎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對這一概念更好地吸收,結合生活實際,就可以呈現出“過馬路闖紅燈”、“在微博、微信等平臺傳播謠言”以及“頻發垃圾短信騷擾同學”等這樣一些學生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提問是否屬于犯罪行為,交由同學進行判定,加強對于知識點的掌握。
二、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1.新課導入生活化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好的導入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新課導入時,盡可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基于學生的興趣與實際來設計導入方式,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知識的學習提供動力。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環節,務必學會在深入了解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將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課程的一開始就引入課堂,讓學生能夠想說話、有話說,為后面新知的學習與探究奠定基礎。例如:在設計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二課第一框《網絡改變世界》的新課導入時,通過圖片直觀呈現互聯網出現前,孩子們親密無間地跳皮筋、彈彈珠,歡快地度過閑暇時光和打車因為不清楚線路被司機繞路的案例,以及互聯網出現后,許多人變成了“低頭族”,浪費時間,影響身體健康和網絡教育、美團外賣、滴滴等“互聯網+”方便人們的生活的案例,引出問題——網絡到底是好是壞?通過學生生活中確實存在的兩難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同學們積極踴躍地發言中無痕地導入新課。
2.生活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式的生活化就是在指在教學中盡可能提供給學生更多貼近生活的操作模式,將生活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都融入生活化教學活動中。思維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這一特點,要求教師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組織直觀的生活化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更易接受的形象化、具體化的生活內容,拉近了學生與知識間的距離,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在進行《愛在家人間》知識點教學完成后,教師組織了“愛要這樣來表達”實踐活動主題,組織了一次在設定情景中如何向父母表達愛的體驗活動。讓學生真正將課堂所學落實到實踐中去,真正動腦動手操作,學習生活中的正確與父母溝通的技巧,體味孝親敬長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創設生活化情境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法創造性的還原現實生活中富有真情實感的生活情景,將知識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現出來。教師利用情景再現的方法,拉近了學生知識與生活的距離,增加熟悉感,降低學生的學習抵觸心理。而也只有這樣的通過學生自己體驗感知而得來的知識,才會構建得更加扎實。例如:《網上交友新時空》教學時,通過創設在網上認識一年有余非常投緣的天馬邀請七年級學生梅平周末見面的情景,提問同學:梅平能與天馬見面嗎?為什么?并引導學生思考他們見面后可能會出現的結果。從而利用這樣一個現實生活情景,來讓學生明白,網絡交往具有虛擬性的特點,只是間接且隱蔽性的溝通,其中包含了一定的風險性,網絡交友需謹慎,最終引導學生學會做網絡的主人。
三、結論
新課程背景下,將生活化教育理念全面貫穿于落實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為中,是落實課標要求,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這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程應該做到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生活為本,著眼于學生未來幸福生活,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張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7):212-213.
[2]李祥.運用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J].凱里學院學報,2021,39(02):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