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萍
摘要: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其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傳統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下來的文化瑰寶,有著極強的傳承性。小學語文教師本身就擔負著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尤其要能夠結合語文教材課文內容,運用現代多樣化教學方法,深度挖掘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價值,并將傳統文化元素滲透與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從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與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傳統文化思想精華,如此才能夠讓學生清楚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從而保證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蓬勃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師不斷進行教學理念轉變與教學方式創新,并越來越注重課堂教學中多元文化與生活化元素的滲透。語文學科本身在基礎教育階段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是學生必須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是其重要組成內容,在語文課本中可以看到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教師在授課中需重視將傳統文化元素滲透課堂當中,從而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存在的問題
當前,很多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常會將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作為一項任務,與以往任何教學任務相同的是很多教師并沒有將其作為重點任務,也沒有充分意識到傳統文化元素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緊迫感,雖然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了部分傳統文化元素,但卻僅僅將其作為課堂知識拓展,常會“一語帶過”,沒有進行詳細的闡述或解讀,這明顯是為進行教學任務的“應對”,過于敷衍的態度使得傳統文化元素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并沒有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部分教師能夠意識到傳統文化元素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并清楚地了解語文教學是實現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然而這些教師卻認為教學任務較重,在教學中缺乏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有效方法,如此就導致傳統文化元素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毫無章法,甚至出現了一些錯誤的引導或對傳統文化認識上的偏差,學生無法深度理解傳統文化內涵。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閱讀傳統文化作品,奠定傳統文化底蘊
中華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單靠課堂學習很難達到傳統文化學習和傳承的預期目標,需要教師和家長積極拓展課外資源比如訂閱古詩書籍、成語故事大全、古典名著以及文言文讀物等,鼓勵學生積極開展閱讀活動,培養閱讀習慣,讓學生自主發現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知識。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傳統文化經典作品對自然和社會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感悟,小學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古典故事和歷史人物事跡,誦讀經典、品味經典,讓學生充分領略經典之美,感受作品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教師在組織閱讀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開發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閱讀書目,讓學生感受閱讀的趣味性同時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在組織閱讀活動時,要幫助學生確立閱讀目標,設置閱讀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開展閱讀活動,加強閱讀交流,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例如,在閱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語文教師不僅要講解“遍插茱萸”的習俗,通過朗誦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還要組織學生搜集表達思鄉之情的相關詩詞進行吟誦,如《靜夜思》《秋思》《關山月》等,通過閱讀激發學生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拓展課外資源,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融入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內和教材內容,還要借助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讓學生擴充閱讀量的同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傳統文化元素的滲透。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立單獨的讀書園地,將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學作品放入其中,讓學生自由閱讀,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分享讀后感,或相互推薦經典的傳統文學作品,通過課外資源的拓展使傳統文化根植在學生內心,從而陶冶其情操,以“潤物細無聲”快速滲透到學生的內心。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校園文化中所蘊含的潛在教育因素,傳遞傳統文化。如精心設計校園文化宣傳板,將一些優秀的古詩詞置入其中,或為學生展示一些優秀的故事,營造出傳統文化的氣氛,讓學生的心靈受到熏陶。
在學習了課本中某一篇古詩詞或傳統文化故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相類似的文學作品和故事讀物,甚至可以將課文中所節選文學作品部分原著整本書推薦給學生,讓其能夠通過大量課外閱讀去拓寬傳統文化視野。例如,在《草船借箭》一文學習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將學生“帶回”到三國時期,讓學生了解那段動蕩的歷史,從每一個鮮明的三國人物角色身上學習其優點,從而讓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進而內化到自身行動當中。
(三)開展文化實踐活動,重視傳統文化體驗
將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和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用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讓他們在實踐中深刻感悟傳統文化之美。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書法比賽、詩歌朗誦大賽、國學知識競賽等傳統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自覺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演變,中華民族形成了獨具特色、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習俗,如春節、端午節、元宵節、重陽節等,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承載傳統文化、聯系民族情感的重要紐帶。了解傳統節日,讓學生參與其中,深刻感受傳統節日的歷史沉淀和文化底蘊,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
三、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教師要認真進行教學設計,并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中華傳統文化,使其能夠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逐漸內化,產生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
參考文獻
[1]柯玲琴.如何將傳統文化的精華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J].科學咨詢,2020(16):117.
[2]楊麗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華夏教師,2020(24):36.