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
摘要:在如今雙減的教育教學背景之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時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壓力以及對于學生能力的發展,通過多方面的綜合考量來保證作業在數量上的減負、質量上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之中的創新增效舉措大概可以分為多種方式,包括滲透文化、融入生活、調動感官、合理分層等等,使小學的數學單元作業變得更加突出、有目的、有梯度、有深度、有情感,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得以健康發展,對于學生理性思維的成長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對此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在雙減的教育教學背景之下如何布置小學的單元作業,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 小學數學 單元作業設計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1.雙減背景下學生作業負擔的教學目標
首先在如今的教育教學背景之下,教育部提出了雙減的教育政策,指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的過程之中應該明確考慮作業布置的總量、質量以及其指導思想,使各個小學教師、家長等都可以深刻貫徹減負的教育原則,以減輕學生在當前階段的學習負擔,幫助學生從以往的題海戰術的困境之中解脫出來,形成更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謀求學生更加自由、全面且多樣性的發展。在雙減的教育政策之下,學生首先應該回歸到自然快樂地學習狀態之中,從而對于數學學習更感興趣,使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夯實基礎,獲得能力發展,獲得學習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綜合素養,實現學生多方向思維的發展。
2.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作業的設計策略
2.1控制減負
在如今雙減的教育教學政策之下,教師應該明確其教育的目的、原則以及教育理念,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借助題海戰術開展教學課堂,使學生在程式化的解題過程之中死板的記憶解題的方法和技巧,對于學生來講是一種精神上的壓迫,并且題海戰術極大地壓縮了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帶給了學生沉重地學習負擔,使學生的生理疲勞感也在與日俱增,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言都是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的。所以在當前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之中,如何嚴格的控制數學作業的總量是教師第一要解決的問題。在教育部提出的教學指導意見之中曾經明確指出,在小學時期應確保各年級小學學生的作業總量,分類明確,如一二年級應不布置書面的家庭作業,適當在課內安排對于當堂課程的鞏固學習,而三到六年級,學生在作業時間上的花費應該平均少于60分鐘。所以教師應該深刻貫徹這一教學理念,小學作為學生進行學習的基礎階段,數學也是學習的主要科目,教師控制作業總量幫助學生完成減負更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更加輕松愉悅,對于數學學習自然就多了更多的興趣,它使學生更加主動,首先降低了學生的身心負擔,其次使學生在更具目的的數學教學過程之中獲得更加高效的發展,對于學生成長而言也是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2創新增效
在小學的數學作業布置過程之中,教師應該考慮如何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在保證了作業總量的減少的過程之中也要切實提高作業的價值和效益,以優化代替過量,從而為學生帶來更加高效的課后鞏固學習。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文化,例如,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之中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資源,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從而幫助學生提升數學精神。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圓柱圓錐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時,就可以先為學生講述阿基米德的故事,作為世界歷史上最為杰出的數學家,阿基米德的故事中所蘊含的數學精神也是值得當代學生去發現和探究的,教師以此來引出教學課堂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講會比較感興趣,使學生經歷了阿基米德的探索過程,使所有內容都更好的呈現出來,更體現了數學文化之中的豐盈內涵,對于學生來講有著良好的思維拓展的作用。
2.3融入生活
教師在數學單元作業的設計過程之中也應該借助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案例,在生活之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而且在小學時期,學生依然處于相對感性的發展階段,教師借助學生身邊的衣食住行等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推動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使學生在數學與生活交匯的位置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例如,如今電子支付是比較廣泛且普遍的支付手段之一,所以在學生的生活之中對于人民幣的使用是比較少的,這使得學生在學習人民幣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就表現出了相對經驗不足的狀態,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一些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自主參與采購,完成教師布置的采購清單,使用現金支付,按照教師提供的表格進行填寫,這樣的傳統交易方式使學生可以通過數學語言記錄人民幣的流水,并通過實踐去認識知識,解決問題,這對于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而言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如今的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應該貫徹雙減的教育教學理念,從而帶給學生更加多元化的教學體驗,降低學生在課后的作業壓力,從而提高作業的質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如魚得水。數學作為學生在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教育教學內容之一,它使學生可以形成健康的、理性的思維觀念,從而利用數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學生創造力、個性化的發展。教師首先應該控制作業的總量,做到減負;其次提高作業的質量,以優化代替過量;最后,教師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案例使學生的學習有更加清晰多元的體驗,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朱愛玲. 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三個維度[J].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1(11):70-72.
[2] 阮祥燕. 小學數學單元作業的設計與實施[J]. 基礎教育研究,2021(13):69-70. DOI:10.3969/j.issn.1002-3275.2021.13.020.
[3] 劉善娜. 單元整體視角下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的設計[J]. 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21(10):14-18.
[4] 劉凡興. 探析”新作業驅動”理念下小學數學單元練習設計[J]. 文淵(高中版),2020(5):364-365.
[5] 林華澎. 數學單元作業:在設計中統領數學知識[J]. 數學教學通訊,2019(1):83-84. DOI:10.3969/j.issn.1001-8875.2019.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