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0后”是新時代大學生的主體,對其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民族地區新青年大學生群體兼時代性和民族性為一體,對其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須準確把握他們在明確價值追求、學習方式、生活方式、處世處事和人生理想等方面所呈現出來的特征規律,明確對其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挑戰,才能結合實際,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教育,從而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民族地區;新時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入新時代,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了時代發展的迫切任務和戰略要求。加強對新青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為什么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人”的應有之義,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大課題。
一、民族地區新青年大學生群體思想行為的特征規律
對民族地區新青年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行為特性進行準確把握是對他們進行具有針對性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邏輯前提。綜合來看,民族地區新青年大學生群體思想行為特征表現為:
其一,價值追求呈現個性化和務實化,但價值選擇具有迷茫性,價值判斷具有搖擺性。新青年大學生群體主要是出生于世紀之交的“千禧代”,即通常講的“00后”。普遍來講,這一代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物質生活比較富裕,因此在他們的人生規劃中,較少關注和追求物質,而更注重個體的情感體驗和價值實現,具有強烈的個體意識,更看重個人的付出和動力,而且看重回報和收益,具有較強的現實主義思想。但由于知識結構的局限和一直囿于校園學習生活,“三觀”尚未定型,加之父母對他們學習生活和人生規劃的過度參與,導致他們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價值體系,在價值選擇方面存在一定的迷茫,在價值判斷方面存在一定的搖擺,對外界的依賴較大。
其二,學習方式呈現自主化和多樣化,但網絡依賴性突出和興趣愛好取向明顯。“00后”成長起來的新青年大學生,從小所接受的學校教育條件較為優越,且父母的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因此他們具有良好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強調獨立人格的形成;家庭教育拋棄了過去的“棍棒教育”,更加注重示范教育、陪伴教育和情感教育,所以“00后”對學習有一種天然的遵從感,自主學習意愿強烈。新世紀后,中國社會的劇烈變化也促使“00后”在學習方式的變遷。一方面,中國基礎教育在21世紀后更強調“補充性教育”、“延伸性學習”,除了自我學習、家庭輔導外,還有各類培訓機構開辦的校外教育、興趣班,使得他們在各種學習方式下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成為新青年大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載體,碎片化的網絡知識成為他們認識外部世界、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民族地區新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選擇
新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開展,既要結合學校實際,又要依據學生特點,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完善“三全育人”機制,著力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主陣地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民族地區要抓住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契機,完善機制,以“培養什么人”為首要問題和出發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人品,讓他們用智慧和能力服務于國家、民族和人民,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馬克思主義學院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前沿,是主要陣地,建強建好馬克思主義學院這個主陣地,發揮好這個主陣地作用,是搞好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目前,全國實施省級、國家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工程,將馬克思主義學院納入中央推進理論創新“四大平臺”等,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工程的實施,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隊伍建設、學生的培養等都有系統設計。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做好“三全育人”機制設計基礎上,更要發揮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民族地區要抓住重點馬克思主義建設契機,創新學生培養機制,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養,為大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深化方法、內容、載體的改革創新,突出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方面,“00后”大學生正處于“拔節孕穗”期,其思想正處于理想認識塑造階段,“三觀”尚未定型,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還存在較大局限性,無法全面系統地把握問題的內在核心。所以要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和依據,靈活使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法,引導他們在追求個體價值時,把個體與集體、個體與國家結合起來,實現有機融合;引導他們把個人奮斗與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結合起來,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另一方面,“00后”大學生在當前的不斷完善的教育條件下,特別是網絡知識信息的傳遞的及時性和豐富性,使得他們本身具備了較為豐富且最新的知識,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要講清楚、講透徹各種社會思潮的現象與本質,要注重抓住他們的思想和心理需求,站在國家發展戰略高度,研判社會、文化和職業的發展走向,秉持開放辦學、開放育人的理念,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最新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最新成果,主導他們的價值選擇,讓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充滿時代氣息,用扎實的理論功底、前瞻的研究成果和創新的學術思維感染學生、打動學生,讓他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最后,“00后”大學生雖然具有深刻的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意識,但他們的思想境界、意識修為、進取精神、目標追求等還不足以支撐他們作為擔當中國偉大復興的時代新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對他們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充分借助網絡載體優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精選典型案例,做到事理交融,用新技術、新應用、新載體、新內容等不斷引導他們的思想意識發展,強化教育成效。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 12.09.
[2] 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3] 鐘歆、肖清滔.互聯網時代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07(7)。
[4] 樊穩.挑戰與回應: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路徑探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07(4)。
[5]王海建.“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18.10(9)。
作者簡介:楊怡(1994— ?)女,云南大理人,大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課題(項目編號:2020Y0512)“云南省高校0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及其教育研究 ”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